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年相伴 守望成长——“共青团小草学堂”真情服务深入人心

2021-08-26 15: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共青团小草学堂”是由日照市团组织在2011年创新实施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助力脱贫攻坚的公益项目。项目秉承“青春助力、快乐成长”服务理念,通过校地合作方式,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每年暑期免费开展文明礼仪、安全自护、红色主题教育、传统文化、文体手工、少先队队课等“七彩课程”。该项目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青年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首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10年来,“小草学堂”从0到1,再到如今的遍地开花,凝结了各级团组织和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的心血。截至2021年,全市先后建成“共青团小草学堂”403处,覆盖61个乡镇(街道)、400余个村居,累计服务少年儿童22000余人次,3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书写着一个个与青春、与爱有关的故事。

01

爱心起航,“小草学堂”搭建平台

精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

2009年

团岚山区巨峰镇团委探索建立了“爱心教室”,利用假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帮扶。市、区两级团委发现这一典型后,及时总结提升,规范建立“小草学堂”,并逐步在全市复制推广,以“团组织+志愿者+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模式,探索出了共青团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服务青少年民生的新路径。

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志愿青春在这里闪耀,一组数字记录了“共青团小草学堂”坚实的足迹。

2021年

全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30处“共青团小草学堂”,开展“小草学堂”暑期学生托管服务,招募志愿者160名,学员800余名。

“小草学堂”从开设之初就把提供安全守护、亲情陪伴、习惯养成等服务作为主要职责。志愿者们准备的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孩子们带去了异彩纷呈的课外活动,在家长眼里,“孩子在学堂,不仅安全得到了保障,还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比以前更懂事、更有礼貌”,很多家长写来感谢信。

02

稳步前行,在助力乡村振兴中

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营造了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困境儿童在学堂找到了校园的温馨、家的温暖,心灵得到了关怀和慰藉,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从精神和心灵上走出了贫困的泥沼,注入了成长的力量,同时,新观念、新思路、新技能通过孩子渗透到家庭中,推动了困境家庭的精神脱贫。志愿者的言传身教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启迪了孩子,助人为乐的美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打造了大学生志愿者建功乡村振兴的实践平台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支教,对国情、民情、社情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思考、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了毕业后投身基层一线、建功乡村振兴的勇气和信念。他们的到来也为基层带来了文明进步新风和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乡村治理的有生力量。

凝聚了各级团组织助力脱贫攻坚的青春力量

团组织对学堂招收的建档立卡家庭青少年,还通过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牵手关爱行动”等项目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孩子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外务工更加安心、更有干劲。各级团组织还以学堂为载体,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工作资源统筹,打造了“青年之家”“积善之家”等扶贫工作项目,团组织真正成为了基层群众和青少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03

为爱坚守,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中

打造明星服务团队

每年,圆满完成“小草学堂”暑期志愿服务任务的志愿者们,带着掌声和收获返回了校园,重新投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然而志愿服务永无止境,他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引导、带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到大型赛会、文明引领、扶贫助残、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领域。正如一名“小草学堂”志愿者所讲,“花开一季,却留我芳菲一生。我会带着这样的喜悦和感动在志愿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目前,市县两级团委通过校地合作方式,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固定联系。此外,还吸引了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大学等多个省内外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参与其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共同开展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和组织工作,组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同时,选吸纳公检法司、卫生、消防等行业志愿者和青少年事务社工、各类社会志愿者组织。

04

初心不变,老树新花以小草之名

接续铺就爱心之路

今年,团市委联合市文明办、教育部门,将“共青团小草学堂”与暑期学生托管服务工作相结合,助力缓解暑期小学生“看护难”问题,共开设了30处“共青团小草学堂”开展暑期学生托管服务。学堂开课前,实地查看了“小草学堂”的硬件环境和招生情况,擦亮让家长放心、让志愿者安心、让少年儿童欢心的“小草学堂”金字品牌。

注重务实规划。在学堂选址上,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区、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现有党政阵地和办公设备,降低运行成本。充分考虑志愿者和学员安全、交通便利等因素,将上课地点和志愿者住宿地点都安排在村(社区)服务中心内,为教室和志愿者宿舍配备空调,并有专人值守夜班。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少年儿童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的爱党爱国情怀,推动红色基因厚植童心,将“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模式灵活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探索“党史教育-共青团知识-少先队队课”的育人模式。结合当前疫情形式和暑假防溺水工作,集中开展疫情防控、防溺水等青少年自护宣传教育。注重建章立制。团市委为全市所有学堂统一制定“五个统一”工作原则和“十个一”工作流程,使每处学堂都有统一的责任主体、步骤要求和规章制度,确保学堂规范有序运行。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为全体志愿者及学员购买人身保险,每处学堂均配备安全管理员,条件允许的从派出所协调警力,定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力保障志愿者和学员的安全。注重专业规范。市县两级团委继续通过校地合作方式,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联系,共同组织开展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和组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小草学堂”支教团,确保志愿者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将城市社区志愿者招募与青鸟计划相结合,坚持就近就便原则,发布暑期托管志愿服务青鸟实习岗位,让越来越多社区周围的青年群体参与到“小草学堂”志愿服务中。与教育部门合作,为全市各处“小草学堂”配备1名教师志愿者,提升“小草学堂”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

