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课后延时服务,你选多长时间?

米克
2021-09-02 21:3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9月1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开学了。

只需看一看当天朋友圈里抑制不住的喜气洋洋的气氛,就能明白:明着是晒孩子重归学校,背后却是在庆祝神兽归笼。

这个暑假与往常不同,国家重磅的“双减”政策落地,开学之后有了新气象,比如,课外教培的退烧,一两年级不再笔试,还有课后延长服务的全面铺开。

之前所谓“3点半难题”成为社会的痛点,学校普遍放学太早,和父母的下班时间不匹配,这样一来,很多没有老人照顾的家庭,只能选择托班来接孩子,这又给疯狂的校外培训培育了市场。

现在,国家要求学校提供每天不低于两个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基本做到与当地职工下班时间相匹配。那么,到底几点钟放学? 

我家孩子所在的学校,原则上是3点半放学,之前一直有半个小时的“快乐30分”的课后服务,上个学期又延长了30分,变成“快乐60分”,被家长戏称为“快乐翻倍”。

昨天是开学第一天,学校就发来问询表,由家长自行决定:选择一个小时的、两个小时的,还是三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最晚一档被安排在6点之后接孩子。

我想,这道小学级别的“数学题”,很多家长都在做。课后延时服务,选多长呢? 

因为国家明确,课后服务不能集体补课,同时也考虑到教学进度统一的原因,老师也不可能在这时补课,所以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孩子集中写作业。应该说,这只是一种“兜底性保障”。其实,不同的家长的需求还真是千差万别。

我的朋友H老师,一直建议课后服务不能是“圈养”写作业,否则是浪费时间。他和一些家长就建议由家长出钱、请人,安排教练来教孩子打篮球、踢足球。

还有家长仍在坚持“鸡血”。要知道,现在课外学科培训不能安排在休息天了,五天工作日里的课后时间变显得愈发金贵,他们坚决让孩子抓紧时间去培训。

也有的学校机械执行课后服务政策,“一刀切”地要求孩子必须每天在课后呆满2个小时之后,再统一放学,也不管家长到底有没有这个需要。

之前,孩子同学的家长跟我吐槽过,他们夫妻俩工作都挺忙的,又没有老人帮衬,只能让托班把孩子带走了,在那儿做完作业、吃完饭,夫妻俩晚上8点多下班,再去接孩子。自从孩子上学之后,家里在工作日里就没有开过灶,孩子在托班解决,自己随便订一碗面,乃至一把巧克力、豆子算对付过去了。但是,现在哪怕是选最长一档的课后服务,还是匹配不上他们的下班时间,所以托班还是得去。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路望晴农望雨,采茶娘子望阴天。”课后延时服务,说到底只是一项兜底性保障服务,只能满足家长的基本需要,而且很多细节有待学校、家长的磨合。

我有一个感觉,就是现在课后时间太短了,孩子能自由安排的时候太短,刚做完作业,刚吃完饭,刚翻了几页的课外书,就该上床睡觉了,如果安排了培训课,那课后时间就更显得短促。

我回想起我小时候放学的经历,那时,并没有大人接送,我是“脖子上套钥匙”的孩子,“漫长”的回家路会被我演义成一次次的“探险”。我会故意绕远路,穿过一片城市里难得的树木,那里春天有白粉蝶飞舞,秋天有金色的落叶,沟渠上有密密匝匝的浮萍,可以捞鱼,可以打水漂。雨天里,套鞋被深深陷在烂泥里面,用力拔出,脚出来了,鞋还在泥里,再去拔鞋,整个人都倒在泥水里,然后穿上套鞋继续往前走,想着怎么趁父母回家之前把衣服上的泥搓掉,或者趁着被打之前,赶紧拿着硬币从商店花花绿绿的糖罐里买一只泡泡糖……

只是这样的“回家历险”,我的孩子不能重复,或许,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烦恼。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