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正面形象的时代顶流

2021-09-03 11: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正面形象的时代顶流 原创 朱康琪 观察者网

► 文/何处击 (微信公众号“何处击”主笔)

7月24日,国家相关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坚决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双减政策的工作目标相当明确:那就是在1年内有效减轻,并预期在3年内成效显著,使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政策的目的也不言而喻:旨在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这点也可以从具体的8到12条规定中显现:简单来说就是,未成年人的课后时间不再需要强制大量刷题,多余出来的时间,政策希望引导做两件事。

第一是体育,提高身体素质。第二是丰富课余生活,多学习德育和美育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

这个初衷是完全正确的,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等,旨在“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看懂这个大前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国家最近对文化领域里的一系列治理工作。

早在5月份,国家相关部门便指出,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三大重点,分别是:盯住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创新优化青少年模式。

关于创新优化青少年模式,重点之一就是:指导网站平台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力度。

但在之前,由于企业囿于流量思维的牢笼,使得德不配位的“流量艺人”占据了不少人的眼球。

比如以下这些曾经高居某些榜单前几位的流量新闻:

为了给所谓偶像打榜,他们把成箱的牛奶倒掉,只因为奶盖上的投票二维码。

为了给所谓偶像维护形象,他们拉踩网暴,聚众引战。

但当大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最近娱乐圈接二连三出现失德艺人形象垮塌事件,无不彰显了一个事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加大优质内容的输出,才不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我们需要用优质故事,才能描绘出下一代拥有的美好未来。

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就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关键时刻,价值观就像水一样,厚积薄发,沛莫能御。

曾经就有人问奥运短跑选手苏炳添,长期坚持下去做一件事,到底累不累?枯不枯燥。

苏炳添的回答很简单:当然累啊,但人还是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9.83秒,亚洲第一,这就是苏炳添用梦想跑出的中国速度。

让“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坚持下去的,也不外乎是强国梦的支持。

从1957年毕业算起,到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接近五十年的跨度中,欧阳自远几乎没有回过一次家乡。当记者问到时候,他只是伸出了四个手指:

“算了算,有四十多年了”。

当初,欧阳自远写给青少年的那段话,不仅是在勉励下一辈,同样也是自己身体力行的箴言。

“希望你们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上下求索,践行梦想。为什么要仰望星空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你们要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仰望浩瀚的星空。同时,也需要脚踏实地,学好真本事,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上下求索的精神,联合起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孩子们,努力吧。”

理想达到的中国高度,让嫦娥奔月由神话变为现实。

“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也正是一代代先贤不懈的坚持,才创造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厚度。

但就像水需要水利工程来疏导一样,价值观的形成,也需要全社会一起构建“基础设施”,让优质内容可以摆脱流量思维的桎梏,获得真正的展示和传承。

他们值得传承,他们也必须被传承。

作为汇聚了全国主要流量的互联网平台们,在传承工作中理所应当承担重任,为这些了不起的理想,添砖加瓦,歌颂传扬。

我们必须让大家知道,英雄和大师们可以激励青少年见贤思齐、择善从之,而不是任由劣迹艺人占据舆论的眼球。

对于青少年来说,什么样的“星”值得追?哪些是真正的会发光的恒星,而不是徒有虚名的“假行星”?这不仅是教育从业者的问题,也是所有提供内容的企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这里,我们可以看看腾讯给出的一份答卷。

9月1日开学伊始,腾讯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邀请各领域大师来讲故事,并辅以AR、动画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青少年有更好的体验。在微信、QQ、腾讯视频、腾讯微视、QQ音乐等腾讯各产品的“青少年模式”中,面向广大青少年首发和推荐。

这次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升级,也是腾讯为社会正向价值观基建的一次努力。他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真正值得追随的人,激励青少年树立理想、努力追梦。

通过邀请名人“专家”,打造孩子们的“专属”内容,“专供”青少年模式这片孩子们的网络自留地,进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提升综合素养的优秀内容,让“青少年模式”从“好用”到“爱用”,激发青少年自主开启保护模式的动力。这也是“科技向善”的重要实践。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论文我写我自己”的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苏炳添鼓励你: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坦诚地告诉你成功的秘密: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向你送上最朴实的叮嘱:

保护好大师和优质偶像们的的理想,就是在守护青少年的未来,不会让饭圈的乱象再一次上演。

借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说的那句话:

“欢迎你,为理想而来!”

守护青少年就是守护未来,守护理想,为此,我们认真地向全社会呼吁,让更多正面形象的时代开拓者成为顶流,言传身教带动下一代人的正向生长!:,。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正面形象的时代顶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