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合肥瞄准12条重点产业链

2021-09-10 1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提速长三角一体化,合肥勇当“排头兵”。

合肥市近日出台《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其中提到,合肥将深入实施扬长补短对标追赶行动,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建立理念、项目、平台、政策、机制、资本、人才等一批要素链接。

起点低、发展快

在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中,合肥要担当什么角色?如何更好地融入体系中?

根据《方案》,合肥将瞄准新一轮世界产业体系分工布局、调整转移、技术外溢等大趋势,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精准对接全球资源,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链长制”,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温建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中,合肥是起点低但发展快的“优等生”。

“起点低,是与长三角先发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合肥没有上海先进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百年积淀的市场经济基础和活力,没有六朝古都南京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苏杭电商云集和产业聚集的资本青睐,也没有宁波贸易达三江财富通四海的开放口岸。可以说,合肥是在农业大省贫瘠的基础上完成现代工业化。”温建宁如是说。

“发展速度快,则是和合肥自身的历史进程纵向相比。”温建宁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启动之前,合肥只能靠相对单薄的财政力量,以独特胆识和勇气做“风险投资人”,选择关乎未来的新兴产业,集中资源战略性投资,在电子设备显示终端等高技术实体产业发力,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子。这种重视科技创新、瞄准高技术含量的路径,吸引了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使合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研发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实现了对接,促使合肥跃升为长三角产学研对接和全要素生产最高效率的城市。

“自此,合肥不再是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中那个无关紧要的‘学生’,而是从上海的碗里抢金融投资、从南京的手里夺专业人才、从苏州的口里汲取管理经验、从杭州的脑袋提取数字化生产力的‘优等生’。”温建宁表示,羽翼丰满的合肥将不会满足于比、学层次的简单、初级定位,而是要在融入长三角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实现赶、超层次的复杂、高级定位,成为面向上海“春暖花开”、吸取能量并“反辐射”上海的角色,成为锚定江浙“卧薪尝胆”、迎头赶上且“并驾齐驱”的角色。

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认为,合肥在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要通过建立理念、项目、平台、政策、机制、资本、人才等一批要素链接,依托企业家联盟、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大力推进产业协作、技术对接和市场融合,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作用,以更加精准的眼光发现技术链条的前向端点和产业链条的前段节点,研究出台更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政策链”。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关键产业和关键企业,加速吸引更多产业链上游企业和头部企业,集聚更多具有关键技术水准的高端团队和特色项目,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和资本链‘多链协同’。”孔令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形成资本与产业、科技、人才更多样化的创新组合形态,探索出更多有合肥特色的政府资本引导与社会资本主导优化协同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协同推进长三角产业协作体系建设。

据悉,合肥市将实施扬长补短对标追赶行动,以南京、杭州为标杆,以2020年指标为基数,以2025年为目标年,聚焦综合实力、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等8个方面实施扬长补短对标追赶行动,力争在部分领域保持优势、在部分领域缩小差距、在部分领域实现赶超。

同时,将继续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协同谋划引导消费的有力措施,培育数字消费新增长点,开展放心满意消费创建活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让更多沪苏浙消费者来肥消费、放心消费,积极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申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加强都市圈互动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都市圈,要求加强都市圈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五个“区块链接”,是安徽省“1+5+N”战略的“5”,其本质在于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对口合作。《方案》提出,加强合肥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的战略合作,到年底前新达成2至3项合作协议,支持四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城区开展全面合作,力争年底前实现合作协议全覆盖。

《方案》还提出“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协同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推进都市圈联动发展”等要点,如强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联动效应,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开展多层次结对合作。

那么,合肥应如何深化与长三角几大城市圈的战略合作?

孔令刚告诉记者,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等城市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要发挥各自优势,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在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中起主导作用,强化分工合作、各扬所长、相互赋能,把各自优势变成共同优势,按照基础设施互补共享、产业布局错位衔接、市场应用统一完整的原则,创新构建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以发展“高”“新”“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进都市圈联动发展。

温建宁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中,合肥真要从“凤尾”转变到“鸡头”的位置,还需要切切实实放低身段、凝心聚力发展硬科技为主的真实力。尤其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这个大计,充分认识自己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效应。

他建议,合肥可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体系大科学装置研究优势,对接上海知名大学和科学院系统强大的研究能力,在半导体技术等“缺芯少魂”的“卡脖子”领域进行突破,通过联合攻关活动把创新型国家建设向前推进一大步。同时,和南京开展密切的人才共享合作,把被单一工作埋没的人力资源潜能激发释放出来,使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双倍的“跨城效应”。

“此外,还应该虚心学习杭州的智慧城市和数字化管理,把合肥的城市能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温建宁说,同时,促进和苏州科技园区的深度合作,探索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化管理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在温建宁看来,宁波具有特殊的进出口优势,是合肥智能制造产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销售的重要通道,“不仅要在内循环体系中满足最广大人民的需求,也要在外循环体系中利用好广阔的国际市场,灵活地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

孔令刚认为,合肥都市圈要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和区域联动,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典范,推动与上海大都市圈对标对接,共建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对接服务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参与进博会,进一步加强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设施联通和功能对接,强化各类品牌展会 和相关贸易投资活动协调联动。

孔令刚还建议,应深化与杭州、宁波都市圈互动互补,强化在服务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方面的合作,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除了在都市圈层面,合肥还应加大力度支持合肥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城市城区开展全面合作。支持合肥市庐阳区和蜀山区与上海黄浦区、南京鼓楼区、苏州姑苏区、杭州上城区、宁波鄞州区等共同组成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充分发挥‘头雁矩阵’的领飞示范作用;利用各中心城区发达的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联合建立楼宇数据信息平台,合力打造企业总部俱乐部,提高总部经济能级,助推各类型、各能级企业在联盟内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积极引导各自优势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建立专项产业联盟,探索适用于中心城区的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争取金融服务、外资管理、服务贸易等政策支持,鼓励各中心城区市场主体、头部企业合作;推动中心区传统产业向中心区以外城市升级转移,促进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产业协同发展;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沿海、沿江、沪宁合杭甬、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促进区域发展能级和水平整体跃升,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孔令刚说。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