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美院良渚校区启用,由普利兹克奖首位中国评委张永和设计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葛熔金 通讯员 刘杨
2021-09-02 17:3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启用。 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图

中国美术学院第四个校区——良渚校区2021年秋季学期将启用,迎来1600余名学生。

“用两个字来定义良渚校园,我觉得是‘开放’。它有多幢建筑,二层通道将所有建筑相连;不像多数高校那样把宿舍、教学等区域分开,底楼是工坊、顶楼是宿舍,其他功能区分布于楼层间。整个设计围绕‘生活即教育’展开,我们把它叫作‘居学一体’。”9月2日,良渚校区设计者、麻省理工学院实践教授张永和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良渚校区设计者张永和

张永和是普利兹克奖首位中国评委,他1984年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主任,2011~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我是建筑设计师,也是教育者,想通过建筑肌理的去引导甚至改变国内高校固有的教学方式,让学习不只在教室发生,而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张永和说。

良渚校区的空间布局体现“绵延多义、居学一体”,利用四面环水、东高西低的地形设计成东密西疏,但东部密中有疏,西部疏中有密,二者又通过“绵延工坊”和叠石跌水相连,打通课内、课外。

良渚校区的空间布局体现“绵延多义、居学一体”,利用四面环水、东高西低的地形设计成东密西疏,但东部密中有疏,西部疏中有密,二者通过“绵延工坊”和叠石跌水相连,打通课内、课外。

良渚校区建筑

澎湃新闻发现,校区绝大部分建筑底楼两层是“工坊”,每个工坊有内部楼梯相连,具有上课、讨论和创意实践等功能。较高的建筑之间都由两层的“绵延工坊”、馆舍建立空中的沿街连廊,形成错落有致的院群。这些较高建筑的高层是学生宿舍,在工坊和宿舍间的楼层分布“学社空间”,供学生课余使用。

“工坊提供给学生开放的工作、创造、制造空间和交流讨论的机会,不仅打开空间边界,还突破领域界线。学社空间位于工坊和宿舍之间,形成缓冲,是工坊的‘教学延绵’,也是宿舍的‘生活沉淀’,从宿舍途径学社进入工坊,下楼就可以上课,居学一体,垂直分层。”张永和说。

良渚校区占地483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中国美院第四个校区。此前,中国美院在杭州、上海两地已拥有南山、象山、张江三个校区,2007年投用的象山校区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奖得主、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设计,今年8月该校区入选《纽约时报》杂志评选的“二战以来最重要的25个建筑”。良渚校区一期将于2023年全部竣工。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