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乡音大喇叭“喊”出文明新风尚

2021-09-07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贾 奕

“今天的《新上党新北呈》为大家带来的是党史学习专题,《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五章的内容。”8月30日下午6时,长治市上党区北呈乡南呈村的“大喇叭”准时响起了熟悉的声音。从党史专题学习到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最新消息,再到乡里的环境卫生整治相关要求,此时的南呈,屋舍俨然,绿树掩映,处处整洁有序,村民们聚在一起听着喇叭里的“新鲜事”,一幅怡然自得的画面,尽显文明之风。南呈村党支部书记李保文说:“咱村这样的好光景,有这乡音大喇叭一半功劳。”

从传播党的声音,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群众耳边的《新上党新北呈》板块,到讲北呈人身边故事的《北呈新风尚》板块;从讲解法律知识、法律案例的《知识分享》板块,到诵读诗歌诗词、名人名篇的《为你诵读》板块……在北呈乡,这样一档凸显北呈特色和人文因素,专属北呈人的《北呈乡音大喇叭》广播,每天在全乡13个村按时推出。早已过时的乡村大喇叭,成了北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

“农忙时也顾不上看电视、听广播,只有村里大喇叭响的时候,才能听听各类知识、政策,还有一些树新风、讲文明的倡议,最高兴的就是听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很真实!”南呈村村民申志中说。

“今天又看到有人没及时倒垃圾,咱村环境是靠大家一起维护的,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

“明天有新冠疫苗了,打过第一针的,注意按时打第二针。”

……

大事小情,第一时间在大喇叭里喊一喊,全村尽晓,村里的大喇叭,是李保文开展工作最有效的工具。在李保文看来,乡村文明创建,最重要的是得想办法让老百姓“听招呼”。“虽然我们也有各种各样的微信群,但与手机推送相比较,农村大喇叭更有效。”李保文说:“现如今,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家里面多是老人和妇女,最好的办法就是这大喇叭,它一响,整个村男女老少都能听见,过去挨家挨户跑断腿也讲不清的‘理’,现在打开大喇叭,一句话,大家就自觉践行。”

“过去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村民获取新知识、新政策的意愿不太强烈,而且大多用不惯智能手机,接收资讯的方式在信息时代反而变得非常有限,而大喇叭这种宣传方式虽然传统,但是更接地气。”北呈乡宣传委员王玉说。

在大喇叭每日的陪伴中,如今已经82岁的老党员申付珍重新燃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工作中来,经常在广播结束后为村里的大事小情提出意见和建议。“村里的大喇叭,就是像我这样的老年人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最好的渠道。”申付珍说。

大喇叭再次响起,承担了政策宣传、教育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重职责,“喊”出了上党人的凝聚力和群众的理解力,“喊”出了上党区的文明新风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