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跟着手绘地图,寻访家门口的红色足迹

2021-08-30 07: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00年来,愚园路因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激荡着无数传奇。“导弹之父”钱学森和妻子蒋英、抗日名将蒋光鼐、爱国人士杜重远、《红色娘子军》演员祝希娟……英雄志士和豪杰文人都曾把故事留在这里。

如何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讲好、讲活这些红色故事?“悦读青春”上海青少年深阅读计划首秀——“初心之地愚园路”行走活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活动中,来自市西中学的30名初中生实地走访愚园路上6处红色地标。手绘红色路线、红色地标打卡、可视化互动游戏等“活”起来的红色资源,让这群00后得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党的百年奋斗征程。

按图索骥

寻访家门口的红色足迹

“愚园路1112弄,这片位于长宁区少年宫与宏业花园之间的老弄堂已经有整整90年的历史。弄内曾经住着1937年淞沪抗战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站在一幢掩映在绿树中的巴洛克式三层建筑前,项目负责人、红色印迹宣讲团团员杨敏打开手绘地图,为同学讲起这个红色地标的历史故事。

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细节、详细的说明……活动开始前,每个同学都拿到一张以牛皮纸为背景的手绘地图,浓缩了愚园路上6处红色地标的标志性建筑,各个点位旁还详细标注着建筑和人物介绍,便于参观学习者探寻红色足迹。

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只要按“图”索骥,同学们就能零距离感受那段跌宕起伏的红色岁月。“活动主要针对青少年和亲子家庭,所以我们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可视化和简练的表达。”杨敏介绍道。

从蒋光鼐旧居向东步行300余米,市西中学初二学生樊书云跟随手绘地图来到了位于愚园路1032弄的岐山村,而岐山村111号,正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旧居。

“据记载,1929年,当时18岁的钱学森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正是在岐山村复习备考,居住在这幢小楼底层。”杨敏指着建筑外侧的一扇不起眼的小窗,通过他的讲述,钱学森的形象生动饱满起来,“这间就是他曾经学习的书房。说不定钱老年轻时也曾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交大和愚园路之间,晚上在家里彻夜苦读。可以说,从这里开始,钱学森踏上求学深造之路,开始他的‘两弹一星’征程。”

穿行于弄堂中,耳边的革命故事与眼前的历史建筑逐渐重合,愚园路上的建筑慢慢地变成了一部石头作成的书,樊书云在自小长大的街区徜徉漫步,被“家门口”的红色故事深深吸引,“原来钱老曾经就住在我家附近,那些只在历史书上了解过的红色故事突然变得这么近、这么鲜活。”

“盲盒”材料包

党史还可以这么学

如何让红色地标打卡更具互动感?一个“小机关”不得不提——每位同学的手上,除了地图,还有一份放着人物照片的材料包,在行走活动中,要将人物照片与地图上的点位一一对应起来,才算完成任务。有了“作业”,孩子们更加认真听讲,力争将材料包中的历史人物贴到对应的建筑点位。

别出心裁的是,活动材料包还是“盲盒”设计,30位同学拿到的都不相同——以爱国志士杜重远为例,材料包中可能有他青年时期或中年时期的单人照,也可能是他与夫人的合照,不同时期的照片,人物形象大不相同,也讲述着他各个人生阶段的爱国故事。

“我们会去网上搜索他的一些图片,以此来辨别到底哪张照片是他,是他哪个人生阶段,和他合照的人又是谁。”樊书云说,在搜索图片的过程中,网页上会出现更多人物相关的红色故事,同学们就会凑在一起读完。站在位于岐山村大门口的杜重远旧居前,市西中学的学生们翻开资料、打开手机,开始了更热烈的学习和讨论。

“创新的形式、喜闻乐见的方式、可视化的表现手段,让青年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在动脑玩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活动之后还能够继续挖掘更多红色记忆。”杨敏表示。

传承红色基因

“走新”更要“走心”

形式新颖,内容也要走心。“悦读”伊始,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红色印迹宣讲团团长霍白老师为青少年朋友们展开了一场沉浸式的“初心之地愚园路”的导读。

“恽代英在狱中的遗言令我从小深受感动,他说: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霍白讲述了南陈北李中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书记陈独秀、及第二任书记瞿秋白在愚园路上的工作和生活的足迹,从“慷慨登车去”的罗亦农,到“燃烧自己”的青年领袖恽代英。

愚园路就是这样一条演绎中国革命近代史的路,留下浓重红色印记的红色之路,一条“吾将上下来求索”的不平凡的道路。霍白的讲述让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感触颇深,他们说,原来前辈们的信仰和初心就在自己身边。

“传承”是霍白老师为青少年讲解时的重点,他强调,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是无数革命志士的努力和积淀,因此要让孩子们了解曾经的苦难,了解幸福来之不易,才会珍惜,才会努力,才会把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年们责任重大。”

(本文转载自: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原标题:《跟着手绘地图,寻访家门口的红色足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