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盘锦故事 我来讲】“红色故事讲述人”的故事

2021-09-08 21: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上下拉动翻看

盘山县沙岭镇是盘锦地域历史与文化的早发地带,亦是一个故事密集的地方:红山文化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遗迹;东北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在这里打响 ;中共盘锦市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建立,盘锦地区的革命火焰从这里燃起;而沙岭战役的慷慨壮歌也在这里回荡……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是一片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土地。这片土地的故事值得讲述,值得倾听。9月2日,我们迎着旭日出发,去听沙岭红色故事的讲述人——沙岭战役纪念馆馆长兼解说员、沙岭镇关工委副主任、盘山县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团市委少工委委员王宝骞,讲那些铭刻在岁月深处的感动,听故事之外的另一个故事。

老骥伏枥宣红色文化

苦中有乐苦亦甜

我们到达沙岭战役烈士陵园的时候,67岁的王宝骞老人已经在大门外等候了。他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雪白的衬衫上别着党徽,看到记者,便微笑着快步迎上来,虽然脸上横竖皱纹堆累呈川,却精神矍铄。王宝骞告诉我们,当天有单位职工来参观学习。他五点多钟就起床了,骑了四十多分钟的电动车来到这里,安排接待事宜。这么多年,这已经成了惯例。

“太辛苦了!”对于记者这样的感叹,王宝骞笑了:“这算啥!寒冬腊月才遭罪呢!”

2014年9月,沙岭镇党委指派王宝骞,主抓中共盘山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保护修缮工程。这本是一份额外工作,况且王宝骞已卸任沙岭镇人大主席,再过几个月他就要退休。但王宝骞没有推脱,他说:“即便是明天就退休,我也要完成好最后一天的工作。”他毅然挑起了这份重担。

旧址在哪儿?只1992年出版的《盘山县志》上有一段话:1948年1月,南下土改工作团从瓦房店出发到达沙岭,团长项军传达总团党委和辽南五地委决定,成立盘山县工作委员会,项军为书记,高继前为副书记;委员柳景阳、王石、王振海。同时成立盘山县委机关党支部,这是盘山县第一个党支部。记载太模糊了,年代已经久远,他先后找到了当年的武工队队员刘兴泉、王玉琛,以二位老人撰写的传记体纪实小说《柳景阳》为依据,在市社科联主席孙晓谦的协助下,并请当年儿童团团员吕成学现场指认,确定了中共盘锦市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砖石结构、全松檩椽、芦苇编笆房顶,这是一座建于1912年的百年老屋,因年久失修,已经有些风雨飘摇了,抢救维修迫在眉睫。为确保工程质量,王宝骞亲自到辽阳挑选建筑材料,小到仿古泥瓦、仿古青砖,大到设计图纸、施工方案都亲力亲为。白天他在工地组织施工,晚上阅读资料,查阅党史,为展览做准备,收集大量史料整理撰写展陈大纲、布展方案、解说词。

王宝骞既是“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纪念馆的设计者,也是施工的“监理”者,他每天早晨风雨无阻跑到离家17公里的施工现场。经过数月辛苦,2015年“七一”,中共盘锦市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修缮完工,对外开放,没有合适的讲解员,王宝骞又主动请缨,担起了解说员的任务。2017年腊月的一天,天气奇寒,他凌晨五点就出来了。虽然出门前,王宝骞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零下二十六七度的低温下,呵气成霜,北风像刀一样,顺着袖口、衣领的缝隙往里钻,那滋味真不好受。骑到一半时,王宝骞已经被冻得麻木了,他感觉不到冷了,但这电动车咋抖得这般厉害?两次下车查看了也没发现车有毛病,后来看着自己发抖的双手,才恍然大悟——不是车抖,是他自己抖成了筛糠,只好推着车跑,跑得身上暖和些才又骑上车。从2014年到现在,这样的顶风冒雪去馆里、去陵园有多少次了,王宝骞已经不记得了。只是他耳朵上、手上、脚上每年都会生出冻疮,一茬接一茬。从王宝骞居住的棠树村到沙岭镇,有一个交叉路口,六条路在此相交,树多,车也多,有两次王宝骞差点被车撞到,现在提起来,依然心有余悸……但他的车轮从未停歇,没一次接待迟到。2018年市委重新命名旧址为“盘锦市第一个党支部”,并重建纪念馆。已经退休的王宝骞,再次受命参加建设工作。沙岭战役烈士陵园也需要解说员,已经退休的老人两头跑,忙得脚打后脑勺……

2018年,王宝骞又多了一重身份——以团市委少工委委员、关工委副主任的身份给青少年讲党史,他更忙了!退而不休,苦则苦矣,但王宝骞依然觉得幸福,因为他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皓首穷经钩沉历史真相

当日上午八点,辽宁省辽河公安局渤海分局的干警来到了沙岭战役烈士陵园,王宝骞立刻投入到工作中。面对双剑形、剑尖直指长空的纪念碑,王宝骞和干警一起庄严行礼。

“1945年11月27日夜,国民党军进驻沟帮子,逼近盘山,并继续向东北民主联军收复的地区展开进攻。国民党要挑起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已在我党的预料之中。中共中央先后派出11万人的部队和2万名干部开赴东北,保卫和巩固东北解放区。1946年2月,国民党军3000余人占领盘山县沙岭镇。东北民主联军集中6个团的兵力准备攻歼沙岭之敌。1946年2月16日,沙岭战役打响……”站在纪念碑下,王宝骞表情严肃,声音洪亮而沉重,为我们再现了沙岭战役的风云变幻。“左边的烈士名录墙上镌刻着445位英烈的名字,纪念碑正后方是一座无名烈士合葬墓,安葬着沙岭战役中牺牲的14箱无名英烈遗骸。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我们永远缅怀。”这样的讲解,王宝骞已经进行了千余场,但每次,王宝骞老人都像第一次解说那样——认真、严肃,声情并茂。

