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展览 | 胖版蒙娜丽莎的作者来上海办展了

澎湃新闻记者 徐佳和
2016-01-22 11:49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博特罗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博特罗画的日常场景中,人物均是体积庞大。

艺术界就是这样,也许坚持一年两年不能获得成功,坚持几十年就是成功,于是有人坚持画十字画了几十年,有人坚持画胖子画了几十年画成了蜚声世界的知名艺术家——他戏谑地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成了胖子,把戈雅的玛哈画成了胖子,把教皇画成了胖子,把芭蕾舞演员也画成了胖子,胖子们的身体就像被塞进了一床棉被那样夸张地鼓起。他就是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

费尔南多•博特罗

昨天,《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偌大的展厅墙上,挂满了膨胀的人物、水果、器具,除了从上世纪70年代延续至今的84幅油画和44幅素描,还有9座大型雕塑在室外展出。

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把博特罗的展览看了3遍,并认为,画中表现了博特罗的精神,他对生命的尊重和感动。

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右)向博特罗赠送展览画册

博特罗的作品色彩饱和度非常之高,静物看起来就更大,而他画的人物五官与脸和身体不成比例,而眉眼之间的比例却是大体固定的,这让人物看起来表情都差不多,同时也赋予了他的作品超现实感和很高的辨识度。包括那幅著名的蒙娜丽莎。

84岁的费尔南多·博特罗戴着小圆眼镜,衣着雅皮,谈着谈着就很容易将西班牙语与英语混杂于一体,自成一体形成一种特别的语言。他出身于哥伦比亚的麦德林镇,该地以毒品、犯罪著称。

观众正在欣赏作品

博特罗还画过了很多带有剧情感的题材,像1960年代拉丁美洲的独裁者、1980年代关于恐怖分子的题材,还有2004年关于美国大兵虐囚的题材。画面上的人一样像充了气一样肥胖,没有表情。“我画出这些不道德的、不能接受的场景,指出这些都是不应该做的。这些带有剧情感的画作,我仍然是用我的风格来完成。所以我不仅画很温柔美好的题材,也会画这种题材。”

中华艺术宫外的博特罗雕塑。 本文图片除画作外 均为胡晓芒 图

因为博特罗的画风实在太过鲜明,让人过目难忘,又坚持把所有人都画成胖子画了几十年,从未试图在绘画风格方面做出戏剧性的改变,有人不喜欢他的作品也很自然,年逾八旬的博特罗对待批评与非议的态度已经十分通透。

他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的时候说:“很多人说觉得我的画很恶心。有人特别恨,有人特别爱,这都没有关系。不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喜欢蒙娜丽莎的眼睛,还有人觉得毕加索就是个骗子。艺术,一定要让人产生大爱或者大恨的情感,这很重要。大家都喜欢,统统说好,那没意义。有争议感也是艺术存在很重要的一点。这样你才会充分体现艺术家的观点和意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