@日照共青团 特别推出“团团带你学党史”栏目

展现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重温经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

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

2021年8月26日

党史上的今天

1973年

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1980年

8月26日 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同意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决定设立国家能源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

2004年

8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005年

8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会议指出,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新世纪新阶段,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瞬间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百年先锋

严传梅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的入党誓词,坚决听党的话,保证完成任务。”

“战场上也好,和平年代也好,只要是党交给的任务,就要好好完成。”

“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

5月13日上午10时许,武汉大学一幢砖红色的职工宿舍内,一位老人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3名研究生讲党史。老人叫严传梅,今年95岁,是武汉大学离休干部。鲜为人知的是,他是一名勋章累累的老英雄。

80年前,年仅15岁的严传梅参加革命;62年前,他脱下军装,深藏功名,投身建设。现在,他依然发挥余热,践行着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神秘皮箱,60余年后才打开

2020年初,身处武汉的严传梅因基础疾病复发,无法及时医治,病情一度恶化。94岁高龄的他以为时日无多,将子女叫到身边说,在老房子里有一个带锁的皮箱,并嘱托:“这是我一生珍藏。一定要将这份传家宝代代相传。”在这个已经斑驳的古铜色皮箱里,珍藏着镌刻英雄荣耀的各类勋章和奖状:

一张泛黄的奖状,记载着他“参加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英勇顽强、功绩卓著”“予以记特功”的英雄事迹;一枚“人民功臣奖章”,在鲜艳的五角星映衬下“人民功臣”4个字耀眼夺目;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上,城墙和麦穗围绕着挥舞着军旗的战士;还有十数枚大小不一的军功章、纪念章………

这些勋章和奖状,见证了严传梅在沙场九死一生、立功10余次的革命生涯,却被老人藏在皮箱里,60余载不为人所知晓。

13岁加入抗日社会团体。15岁参加新四军,扛着步枪上了战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枪里没子弹,拿着马刀跟敌人干”“我们是有人没有枪、有枪没有子弹”,回忆起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严传梅无限感慨。

提及牺牲战友,总是泪流不止

抗日战争时期,严传梅参加了大大小小70多场战斗。

当时,驻扎在荆门城的日军十三师团,主要依靠经钟祥、京山的交通运输线,将抢来的物资运到武汉,从而实现“以战养战”。为了破坏这条运输线,严传梅发动各方力量,连续多日挖断沿途道路。日军非常震惊,展开疯狂反扑,战斗异常惨烈,抗日队伍伤亡很大。正义必胜,就在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的第二天,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严传梅加入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投身到解放战争之中。

在淮海战役中,严传梅作为十一旅解放大队二队队长,带领140名战友参加了惨烈的双堆集战役。面对敌军猛烈的空投炮火,他们在夜色掩护下挖掘地道,占领一个又一个村庄,缓慢向前推进。他说:“听到炮弹‘嗖嗖’响,那就可以放心地冲锋;但是当你听到‘噗噗’的声音时,就要立即侧身扑倒,否则就会挨炸。这是在战火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双堆集战役一直持续了20多天,去的时候有140多个兄弟,回的时候只有10来人。我的很多战友就在我面前被敌人机枪扫射牺牲了……”回忆起那些英勇牺牲的年轻战友,严传梅老人的眼中盈满泪水。

为抗疫一次捐款3万元

1959年,严传梅转业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任职。勋章和奖状被他压在箱底。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总是挑最苦最累的干,数十年如一日。

“以前我只知道父亲是个老兵,没想到他有这么多故事。”严传梅的儿子严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父亲为人质朴,平时不愿意和别人讲过去的事,一双80元的皮鞋穿了10多年,没想到为了抗疫竟一次捐出3万元。”

“我们也是严老捐款后,才知道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武汉大学离退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经常会有武大的学生来探望严老,见学生们乐意听他讲故事、讲党史,严老很高兴。”由于患有眼疾,严传梅不方便外出,多是在家中为学子们讲党史。深情讲述中,他的声音依旧铿锵有力。

“听亲历战争、上过战场的英雄讲党史,比从书本中看到的更震撼,也更感悟到党的伟大!”聆听严传梅讲党史的一个多小时里,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周帅、李硕和卢光卫数次红了眼眶。他们告诉记者,要向老英雄学习,永远做到心中有祖国、肩上有责任、身上有正气,一定要勤于学习、刻苦磨砺、增强本领,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综合整理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湖北日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十年相伴 守望成长——“共青团小草学堂”真情服务深入人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