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体男性,建议学学李承铉

2021-09-03 0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全体男性,建议学学李承铉 原创 小新同学 有间大学 收录于话题#李承铉,1#有种人物,5

最近,“人类高质量哥哥”李承铉几乎没有缺席过每周四的热搜。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初舞台上,李承铉凭借一首《天上飞》惊艳现场,慵懒的低音炮、暗黑系的“斯文败类”造型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戚薇的快乐”。

用胡海泉的话来说,“有一种帅,是哥哥们都觉得帅”。

初舞台表演结束后,舞者李响在后台远远看到李承铉,像激动的粉丝见到崇拜已久的偶像,手中喝到一半的饮料都还来不及放下,就径直穿越人群奔向李承铉,释放一串连珠炮式夸赞:

“太帅了,帅爆了,怎么能这么帅,你知道你帅在哪儿吗?你帅在,帅还不承认。”

而在此之前,很多人还不知道李承铉是谁。即便是有所耳闻的观众,对李承铉的印象也大都停留在“戚薇老公”“Lucky爸爸”。

很明显,李响也一样。李承铉唱完整首《天上飞》后,李响还在问尹正——

人们记住了霸气侧漏的“戚哥”,以及古灵精怪的小女孩Lucky,而不温不火的李承铉一度被视为依附于妻子和女儿的标签。

确实,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之前,李承铉几乎每次在公众面前亮相都是与妻女的合体活动,这让他长期背负着一个带有侮辱、讥讽色彩的头衔——“软饭男”。

《天上飞》让观众看到了李承铉的实力,也揭开了更立体的李承铉的一面。

如果李承铉也算“软饭男”,那他真是凭一己之力拉高了“软饭界”的标准,让其他“不想努力”的男人自惭形秽。

韩娱爱豆变成中国女婿

如果翻开李承铉的履历,会发现他根本不需要“吃软饭”,因为他很可能本身就不缺钱。

网络上流传着李承铉是“隐形的富二代”、父母是企业家、在美国有多处房产的说法,虽然这些流言蜚语一直缺乏本人的盖章认可,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韩裔,李承铉自小便跟随父母举家移居美国。

从节目曝光的李承铉童年照来看,小小年纪的他梳着时髦的大背头,身穿一袭红色西装、系着蝴蝶领结,服化道和质感放到今天也丝毫不“土”。

抛开他“从小帅到大”的气质不说,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留下这种洋气的童年照,还完好无缺地保存至今,家境肯定不属于窘迫行列。

十八岁时,李承铉在家人的鼓励下到韩国当练习生。这个平淡的陈述句至少反映了两个事实:

第一是父母很开明,支持儿子勇闯竞争激烈的韩国娱乐圈;第二是当许多同龄人还苦苦挣扎于考大学时,李承铉已经拥有了从美国到韩国追梦的资本。

按照常理推测,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是不容易也没有金钱作为底气去支撑这个冒险举动的。

当练习生一年后,李承铉作为男团TAKE的一员出道。第一次站上舞台,他和组合其他成员一起唱歌,韩语“低音炮”在当时已经有迹可循——

2006年,只当了三年“韩国欧巴”的李承铉,毅然决定把事业转移到中国。他与韩国经纪公司解约时赔付了10亿韩元,根据当年的汇率折算约为600万元人民币。

出道三年就豪气地掏出巨额违约金,李承铉真的不缺钱。

来到中国后,李承铉的身份从歌手向演员转型,参演第一部电视剧《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就挑大梁,并迅速圈了一拨粉丝。

李承铉在中国演到第八部电视剧时,遇到了现任妻子戚薇。值得一提的是,他悉心准备、策划已久的求婚过程被摄像机全程记录,成为许多女孩梦寐以求的求婚标本——

婚后,受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影响,李承铉作为艺人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他在娱乐圈开始沉寂。

即便一部分收入锐减,但为了满足戚薇的“四川胃”,他也能随时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连开三家火锅店。

或许有人以为这肯定又是明星夫妻的捆绑生意,对此,耿直的戚薇反驳道:“这实际上跟我没有关系,是我老公开的。”

当键盘侠兢兢业业地骂李承铉“吃软饭”、靠老婆女儿博关注时,他本人轻轻松松地在另一条赛道上风生水起——

唉,当不成艺人,只能去当老板了。

能吃这口“软饭”,真的了不起

那些阴阳怪气地嘲讽李承铉“吃软饭”的言论,使用的论据无外乎一点,就是李承铉在淡出娱乐圈期间成了一名专职奶爸。

网友对李承铉的评价。/微博

怎么专职奶爸就和“软饭男”画等号了呢?这种逻辑难道不是也把全职妈妈等同于一事无成、靠男人养的女人吗?