烈士陵园一角是“沙岭古镇历史文化陈列馆”,沙岭战役纪念馆是其中的一部分。沙岭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着东北民主联军战士雕像,战士使用过的军号、电话机、手枪套等物品,沙岭战役过程展览以及一幅恢宏的沙岭战役全景画作。

“1946年的2月连降大雪,很多战士没有穿上棉衣。他们不顾严寒,在冰天雪地里战斗……”王宝骞站在画作前继续为干警讲解,其间一度哽咽。

“沙岭战役我军虽然付出了牺牲,但同时打击了国民党王牌军的气势,此战为迟滞敌人进军辽南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东北的先期之战。”他的讲解总能提纲挈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而且很有思想深度和崇高美学的高度,昂扬着克难制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来参观的干警一致的看法。而这得益于他这么多年的钻研。

为了从历史的纵深处淘出红色故事的根基,他以盘山县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的身份,于2018年11月,组织了一次盘山的明清驿路即辽东驿路考察活动,他们扛着队旗往返迂回行程千里,从辽阳到北镇循驿路查驿站,找到了8个驿站遗址,在盘山境内考察了三叉关、沙岭驿、高平驿、盘山驿等遗址。在之后的红色故事讲解时,那高岗坨地上升起的文明炊烟,袅袅缕缕,在他脑海中萦绕;那点将台上隋唐东征高句丽的军马嘶鸣,那蜿蜒曲行的辽东长城、路河及三汊河泛起的沉宏涛声,在他耳畔回响;那镇武堡大捷的刀光剑影、西平堡守关将士忠君洒血裂躯的身影在他眼前晃动;还有辽东驿路上跋涉不止的中朝使臣、刘春烺率万众挑河治水及开筑新开河的劳工血泪,便一起浇注到他的心头,从此后,让他的讲述的红色故建立在一个宏阔的背景与坚实的基石上,格外深沉厚重了起来,更能深入听者的心灵。

在他的书屋——半是斋,我们看到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三面墙壁都钉了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最上一层叠放着数千张已经发黄的旧报纸。为了使解说更具历史性、真实性、教育性、激励性、启发性,业余时间,王宝骞几乎都埋头在这报刊书籍里,他也曾多次去海城、牛庄了解历史的真相,而与一些文史研究者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也让他乐此不疲。同时,他每年去看望那些还在世的老武工队员。一是听听他们回忆过往,二是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些曾经浴血沙场的英雄的礼敬。因而他说,他的讲解是逐渐生动、深刻的。他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挖掘出这块土地上更多的红色文化。

宣讲守墓为烈士找家

此间有爱告英魂

从2015年起,王宝骞在沙岭战役纪念馆、中共盘锦市第一个支部党员教育基地两头跑,一共讲解了1000多场,接待参观人数超过了9万。2017年的夏天,王宝骞在没有空调的纪念馆里连续讲解了七场,全身湿透了,中暑了,最后是靠在同事肩膀上讲完的。

因过度劳累,王宝骞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曾一度吃不进去东西。家人很为他担心,他却担心耽误工作。于是他开始课徒,认认真真,倾尽所有传帮带。现在他的这些学生都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今年4月5日,天气特别冷,沙岭战役烈士陵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参加沙岭战役的英烈郭士有的后人。郭士有的儿子已经90岁了,70多年一直在寻找父亲的战斗足迹和牺牲地。听了同村参加过沙岭战役的战士宋盛官的讲述,对照着手里的证件,知道父亲参加过沙岭战役。他们几经辗转最终和沙岭战役烈士陵园取得了联系,提供了郭士有的有效证件。在今年清明节前郭士有的身份得到确认,4月1日,王宝骞将郭士有的名字刻在了烈士名录墙上。

听闻了王宝骞多年来挖掘真实历史,宣讲英烈故事的事迹,郭士有烈士的孙女一定要请王宝骞吃饭,对他表示感谢。但王宝骞拒绝了,他说:“我只是做了党组织交待给我的工作,不值一提。没有英烈,我们可能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能成为英烈事迹的宣讲人,英雄的守墓人,我一生骄傲,不能接受烈士后人的谢意!”

郭士有烈士后人寻找烈士遗迹的事让王宝骞深受触动,他想:这些烈士,当年血染盘锦大地,埋骨异乡,他们的家人知道吗?清明遥祭是否知道在盘锦有人为他们守墓,有人真诚瞻仰,鲜花以祭?一定要为烈士找家,找亲人!安慰后人,告慰先烈。王宝骞联系了团市委启动了这项工作。经过认真梳理史料,他们计划首先为50多个参军档案上标有家乡地址的山东籍烈士找家找亲人,现在已经与当地接洽,但是因记载简单,且解放后地名多有改动,至今未果。但王宝骞说他将继续找下去,告慰英烈。

松柏长青不败,英雄永垂不朽。站在九月的骄阳下,王宝骞再一次投入宣讲工作,依然如当初那么认真……

记者:张馥郁 潘浩 王克威

原标题:《【盘锦故事 我来讲】“红色故事讲述人”的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