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孩难题:尊重大孩子,是大人们应有的温柔

柯晗/兰卡斯特大学发展认知神经博士生
2016-02-05 12:2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广州一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有“爸妈生二胎,老大这样说”一题,小学生们从各个角度陈述了反对意见,一些答案令人哭笑不得。

跨入新年,随着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正式实施,孩子对父母生二胎表示反对甚至强烈憎恶的报道频频出现。广州一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有“爸妈生二胎,老大这样说”一题,小学生们从各个角度陈述了反对意见,一些答案令人哭笑不得,在网络上热传;其后,武汉一小学调查显示,来自三年级和五年级的152名小学生里,半数以上孩子不愿意爸妈生二胎;不久前,湖北一初二男生以不参加中考威胁怀上二胎的38岁的母亲流产,新闻中的妇产科医生也证实,因为老大不同意而放弃二胎的父母不在少数。如何处理老大和二孩的关系,成为了二胎政策给女性增加的职场压力之外的另一重点矛盾。

人们诘问,是不是曾以独生子女的身份成长的孩子普遍都不接受父母生二胎?做父母也有疑惑,都说独生子女因为成长孤独,容易有性格缺陷,想生个弟弟妹妹给他们作伴。但是,一系列的新闻传闻似乎都在证明独生子女很难接受新的手足,家中有两娃的父母也常发现两个孩子会“争宠”,很不好摆平。

在进化心理学民科开始出来用猴子给人打比方,证明手足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之前,我得赶紧捡起自己的专业方向,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独生子女是不是普遍都不接受父母生二胎?

198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了,都成“唯一一代独生子女”了,这么可怜,就别再说独生子女的不是了。

家中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手足之间出现对抗情绪,是很常见的状况。

实际上,家中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手足之间出现对抗情绪,是很常见的状况,跟独生子女关系不大。孩子年纪小时对父母的注意力需求比较大,这是儿童发展的正常现象,既是保证儿童生存的必要机制,也是合理的情感需求。此时出现一个婴儿,必将分走父母大部分注意力,加上同辈竞争意识,出现对抗情绪是不难理解的。在备孕前如何和大孩沟通,新生儿出生后如何处理大孩可能出现的情绪,许多实用育儿知识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文章后面会说到。

那么这些年龄比较大的“前独生子女”们反对父母再生,是否说明孩子大了更不好要二胎了呢?在把原因都归到孩子身上以前,不妨反思一下成年人:准备怀孕之前是否有和孩子充分沟通,是否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是什么让孩子产生如此激烈的情绪?孩子是否曾听到过“有了新弟妹爸妈就不要你了”这类玩笑话?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限是否清晰,为何这些孩子会认为自己有权主宰父母的生育权?

独生子女一定会有个性问题?

独生子女在人类家庭中确实不常见,但也并非我国独有的状况,关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也已经有大量研究了,目前的主流结论依然是: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没什么大的不同。有些国外研究发现在儿童时期,非独生子女会比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好一些。另外,有较年长的兄弟姐妹,对孩子早期的语言发育也有一定帮助。但是,独生和非独的差别到中学之后就消失了。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孩子成长,同辈群体的作用逐渐加强,家庭的影响在逐渐减弱。1994年我国的一个以小学生为被试的大样本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研究,比较了两个群体在动机水平、社交能力和对待劳动阶层的态度这几个维度,结果发现,独生子女除了动机水平较强,总体来说,并没有证据证明独生子女必然出现性格问题。

事实上,年龄差距较大的兄弟姐妹会觉得自己跟独生子女一样孤独。因此那些大孩子已经比较大的父母要注意:此时再生一个,可能并不会像你们想的那样,能帮助缓解孩子的孤独感。

如何处理孩子的吃醋和对抗情绪?

如果确定再要一个宝宝的话,其实从孕前和孕期开始,有些准备工作会很有帮助,这里简单提几点:

•孕期时就开始让孩子逐渐有参与感:最好一怀孕就告诉大孩子,跟他们简单讲解怀孕的过程,让他们知道以前他们也是这样在妈妈子宫里生长起来的。和ta多谈论小宝宝,用些“我们的宝宝”“你的小妹妹”这些词语,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参与感。这样当宝宝出生,孩子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心理准备了,不至于感到被人突然介入了自己和父母之间。

•强调孩子的重要性不变,多夸奖称赞ta对你来说的独特性,比如“妈妈/爸爸特别喜欢你这点”。

•婴儿出生后,让大孩子多参与照顾小宝宝。接触小宝宝,摸小宝宝的头之类的亲密行为,能加强孩子和小宝宝之间的感情连接。也可以通过让他们跟小宝宝合影,请他们帮忙支持忙于照顾婴儿的自己,让他们参与进家庭的新关系中,当然别忘了称赞他们的支持。

•万分重要的一点,早早开始培养爸爸在育儿中的参与程度。这样妈妈忙于照顾婴儿时,大孩子有爸爸陪伴;有爸爸一起照顾婴儿,妈妈也就能腾出更多精力给小哥哥小姐姐了。

培养爸爸在育儿中的参与程度尤其重要。

另外,如果身边有亲友生了二胎的话,去探望时如果给小宝宝买了礼物,有能力的话也应该给大孩子带点小东西(当然如果朋友疏忽了,孩子父母也可以事后给大孩子补上)。更重要的是,一定不要用“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逗孩子,也不问“担不担心妈妈偏心”等问题。

这些不仅是对亲友夫妻的礼貌和体贴,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即使ta还小,也是个独立的人,并且正在度过ta人生中一段相当困难的时间,支持他们,是大人应有的温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