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画卷里的红十军团

2021-08-30 18: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邓钰 高枫 黎章旺

图:黎章旺 马先润

指导老师:刘琳 曾新星

此文首发于大江网

有训路星火营  薪火承梦实践队  出品

86年前,方志敏烈士在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动荡岁月,他组建和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以下简称“红十军团”)投身中国革命事业的洪流,在闽浙皖赣大地燃起星星之火。

一座丰碑、一件旧物、一处遗址……虽然静默无声,却见证了方志敏烈士与红十军团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一心为公、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历史注脚,犹如璀璨耀眼的明珠。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南昌大学薪火承梦实践队来到江西省德兴市,展开一幅幅历史卷轴,探寻其中凝聚的党性光辉。

 

南昌大学薪火承梦实践队调研掠影

                                           

“家国情怀”卷:重溪整编 乡民参军

1934年7月,红七军团改称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任总指挥,乐少华任政治委员。先遣队成立后,即从江西瑞金出发。与此同时,驻守管辖德兴的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从红十军团中挑选出37名政治可靠、机敏勇敢的战士组成侦察排,让他们伪装成国民党,与红七军团接头。

 

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饶二镇重溪村的重溪整编纪念碑,红十军团在此地诞生

             

临行前,方志敏亲自会见这支侦察排,他大声问道:“派你们去探路,你们敢不敢去?”37名战士异口同声地说:“敢!”响彻四方的声音,证明了他们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决心。

途径乐平县洺口镇刘枫村时,侦察排遇见了一支约1500人的国民党军队。面对近40倍的人数差距,每位战士都抱着决战到底的信念坚持下来。脱离险境后,侦察排又在弋阳县漆工镇遇上了一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队伍。眼看一场血战就要爆发。突然有战士发现那支队伍中每隔一段路就有人驮着一根红棍,像是卷起的红旗。于是,排长令司号兵吹起了小号。过一会儿,对方也回了一段一模一样的号声。

“对上了!”侦察兵们欢欣雀跃,一个个向山下冲去,和迎面而来的红军队伍战士拥抱在一起。原来,这正是粟裕他们带领的红七军团!历时三个月,红七军团与红十军终于顺利会师。1934年11月4日,应中央军委“七、十两军团应即合编为十军团”的指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与红军第十军在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整编为红十军团。

重溪整编纪念碑侧面的革命烈士名录

                                       

革命胜利后,人们建造了重溪整编纪念碑。纪念碑上,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名字较为相似,他们或许是血缘至亲,或许是同乡友人。舍小家为大家,他们面对国民党军队从未退缩,为祖国革命事业舍生忘死,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一心为公”卷:作风优良 清贫廉洁

1935年1月15日,北上抗日先遣队先头部队来到化婺德苏区德兴龙头山乡桂湖村港头自然村。看着面黄肌瘦的方志敏和红军伤员们,化婺德县书记邵伯平的心中很不是滋味,觉得应当尽力改善红军战士们的生活。于是,他带着几名苏区干部,走村串户寻求食粮。

当地的老百姓一听红军战士们来了,将家里留着生蛋的母鸡带给了红军,又家家户户拼拼凑凑,找来了三百斤红薯。原本,邵书记打算用一只母鸡给患病的方志敏补充营养,可方志敏坚决不答应,而是将母鸡熬成的鸡汤和红薯煮成粥分给了300多名红军伤病员。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方志敏故居

                                

寒冬腊月的一天,大雪纷飞,方志敏身穿破棉袄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其他代表心疼方志敏穿着如此单薄,纷纷表示要给他换件新的。但是第二天面对他们送来的新棉袄,方志敏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流着泪哽咽说:“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

红十军团用过的煤油灯,现存于江西省德兴市广财山红色廉政文化教育馆

           

在方志敏的影响下,红十军团乃至苏维埃政府全体上下都形成了清贫、廉洁的作风。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余金德结婚时用的毯子,是一位红军老班长牺牲时遗留的旧物;经济部部长、“红色管家”张天松变卖微薄家产,将多年积攒的300银元用于苏区工业建设;财政部部长和银行行长张其德手里掌管着大把金条,身上穿的却是打了补丁的衣裤……

