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去年结案处理和立案审查中管干部90人,创改革开放以来最高

张国栋/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6-02-05 19:58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每年的中央纪委全会,两项内容无疑最受关注,一是党的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二是中央纪委书记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作为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南针、任务书、路线图、责任状,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的报告传递出了哪些重要信号?

信号一:坚决向党中央看齐

“报告的鲜明特点,就是通篇体现了中央纪委主动、坚决向党中央看齐的意识。”这是与会同志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审议王岐山同志所作工作报告时的突出感受。

细览全会报告,不难发现,无论是总结工作、阐述体会,还是部署任务,报告都着力体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中央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置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力求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细落实。

全会报告部署今年的工作,从严明党的纪律、贯彻执行准则条例、完善监督制度,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压实主体责任、推进派驻和巡视全覆盖,再到纠正“四风”、惩治腐败,都是紧紧围绕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而展开。

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全会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一脉相承、前后呼应,充分体现了中央纪委积极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切实增强向党中央看齐的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上下同欲者胜。”一位与会同志满怀信心地表示,只要大家努力向党中央看齐,就一定能推动正风反腐迈入新的境界。

信号二: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

“正风反腐、标本兼治,根本目的在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全会报告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做好纪律检查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以人心向背为最大的政治考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对党的十八大以来3年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满意度逐年攀升。近几年,权威调查数据充分印证,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管党治党不松劲,正风肃纪不停顿,反腐惩恶不手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针对“正风反腐会不会是一阵风”等担心,全会报告用“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给人民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全会报告直面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将“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全年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体现出浓浓的为民情怀。

与会同志普遍认为,新的一年,省市纪委要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以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实效取信于民,让群众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人们有理由相信,一些地方“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现象必将有所改观。

信号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判断没有变

形势决定任务,而重视分析形势,正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全会报告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对面临的形势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会报告在阐述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这一科学判断时指出:“相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全面从严治党仅仅是开了个头,任重而道远。”“任何权力都面临被腐蚀的危险,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这些论述充分表明,随着实践的推进和思考的深入,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对管党治党规律、反腐败斗争规律的认识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形势的分析判断科学全面、更为清醒。

把全面从严治党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来认识,把反腐败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观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会同志表示,只有联系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结合90多年党的历史及使命来看待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才能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信号四:执纪审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防微杜渐、治于初萌,有种担忧就出现了:惩治这一手是不是放松了?答案是否定的。2015年,涉嫌违纪的中管干部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审查的90人,其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2人, 审查中管干部人数为改革开放历年来的最高值。

高压态势还将继续保持。

“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我们的目标任务就不能变。”“要清醒认识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透过全会报告对形势的把握和任务的部署可以发现,无论是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还是惩治腐败,执纪审查都将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作风破题的。三年来,作风建设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住节点、一寸不让,狠刹歪风,成效有口皆碑。对于涤荡积弊、破除痼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全会报告要求,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对不收手、不知止,规避组织监督,出入私人会所,组织隐秘聚会的一律从严查处”,“对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要深挖细查、决不放过”。总之,不变的是坚定的立场、坚决的态度、顽强的意志,是越往后执纪越严。

对于惩治腐败,全会报告提出,坚定立场方向,坚持目标任务不动摇,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措施,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坚决把存量减下来,坚决把增量遏制住;形成持续威慑,努力实现不敢腐的目标。“报告的每一处表述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与会同志认为,一个“坚持”、两个“坚定”、三个“坚决”,充分彰显了从严惩治腐败的态度、决心和意志。

这不,全会闭幕不久,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龚清概,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安就应声落马。

信号五:党内监督之网将越织越密

在全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强化党内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会同志认为,强化党内监督是贯穿全会报告的一条鲜明主线,报告通过周密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将这一重要精神充分体现。

强化党内监督的关键是完善监督制度,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全会报告部署的今年第一项任务,就是“严明党的纪律,完善监督制度”,具体包括贯彻执行准则和条例,修订党内监督条例等。我们党的执政是全面执政,这就要求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体现在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因此,全会报告提出,研究修改行政监察法,建立覆盖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派驻监督是党内监督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是确保党内监督不留空白、没有死角的重要举措。“巩固改革成果,强化派驻监督。”全会报告对派驻机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省区市推进派驻全覆盖工作等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强化巡视监督的根本在于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创新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全会报告指出,巡视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以“六项纪律”为尺子,深化“四个着力”,重点发现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等问题,并强调要切实用好成果、抓好整改落实,使巡视监督充分发挥从严治党的利器作用。

信号六:监督执纪问责要求更高

“实践‘四种形态’,纪委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执纪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监督执纪问责是做好纪律检查工作的‘纲’,纲举则目张。各级纪委必须把这个‘纲’举起,聚焦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改变工作作风,全面履行职责。”全会报告的这些论述和要求,传递出“监督执纪问责要求更高”的重要信号。

在探索实践“四种形态”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政策界限,防止畸轻畸重,体现依规依纪?如何突出执纪监督的特点和重点,体现执纪审查的政治性?这些都对执纪者的履职素质提出了挑战,考校着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

与会同志认为,各级纪委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监督执纪问责这个“纲”举起了,就要按照全会报告的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定位,转变工作理念、创新思路方法,从信访受理、线索处置,到执纪审查、审理报告,都要突出执纪特点。

事不得其人要坏事,人不得其事则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的每次讲话中,都语重心长地对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每次的全会报告,也都将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翔实而具体的部署。此次全会报告在两处措辞严厉地强调,对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违纪、以案谋私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疑,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需要持之以恒用心答好。

……

全会报告传递出的重要信号,彰显了党中央和中央纪委一步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坚定立场、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明确了正风反腐各项工作检验标准、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为做好全年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永远在路上。各级纪检机关应深刻领会全会报告精神实质,按照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定位,把纪律挺在前面,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