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咱村的小康故事114】月亮河里“红米香”

2021-09-01 14: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八月的秋雨,轻轻敲打着刚抽穗的水稻,水稻“娇羞”地点着头,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喜悦。雨后的月亮河村被一层层薄雾笼罩着,青山白楼绿瓦若隐若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镶嵌在村寨的中间,宛若一块块翡翠,一幅山水相融、人景相映的画卷正渐次展开。

月亮河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从落后闭塞到富裕开放、从红土地上讨米吃到有机红香米响四方,月亮河村用了整整50年。现在的月亮河村,不仅是有机红香米的生产地,也是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实现华丽蜕变的背后离不开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韦仕龙和村党支部的坚守与付出。

月亮河村村容村貌。

返乡创业 打造农业发展“新样板”

“多年以钢为伴,今日俯首农桑,布依儿郎返故乡,誓把汗水洒绿秧。”这是韦仕龙13年前决定回乡创业时写下的豪言壮语。如今,他早已从一名“钢铁侠”转变成一名“农业人”,在有机水稻种植上收获满满。

2008年韦仕龙怀揣12万元回到家乡。12万元能干什么?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他变得有些迷茫,整夜难以入眠。村党支部书记韦如波在了解他的情况后,多次与他交流,分析月亮河村的自然条件优势:空气清新、红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无工业污染,是个纯农业乡村。几次交谈下来,种植红香米的想法在韦仕龙脑海里闪现。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丰富、安全健康的有机产品需求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加之家乡有肥沃的红土壤,韦仕龙相信只要土壤符合要求,种植有机水稻是最佳选择。

红香米水稻。

就这样,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韦仕龙成立了月亮河村有机水稻农业专业合作社,邀请中国科技大学的专家到村里取水、土质样品进行化验,检验结果显示土壤富含“硒”元素,水源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这为有机水稻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说干就干,村“两委”先后帮助韦仕龙协调流转200亩稻田进行试点种植。按照有机水稻种植要求,不能使用肥料和农药,种植前期因品种、管理、技术等问题,水稻收成低,效益差,不要说带领乡亲们致富,就是所欠下的300多万元债务都无法偿还。

好在2016年,在省农科院水稻专家的指导及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培育出了产量高、质量好、抗性强、食味佳的红香米品种,并连续5年实现产量增收,水稻种植从200亩增加到2000亩,合作社资产从37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有机红香米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韦仕龙带领群众打造了山地有机水稻种植“新样板”。

群众参与 走出脱贫致富“新路子”

“我家有20亩土地,我想入股到合作社,跟着大哥一起种红香米。”村民韦仕俊向韦仕龙表达了想法。从合作社经营走上正轨后,韦仕龙没有忘记一名党员的初心,创业是夙愿,但带领村民致富是一生追求。

规模扩大了、销路打通了、牌子打响了,乡亲们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了。为进一步扩大种植生产规模,合作社建成有机大米加工中心、酿酒厂、有机饲料加工厂、养殖场和有机肥料加工厂,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以每亩500至800元不等价格流转农户土地,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现在,每年保底分红达40余万元,涉及农户216户1001人。

收割水稻。

小小米粒变“金果果”。“我们的红香米卖到了15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呢。”去年丰收后,村民韦仕全尝到了“甜头”,今年他又新增种植面积30余亩。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不仅可以得到流转费,还可以去基地打工,每年季节性用工达2.2万人次,实现固定就业20人。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可以到合作社免费领取秧苗栽种,农户分散种植有机水稻面积达3000余亩。2018年,月亮河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走上产业振兴致富路。

支部领航 铸就美好幸福“新生活”

“产业已实现规模化,下步要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月亮河村党支部书记韦如波信心满满地说道。每年中秋节前后,成片的稻谷宛如金黄色的海洋,月亮河村成了周边游客“网红打卡景点”。

月亮河村布依族占总人口的97%以上,因其民族文化保存完整而被称为“中国布依第一村”,村党支部依托民族特色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打造了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天下第一神鼓”龙山等景区,着力改善进村道路、停车场、厕所、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

晒稻谷。

为进一步丰富农产品种类,增添旅游趣味,村党支部聚焦产业结构调整,采取“稻田+鱼+鸭+N”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同时种植茶叶2万亩,枇杷、李子等精品水果2万亩,猕猴桃2000余亩,八月瓜120亩,食用菌770亩,养殖小龙虾525亩,形成了一个有瓜有果、有鱼有虾的绿色生态园,让游客找到乡愁、乐在其中、留在村中。

傍晚,雨停了。月亮河村民族文化广场上燃起了篝火,天空仿佛被点亮般,游客们手拉手围着篝火翩然起舞,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田园山水画,布依阿哥阿妹清脆嘹亮的歌声在山间回荡。

红米甜,红米香。

让我们一起奔小康。

家乡美,家乡好。

幸福日子哪里找……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委组织部)

(图片由作者提供)

征稿启事

原标题:《【咱村的小康故事114】月亮河里“红米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