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房贷首付还有下降空间

2016-02-04 19:38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4点通知,其中最核心的是,在不“限购”城市,首套普通住房的商业按揭贷款首付比可允许从目前最低的25%由各地自行下浮,再降低5个百分点,同时贷款未结清的二套房贷首付比也从40%下降到30%。

房贷首付比下调,尤其对首套房、普通住房的房贷首付比下调,完全是必要的,有利于保护合理住房需求,并且还有下降和调整空间。

房贷首付25%乃至20%,对银行风险防范已留有较大余地。中国购房者违约率很低,城市房价骤跌20%以上的概率很小。即使房价跌出20%,因中国没有个人破产制度,所以纵然房屋价值低于银行债务,购房者也无法弃房,仍需还清贷款。

房贷还应该更加差别化。比如,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因这类家庭已经有住房资产,抗风险能力更大,他们的首付比可以进一步调低。

对风险相同的住房,房贷首付比应一视同仁。非普通住房房贷首付比也应调低,缩小乃至取消与普通住房的差别。政府若调节住房供给结构,鼓励中小户型和低价位住房的供给和压缩大户型豪宅的供给,也应在税收环节进行差别化课税,而且前提是普通住房的界定标准要足够合理。

更进一步讲,房贷首付比制定和调整的权力应尽量交给银行。要让银行按照市场规律,充分自主经营、自主制定房贷政策并自负风险。在整个住房市场领域内,政府大都不宜干预过多,应尽量让市场价格机制充分起到作用,核心是做好托底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实际上,当前银行对购房者房贷需求的服务能力还不足,应该加快按揭贷款证券化,加速资金流动性,降低按揭贷款资金的融资成本,让银行有更好激励和能力来主动降低房贷利率。

这次房贷首付比降低,与去年12月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房地产去库存任务有直接的内在关联。但应当注意,目前这个幅度的房贷首付比降低,还不足以产生大局影响。房地产高库存问题的根子不出在需求侧,而是供给侧;不是中国人住房需求不足,而是住房供给太多了、住房产能过大。房地产高库存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主要不是来自购房方,而是房地产的开发贷款。

因此,要高度关注开发商资金链,但最终要让市场价格机制起决定作用,倒逼开发商找到市场出清价格,自己为自己的投资失误买单,银行也要付出代价才能成长成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