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数独之父因胆管癌去世,这个病到底怎么防?

2021-08-31 07: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数独之父因胆管癌去世,这个病到底怎么防? 原创 XU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你喜欢玩数独吗?

8月17日,日本公司Nikoli发布了前任社长、也是风靡全球的数字解谜游戏“数独”的发明者鍜治真起(Maki Kaji)的讣闻:鍜治先生因胆管癌逝世,享年69岁。

鍜治真起一直将传播“解数独”的乐趣视为毕生的事业。这个在2004年全球流行的数独游戏,相信很多人都玩过吧。小编随手在网上一搜,发现数独真是老少皆宜。可究竟是什么疾病夺取了数独之父的生命?为何它会如此的凶险?

胆管癌被人低估的恶性肿瘤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肝内第二大常见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10%~20%。近年来,胆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攀升,其好发于亚洲人群,但欧美人群发病率也逐渐增多,尤其美国的肝外胆管癌发病率在近两年直线上升。

胆管癌按照解剖部分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中肝内胆管癌占胆管癌的10%,其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预后差。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而目前针对胆管癌的临床治疗非常有限,早期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中晚期患者主要以化疗为主。

而胆管癌还有一个特点,多发于50~70岁的老人,其中男性发病率高,这就往往导致化疗的效果不佳,而老人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胆管癌的风险太大。

胆管癌的主要诱因又有哪些?

目前胆管癌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和肝硬化是胆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胆管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生,肝硬化的危险比为22.92,丙肝为4.84,乙肝为5.10,病毒性肝炎病程中炎症因子的释放在引起肝纤维化的同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是其可能的机制。

原发性胆管炎、肝吸虫感染或胆管结石等疾病引发的胆管慢性炎症状态也是诱发胆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原发性胆管炎是西方国家胆管癌的常见病因之一,约50%的原发性胆管炎患者在诊断后24个月内被诊断为胆管癌。肝吸虫感染也是胆管癌比较明确的病因之一,东南亚地区胆管癌发病率较高,这与较高的肝吸虫感染率有关。胆胰管系统先天性畸形和胆管囊性疾病患者的胆管癌发病率为6%~30%,可能与胆汁淤积和胰液反流引起的慢性炎症有关。

此外,药物及毒性物质如二氧化钍、亚硝胺类、氯乙烯等也会影响胆管癌的发病率。其他疑似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脂肪肝、酗酒、吸烟等。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患有胆管癌呢?

早期的胆管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仅是腹部不适或者腹部隐痛、腹部胀闷、食欲减退、少数有消瘦乏力的症状。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发热、出血倾向、肝脾肿大、黄疸、腹水及肝癌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肺、骨、胸腔、脑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

但出现上述症状,就一定是得了胆管癌吗?

不!确诊为胆管癌还需要有确凿的证据。胆管癌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合,并且最终确诊以病理结果为准。常见检查只要有血液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查。

所以,一旦有了上述症状,请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我们该如何预防胆管癌呢?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1、调整膳食结构。

不吃烧焦的烤糊的食品;

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

多食谷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

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

及时补充维生素、必需的矿物质;

拒绝暴饮暴食;

适量饮酒、不吸烟、不熬夜、生活作息规律。

2、避开危险因素,接种乙肝、丙肝疫苗,降低风险。

3、患有肝硬化,胆囊炎等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4、对于男性及超过50岁以上的人群,首先应避开常见的危险因素,并定期体检,如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参考文献:

[1]费健,韩天权.胆管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分型、分期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5,04:199-201.

[2]王健东,全志伟.胆管癌基础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04:297-300.

[3]39健康网,2020-05-05.患胆管癌拒绝手术,四个月后去世,胆管癌为何如此“凶猛”?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XU

本文审核:杨卫生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XU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