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好动儿子6岁前读了几千本英文书,这些“佐料”功劳不小

2021-08-30 14: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的分享来自上海的花友 @Henry肉肉麻麻,儿子Henry 3岁的时候她开始启蒙英语,5岁多英语star测试下来的GE值是5.0(相当于美国五年级孩子的英语阅读水平):

“今年6岁2个月,Henry 听、说、读能力很均衡,爱看书,爱看原版动画片,可以和老外自由交流,发音比较纯正,被很多外教夸像 native speaker…”

本文由花友 @Henry肉肉麻麻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点击上图了解 Henry 英语启蒙完整故事

Henry就读于上海一所公立市级示范园 ,和所有公立园一样,完全不教英语。所以,他的早期启蒙主要靠老母亲。

海量阅读, 站稳中高章后

儿子还是更喜欢有趣的读物

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哑巴英语之苦,所以从开始启蒙,我就在心里立下一个flag—希望娃能把英文当成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而非仅仅是一门学科 。

希望他无论是看原版书,还是用英文交流思想,都是自主、自然的选择,而不是我的逼迫。

我们目前已经大规模阅读和站稳中高章了,但儿子还是爱分享和阅读有趣的东西。要能get到笑点和作者埋的梗,并不是阅读笑话双关书学来的,而是通过大量原版阅读和看原版视频之后,有了某种语感,从而看得懂这类书。

学习英文也是学习一种文化,所以要通过大量的泛读、电影、动画等去获得语感和情境的感知力,从而更深度的理解这门语言。

我身边有太多小孩或者大人,他可以英文考高分,可以看懂很难的英语文章,但他没法真正的和老外聊天,也没法理解他们的梗。

所以我可能想分享一种思路吧,就是除了语法、练习册、精读这些,可以用更轻松、更趣味的方式去学习英文,毕竟它首先是门语言。

原版书中让儿子乐开怀的“梗”

英语六级的我没GET到

娃昨天看了两本Black Lagoon,这是一套AR值和兰斯值都不算高,但“梗”超多的书,不少笑点,需要小朋友有比较扎实的美国文化知识,才能get到。

娃对着一页乱笑,我问有啥好笑,他指着那个飞机上的“wrong brothers”说好好笑。

我没get到笑点,娃说:“不是Wright brothers吗,好好笑啊”。我这才顿悟,发明飞机的那个是莱特兄弟,所以Wright 音同right(正确),所以这里被作者搞成了wrong(错误) brothers 。

虽然娃解释了我立刻就理解了,但如果让我看书,我可能get不到这个点,因为我对这个点不敏感。

娃最近每天都在看《老鼠记者》,“鼠记”里这样的“梗”数不胜数,娃看到好笑的总会跟我分享,我虽然算是大学六级,但看到这些“梗”通常是懵逼的。

昨天娃看鼠记 spacemice的其中一本,拉着我看其中一句话“what in space could have happened?”说很好笑,我没get到,娃说,本来应该是what on earth。

被他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原来作者在这里又埋了一个“梗”,in space一语双关,既因为事情发生在space,又对应着on earth起到一个语气词(究竟、到底)的作用。

这种梗,坦白说,我是真的发现不出。

还有之前娃看鼠记,笑着说这里好silly啊,我一看,原来是化用了hansel and gretel的童话故事,但男孩和女孩变成了mouse,所以他觉得好笑。但如果没看过这个童话,就get不到笑点。

所以老有人问,从小看原版有啥好处,我觉得有时就在这些细微处吧,就是小朋友对西方文化的很多点很敏感,你说真是做卷子,原版娃未必做得过新概念娃,但很多时候,我们学英语,并不只是为了考试。当然我也始终相信,从长远角度看,原版娃的考试肯定不会输。

另外,特别推荐一下之前给娃买的两本笑话书,这两本书娃看了无数遍,跟我分享了好多笑话,有不少我都get不到笑点,需要他来跟我解释。

跟着娃看了很多jokes,发现国外70%以上的笑话,都跟 “双关语”有关,就是我们常说的“Pun”,black lagoon《黑湖小学》的作者,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这两本笑话书里,有好多通过pun搞笑的笑话,这是英语中特别有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巧妙的利用词的谐音、多义或歧义,使同一句话可以同时表达不同意义。这也是激起孩子兴趣和创造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举几个娃觉得很好笑

跟我分享的“双关语”笑话

比如这个,matchbox是火柴盒,tin can是罐头,但在这里,box一语双关变成了拳击,can也是一语双关。

再比如这个,娃说好笑的时候,我完全没get到,“当你打扰一只兔子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你会有一个bad hare day” ?哪里好笑?我知道hare也是兔子的意思,但,哪里好笑?

娃告诉我,bad hair day就是“糟糕的一天,倒霉的一天”,类似an awful day的意思,hair音同hare,所以,这又是一个双关语笑话。

再比如这个,表面意思大家都懂,“为啥恐龙在过马路?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鸡。” 但我不觉得好笑,为什么?因为在英美国家还有一个有名的冷笑话——why did the chicken cross the road?只有知道那个笑话,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笑话。

补录一个,娃今天把这个笑话讲给外教听,外教笑得花枝乱颤。上完课我问娃,好笑在哪儿?娃说,因为是grizzly bear(灰熊)呀。好吧,drizzly我猜到是“毛毛雨的”意思,但我不知道grizzly bear是灰熊,所以又没get到。

顺着娃的偏好,我又入了这些原版书

因为娃是个水瓶座的调皮鬼,对silly、funny的东西永远保有一种偏爱,也连带着特别喜欢riddle、poem、Tongue twister、joke这类文字。我就顺着他的喜好,买过不少这类的书,比如下面这本也值得推荐。

这本书里面包含了笑话、谜语、脑筋急转弯等等,非常有趣。比如娃跟我分享的这个略无聊的冷笑话

cannibal这个词我不认识,娃给我解释是a person who eats human flesh,类似食人魔。aunt-eater(食姨兽)谐音anteater(食蚁兽)有点冷,哈哈,但anyway,这些小笑话其实也是可以锻炼一个孩子的急智与幽默感。

再比如我们买的这套 poems的书,有很多古灵精怪的poems。老外对poem的看法和中国人不太一样,中国的古代诗歌都隽永优美,所以中国人对“诗”始终有种敬畏感。

老外不是,他们只要是押韵的短句子组合,都可以叫poem,小孩子从小就可以写poem,当然他们也有语句优美、意境悠长的诗歌,但总体来说,就是一种文体而已。

其实无论是pun(双关),slang(俚语),poem(诗),还是riddles(谜语)、tongue twister(绕口令),jokes(笑话),brain teasers(脑筋急转弯),都是对语言的一种“ 解构”和“重构”,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学习,孩子可以深度理解这门语言,特别是在日后的泛读中,他们会体悟更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在漫长的英语学习中,这些书可能只是“调味料”,不少“鸡爸鸡妈”会觉得,时间那么少,好书那么多,好的练习册那么多,哪有时间看这些“闲书”?

但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最终是为了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能够听得懂别人的话外之意,能够get到别人的幽默感,可能对学业和考试未必有帮助,但从长远来说,还是挺有意义的。

原标题:《好动儿子6岁前“无痛”读了几千本英文书, 这些“佐料”功劳不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