事实上,要当一名键盘侠口中“像李承铉一样在家带孩子的软饭男”,还真的很了不起。

给女儿Lucky喂奶、拍奶嗝、换尿布、洗澡这些小事,李承铉做到手法娴熟。戚薇坐月子时没有请过月嫂,照顾孩子全靠家庭内部分工,她说:“老公能搭把手的事情,就不会推给我。”

除了要观察Lucky的尿便情况等身体上的照料之外,奶爸李承铉还很注重女儿的教养、脾性,且不断从育儿书籍里汲取经验。

Lucky在亲子节目中靠分寸感、高情商圈粉无数,这些特质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专职奶爸的经历,让李承铉更能理解全职妈妈的不容易:“其实耗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多,但结果是看起来像一天你都没干什么。”

李承铉自认为是一名传统男性,起初也为外界的揶揄感到自尊心受挫,但他对女性的职场困境有着强大的共情能力。

他理解女性在事业黄金期选择孕育子女是一件多么铤而走险的事,因此当妻子生产复出后遇到好的项目和机会时,他没有以“你要照顾家庭”为理由绑架她。

挣扎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当李承铉听到诸如“让女的养你”这些话时。

但在真实的家庭现状面前,他没有为了面子、尊严而巩固“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反而是让自己的事业暂时让步于妻子。

这种退让是阶段性的,因为他清楚男性的事业生命线比女性长,等女儿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时,他还有重启演艺事业的可能性。

“我是可以来得及的,像雷佳音或者很多其他男演员,可以在后面(走红),没有年龄的限制。”

在李承铉那里,当专职奶爸不是因为“不想努力”而选择的一种逃避社会的方式,而是在责任感驱使下的、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行为。

事业在李承铉心里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即便是幸福的家庭也不能完全取代,他只是接受了在女儿最需要父母、妻子有更好发展机会的这个阶段里,把自己放在后面考虑。

“我觉得这两个(家庭和事业)一定要一起得到的,我不觉得一定要舍掉一个。”

在家带娃时尽心尽力,对妻子的梦想给予充分支持,同时心中还保留着自己的追求,如果天下“软饭男”皆如此,就没有什么低质量男性了。

难怪戚薇会说:“我的快乐,何止这些。”

不吃“软饭”了,也能惊艳全网

对于《天上飞》的爆红,李承铉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大众此前对他的认知是“家里的爸爸,也没干什么”,导致舞台带来的反差比较大。

其实这次爆发不全然靠运气,而是长期积累的人品、实力终于等到一个被重新看见的时机。

33位哥哥在节目中出场时,按照流程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每天练习时长的计划,有人觉得4小时已经很多,有人写8小时,而李承铉直接立下每天训练18小时的flag。

初舞台除了《天上飞》,李承铉还要和李铢衔、高瀚宇、麦亨利合作表演《情人》,他们这一组几乎每天练习到最晚才回宿舍。

凌晨三四点,结束练习的李承铉才安然入睡。他倒是一点都不焦虑,崩溃的却是他的制作人,因为制作人必须陪李承铉练习到深夜。

在团队中,李承铉是一位能融洽气氛、倾听意见的领导者。

练习《Yellow》这首歌时,作为队长的李承铉告诉队员们:“对于这个创意段落,我想听听每个人的想法,然后我们都试一下,做一个决定。”

语气温和,但条理清晰、有组织性。

排练过程勾起了队友李铢衔过往不好的记忆——他曾经因为手受伤而不得不告别深爱的贝斯,再也无法弹琴。

李承铉知道后,为自己在李铢衔面前表现的、对贝斯的兴奋劲深感懊悔,“我做得很笨,我不应该在他面前这么喜欢弹乐器”。

第二场演唱会,《Yellow》以917票逆袭了“大湾区代表团”表演的《3189》,李铢衔在后台采访时评价李承铉:“我很骄傲,这是我选的队长。”

李承铉一直自愿给中文不好的李铢衔当随身翻译官,为团队在跨国语言的沟通顺畅上贡献了不懈努力。

此举获得另一位队友张淇的高度赞许:“这哥们特温暖。”

能在英语、韩语、汉语频道无障碍交流的李承铉,如果不当歌手或演员,或许会是一名出色的外语老师。

婚后专注于带娃的同时,李承铉没有落下健身。表演《天上飞》时火出圈的造型,既有邪魅的霸道总裁范儿,又不油腻,离不开他的身材管理。

录制《我家小两口》时,李承铉背着戚薇做深蹲游刃有余,还悟出了一个省钱的道理:“我们在家也可以这样,不用付健身房费。”

戚薇说,当李承铉的健身道具,就是她来健身房的动力。

可以说,李承铉如果不想当奶爸了,这个世界可能会多了一名歌手、演员、翻译、外语老师、老板,甚至健身教练。

他之所以甘愿承受“软饭男”的争议,正如易立竞所说,他的内心是宽广的。

而那些蔑视他为家庭付出的人,才是内心狭隘的。

参考资料

1、 《定义》,20210816,第一第二期

2、 《戚薇&李承铉:世界有一抹粉红色是lucky》,时尚健康杂志采访

今日互动

你认为专职奶爸是“吃软饭”吗?

撰稿 | 小七

原标题:《全体男性,建议学学李承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