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杭州买房“去中介”?背后是一个更大的课题

2021-08-30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杭州买房“去中介”?背后是一个更大的课题 原创 吴晓波 吴晓波频道

政府的房管部门不会成为商业性房产中介的竞争者,而是很可能成为他们的赋能者和监管者。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近日,由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组建、已经上线5年的“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新增了一项服务,叫做“个人自助挂牌房源”。

什么意思?就是所有杭州地区的住房用户都可以在没有中介介入的情况下挂出自己的房产,所有挂牌房源都会通过房管局的数据中心审核,且仅向实名认证的用户开放,注册在案的中介机构不得注册。

这个官方平台有两个特点。第一,有政府信用背书,保证“真房源”。第二,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

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

消息一出来,讨论最多的话题是房产中介会不会消失,以及房产中介到底有多坑。

“一套房子买来500万,凭什么中介带看两次房就赚了我10万?这可是一个普通人一年的工资。”“提供的服务是一样的,凭什么1000万的房子收取的佣金要比200万的房子高?”“我刚在网上挂了一套房子,就收到了中介电话的狂轰乱炸。”“网上的信息都是假的,为了打击心理预期,一开始看的房子都惨不忍睹。”

这些真实的吐槽反映了中国的房产中介行业的两对矛盾:

一是廉价服务和高额中介费之间的矛盾,二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房源垄断攫取利益和提供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房产中介再一次站在审判席上。

一位上海房地产中介平台的CEO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看个人挂牌房源这件事。

我想起网上有句流行语叫“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杭州房管局的这项新服务,套用一下来说就是交易量没有,但是影响力极大。

截至8月23日,杭州市二手房监管交易平台的个人挂牌房源只有534套,而在商业化的中介平台上的房源数量达到26万套,二者相差200倍。

而且,平台还是存在不少瑕疵的。比如,中介无法注册自己账号,却可以通过别人的账号查看房主的联系方式,实际上类似早期的同城信息平台。筛选条件也太少,小区信息、是否满五、房龄、交通情况等信息基本没有。网站更没有第三方资金监管账号。

但所有知道此事件的中介都在想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杭州政府部门干这个事情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房产中介平台的底层逻辑是数据,竞争则靠提升“数据浓度”。比如,以前一张户型图的信息量只有几十K,如今以G为单位。现在几乎所有的主流中介平台都在从事“数据基建”。

然而政府在“数据基建”上有天然优势。

我们不妨把政府的交易平台看成是一件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点是,当消费者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成本基本为零。

也就是说,随着越来越多房源和信息数据的出现,政府交易平台获取信息的成本必然低于中介平台。

更关键的是,政府手上掌握的是真实的数据,还不收取中介费用。所以政府如果真的下决心把平台做大,从竞争的角度来看,还真有可能做起来。

第二个担心的地方是它的示范效应到底有多大?

杭州房管部门这么做了,苏州、南京、上海、北京、深圳会跟进吗?如果所有城市的房管部门都推出了自助交易平台,那么具备商业性质的房产中介行业是否会因此崩盘?

方向大于内容。划一道口子,洪水或顷刻涌出。

不过,经过我和上海的那位房产中介平台CEO的交流,我们达成了一个短暂的共识:中短期内,政府完全替代中介进行商业化运营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任何一套房子的交易会涉及一系列服务,比如按揭购房的金融服务,每一套房子的税费手续、户口迁移、购房资格、物业欠费,以及调查是否有抵押、查封,是否为凶宅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市场竞争下的衍生服务。比如,为了给购房者更好的消费体验,中介平台相继推出房屋托管、VR看房、AI一键装修等功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专业操作。

如果房管部门的交易平台试图匹配这样的服务,就意味着要组建一支庞大的商业运营团队,而这背离了政府当前精简机构的行政制度改革。

其次,政府目前只能帮你解决房源信息不对称问题,却很难帮你解决交易流程中的风险问题和信任问题。

二手房作为大件商品,交易的基础需要相互信任的人或机构撮合,撮合就需要信任背书。

在天猫、京东购物,提供消费保障的是平台。在官网站订购一辆特斯拉,有车厂的品牌背书。而房屋买卖双方“手拉手交易”没有任何信任基础,从而出现种种交易不确定性。

和这位CEO交流结束后,其实我想的更多是,透过房产中介的个案,一个全新的课题浮出水面:在今天和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政府能够提供的数据服务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又存在怎样的创新可能性?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社会和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非常彻底了,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各个省市都成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或大数据局。

而经过这一轮疫情的考验,这些数据中心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很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都被打通了。可以说,今天中国掌握了最多个人和企业主体数据的就是各个省市的数据局。

我想这一次杭州房管部门能够快捷地推出中介平台服务,就是基于大数据的支持。

启蒙运动思想家大卫·休谟认为,“如果一个地区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么这些占有财富的人就应当为这一地区大部分的公共必需品买单。”

如果数据作为一种资产,且集中在政府手中,那么很有可能成为造福社会的公共产品。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政府拥有如此庞大、真实的个人和企业数据,有没有可能主动成为推动各个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的房管部门应该不会成为商业性房产中介的竞争者,而是很可能成为他们的赋能者和监管者。

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公共行政治理课题。

一个地方政府的数据中心,掌握了城市公民所有的教育数据、医疗数据、交通数据、零售数据、卫生数据和安全数据,这些数据能力跟相关行业的成长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有形的“政府之手”和无形的“市场之手”,如何构成新的合作、监管和博弈关系?

我想在未来,这很可能成为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和产业赋能创新的试验场。

音频策划 | 徐涛

音频运营 | 常秀娟 | 主编 | 郑媛眉

原标题:《杭州买房“去中介”?背后是一个更大的课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