方志敏曾说:“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方志敏一心为公,将革命与人民摆在第一位,将自己摆在最末尾。正是具备一心为公的品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坚贞不屈”卷:三百烈士 后世流芳

林海密布,潺潺溪水流淌其间,位于江西省德兴市内的大茅山梧风洞风景秀美。抚平历史的疮痍,山林中的勃勃生机象征着新生命与新希望,也许来人对梧风洞见证的历史一无所知,但这里的一座丰碑,始终以静默的姿态,提示后人不忘那段慷慨悲壮的往事。

 

 位于三百烈士纪念亭内的三百烈士纪念碑

                                 

1935年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国民党的重兵阻挠,被迫回师赣东北苏区,又在怀玉山遇袭。根据方志敏的指令,粟裕将300名伤病员安置到梧风洞地区的临时医务所治疗。然而,1935年清明前夕,国民党四十三旅疯狂“清剿”梧风洞地区,得知消息的地方党组织派出两名同志送信,紧急通知医务人员和红军伤病员迅速分散转移。不幸的是,这两名同志在送信途中惨遭杀害,未能将信息送达。

当敌人的枪声响起时,红军伤病员们还毫不知情。他们拖着虚弱的身体,明知再无突围可能,却从未想过投降。弹药全部用光,他们就拿起拐杖和石头与敌人进行搏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三百烈士纪念碑背面的题词

                                            

巍巍青山埋忠骨,阵阵松涛慰英魂。1987年,在跑马坪山上,一座“桐风洞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拔地而起,上面镌刻着原江西省委书记、方志敏堂弟方志纯题写的诗句“笔架山高,马溪水长;遇难烈士,万古流芳”,向后人诉说着三百烈士的英勇事迹。

信仰是理想之基。岁月长河奔涌向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始终不乏舍己为人、前赴后继的无名英雄,那坚贞不屈的信仰火花,激励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为崇高的人生目标奋斗终身。

“百折不挠”卷:广财山上 凤凰涅槃

广财山位于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花林村,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广财山上,经受重大挫折的红十军团精神不灭,凤凰涅槃,重新出发。

 中央红军挺进师广财山驻扎地俯瞰图

                                     

1934年12月14日,在黄山以东的谭家桥,红十军团先遣队8000余名将士遭到国民党军近20个团兵力的围追堵截,伤亡惨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先遣队分为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分别突围。1935年1月16日晚,先头部队通过了敌人陇首封锁线,到达赣东北苏区德兴大茅山麓的大祀坪、黄歇田休整,但他们却迟迟等不到方志敏、刘畴西和主力部队归来的身影。

隐隐地,粟裕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但他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带领先头部队继续迂回战斗。“志敏同志,你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继续扛起先遣队的红旗,和敌人血战到底。”1935年1月底,中央省委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先头部队为基础,从省军区独立团抽调一个连,在广财山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接下了红十军团的革命火炬。

 

粟裕挺进师组建地

                                              

一个月后,挺进师全体战士誓师出征了。他们计划先由闽浙赣根据地南下,到闽北根据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再前往浙江。出发前,刘英鼓舞大家:“同志们,我们马上要踏上新的征程了,前面的道路艰险坎坷。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穷苦人打仗的红军;前面即使是铜墙铁壁,我们也要想办法突破它。”

 

 中央红军挺进师曾在该祠堂举行誓师仪式

                       

三出广财山,挺进师克服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阻挠,终于在1935年2月27日,500余名挺进师战士越过江西上饶灵山,成功进入闽北。后来,挺进师在浙西南和闽浙边辗转发展壮大,创建了新的游击根据地。1937年,红军挺进师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继续着先烈们未尽的事业。

虽然“红十军团”的称号湮灭于战火硝烟中,但红十军团的铮铮铁骨依旧挺立。无论前路多么艰险,无论跌倒多少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言放弃,百折不挠的坚韧是党前进路上的成功秘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将家国情怀、一心为公、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步入新时代,方志敏与红十军团的精神,作为诠释党性的有力注脚,将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行!

资料援引于党史博览、上饶日报、上饶之窗、今日头条、人民网、广财山红色廉政文化教育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