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勿忘历史 警钟长鸣 南京撞响和平大钟

2021-09-03 16: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76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

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应当铭记的日子。

当天上午11点,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公祭广场上,

和平大钟的钟声久久回荡,

这是对先烈的致敬,

也是对和平的期盼。

撞响和平大钟的 12 名代表来自社会各界,分别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史学专家、" 行前一课 " 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和平宣讲小使者、新闻记者等。

01

撞钟人的心声

葛凤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之子

他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今早,在参加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后,他表示:“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参与撞响和平大钟仪式,我深切地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84年前,我的父辈经历了南京大屠杀,那时国家贫弱,受到日军欺辱。如今,我们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我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历史,推动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下去。”

杨夏鸣:史学专家

他长期致力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国际传播,他说:“我们要对历史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平不是空话,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认为珍惜和平、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是历史纪念最现实的意义。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大众化传播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广泛传播历史,让历史发挥社会效能,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铭记这段历史。”

周媛媛:“行前一课”优秀教师

她是 “行前一课”优秀教案一等奖获奖教师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她说:“作为一名南京教师,我有一种特别的使命感,要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即将去往世界各地的学生们,如同南京撒向世界各地的‘和平种子’,会把南京大屠杀历史告诉更多人,也会把珍爱和平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中国人的共同期待。”

蒋芳:新华社记者

她从事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传播工作已近10年,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她难掩激动地说:“在这个庆祝胜利的日子,我们更要缅怀先辈。南京是一个遭受过苦难的城市,格外懂得和平的珍贵。在纪念馆,江东门的钟声日复一日地响起,这不是沉湎过去,更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警示世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谭茗宸: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

她是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即将参加纪念馆“行前一课”教育活动。她说:“在学校里,我上了一门历史选修课《面对历史,和我们一起》,通过历史学习,我感悟到牢记历史并不意味着传递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平。作为年轻一代,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稳定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前提,也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维护、贡献和创造的。”

杨陈思婕:国际和平艺术中心工作人员

她致力于用艺术展陈等方式向大众传播和平,她说:“我是南京人,家就在纪念馆附近,对南京大屠杀历史并不陌生,对和平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加强烈,希望为和平的大众化传播作出更多贡献。”

徐嘉珮:紫金草学雷锋志愿者

她是纪念馆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多次参加纪念馆外事讲解和接待工作。她说:“我的太婆、太爷曾经目睹过南京大屠杀。太婆当时很小,藏在房顶逃过一劫,太爷则经历了‘跑反’。我从小就听太婆、太爷讲过去的事情,作为南京人理应为传承这段历史而努力。”

田羿轩: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学生

他是纪念馆和平宣讲小使者,近日参加了纪念馆音频产品《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录制活动。他说:“我们要勿忘国耻,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

夏雯静:中学生代表

她是中华中学高二学生,是今年南京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纪念活动担任领诵,即将参与国家公祭仪式《和平宣言》朗诵任务。她说:“在今天这样特殊的日子,来到纪念馆,参与撞响和平大钟仪式,我将终身难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付出生命代价,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将把历史传承下去!”

聂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辅导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每年组织青年志愿者来到纪念馆,参与接待外宾,为他们提供讲解服务,并参与史料整理和外译工作。今天,该学院辅导员聂熙作为代表,参与撞响和平大钟。他说:“参与撞响和平大钟仪式,真切感受到现场的气氛,让我印象深刻。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会把这种爱国精神传递给学生们。让他们以后走入社会时立德树人、做好本职,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王立:纪念馆史料研究部馆员

他是纪念馆史料研究部馆员,从事史学研究。他说:“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在史学研究中厚植家国情怀,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史学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在史料研究、智库建设、和平教育等方面下苦功,积极推进史实传播大众化和国际化。”

刘思宇:纪念馆英语讲解员

在国家公祭日烛光祭中,她的3分钟英文传译分秒不差;在外事接待中,主动帮友人联系德国的航空公司找回丢失的包裹……她是纪念馆英语讲解员。她说:“我也要做历史的传播者,做和平的传播者。自2018年入馆工作以来,我担任中文讲解、英文讲解、中英文传译工作。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国际传播事业中,向社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02

“江东门的钟声”

据了解,为进一步拓宽仪式化教育,自2018年9月18日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常态化撞响和平大钟仪式。每个开馆日邀请首批进馆参观的12名观众代表共同撞响13下和平大钟,寓意对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追思和对和平的祈愿。截至7月25号临时闭馆,已举办814场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共有9768人参与撞钟,周围居民称它为“江东门的钟声”。

即使受到疫情影响,线下撞钟仪式暂停,但纪念馆线上撞钟仪式从未间断。

来源:现代快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原标题:《勿忘历史 警钟长鸣 南京撞响和平大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