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8岁女孩诗画走红:风格像《小王子》,从没参加过补习班
“为什么风信子会开花?
是风带着爱的气息,
吹拂着花骨朵的脸颊
刷红她们的腮
催促着
开花呀,开花呀,快开花呀,
我要拿你交作业啦……”
8岁上海女孩陈恩至的诗配画作品在一个诗词公众号"宝宝念诗"发布后,迅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目光。
有网友称,她作品中的天马行空,仿佛看到了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的影子。
小姑娘说,她的愿望是能将画作制成绘本,用作公益事业。
“女儿几乎没有上过课外补习班,最近因她主动要求,给她找了一位老师。”母亲郁玫说,希望恩至自由、随性成长。
师长至今都没有告诉恩至,她的诗画受到外界的关注,“她是个普通的孩子,不想让她骄傲。”
发烧时也“胡思乱想”
恩至的创作主要源于日常生活。
锅中的蔬菜被她画作“西兰花鱼”。
陈恩至的画作“西兰花鱼”“有一天,我在水里捡到一颗西兰花,
一颗长着眼睛、嘴巴的西兰花,
我把她带回家,
问妈妈:这是西兰花,还是鱼?”
和爸爸散步的路上美丽的天空流淌成纸上的海洋,漂浮着香蕉小舟和蘑菇船。
“云朵上的水珠变成了一个个的小人儿,
跌落在船上……”
陈恩至的画作“巨叶之窗”在海南、广州等地旅行时,神秘的榕树引起了她的好奇,由此用诗与画记下了毛毛虫Cooty与巨叶之窗的故事。
3月14日,陈恩至发烧了,39.5℃,她记录:
“我闭上眼睛,胡思乱想,
神经在蔚蓝的海岸翱翔,
‘阿嚏,阿嚏’,
海鸥连续几个大喷嚏,
病菌夫‘扑通、扑通’掉进海里……”
“她的绘画天赋,在幼儿园时便开始显现。她不太爱睡午觉,老师常常让她帮忙一起画板报和布置主题展示厅。”母亲回忆。
郁玫往往是女儿的第一读者。陈恩至的灵感产生于随母亲买菜购物时、聊天散步间隙以及讲故事时。
“刚入学时存在学习困难”
她的作品也让学校老师惊奇,班主任朱辉玉介绍:“陈同学一年级时,学校已经为她办了画展。”
恩至就读于浦东平和双语学校二年级二班,父母称选择这所学校就是为了离家近。
她是上小学后学习识字的。“之前她不会写字,她口述诗,我就用手机记录下来,人的记忆太短了,一会儿就忘了。”郁玫表示。
朱辉玉表示,“她刚来的时候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觉得这个孩子既然是零基础进校,能否开发她更大的潜能?”
8岁前,陈恩至没有参加任何关于学习的补习班。
父母希望让她身心自由,要给她一个幸福的童年。
“最近在画画的时候,她觉得脑子里有些想法,却无法表达在画纸上,可能是缺少方法。” 所以应她要求,父母给她找了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
郁玫说,一幅画恩至一般十几分钟或半小时就完成,若是碰到上色困难,则要一个多小时。
会不会有人润色她的作品?
郁玫称,恩至不喜欢别人改动自己的画和诗句。“有时候,她的爸爸会提议,线条或用词要不要改改?但小姑娘不愿意。”
痴迷阅读很少玩手机
除了诗与画,手工、阅读都是恩至的兴趣。
每晚睡觉前有半小时是她的阅读时间。书目很杂,但偏爱有插画图书。
让父母高兴又无奈的是,“有时候看得太投入,就不肯睡觉,很担心她第二天起不来。”
在女儿不太能认字的阶段,郁玫会为她讲故事。“她非常喜欢提问,以至于我都有些害怕晚上给她读故事。”
恩至的父亲陈今萧虽然从商,但对于艺术、设计以及文学类书籍也非常感兴趣。
郁玫喜欢传记类或散文。
恩至一年级时,郁玫想看《特蕾莎修女传》,就通过朗读的方式与女儿分享了这本书。
并不意外,《小王子》也是女孩和母亲钟爱的书籍。
恩至基本不玩手机游戏,很少看电视。“电子产品会扼杀孩子的创作思维。”父母较少在她面前使用电子产品,“这样她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把兴趣转移到健康的爱好上,比如阅读、手工和户外活动。”
“如果她读书或做作业时,我在一旁需要使用手机,我会和她沟通‘妈妈在工作’。”郁玫说。
主动想要个妹妹
恩至特别喜欢小动物。
此前她养过小鸡与小鸟,但是小鸡死了,小鸟飞走了,她哭得很伤心。
郁玫告诉记者,女儿不喜欢听到“死、亡、毒”等字眼。
恩至还喜欢种蔬菜,“在家里露台上养的蔬菜长成了以后,不允许我们拔,她舍不得吃。”陈今萧对女儿有些无奈。
所以,不想等到未来,恩至现在就希望拥有一个大农庄。
然而,现实生活中,她倒是拥有了一个1岁的妹妹——瑞恩。
“我下课回家,不喜欢先做功课,要和妹妹玩一会儿,她现在可是我最喜欢的玩伴。我本来很想有一只小狗,不过现在妈妈给我带来了妹妹。”谈起妹妹,恩至眉飞色舞。
“生二孩不是我和她爸爸提出的,是恩至主动要求的。”郁玫称,“有了妹妹以后,需要换尿布时,她会在一旁帮忙。吃饭时,会主动帮我夹菜。”
小姑娘会感到失落吗?
“不会。”陈今萧曾和女儿解释,“你和妹妹就相当于我的左眼与右眼,一样的重要。”
爱旅行,跟随父母做慈善
恩至喜欢旅行,父母会带着她在旅途中做公益。
郁玫是媒体人,参与公益活动多年。她是“浦东新区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的创始人之一,该团体所传达的生命教育核心内容 “发现生命,珍惜生命,发挥生命”或也影响了她的教育理念。
不谋而合的是,陈今萧也坚定爱与感恩是家庭教育中的第一位。
一家人的足迹到达新西兰、美国、日本、韩国……
“2014年,我带恩至去了大别山,因为我要去上一节公益课,她作为我课上的助手,帮我带动课堂氛围,上课内容也是我俩一起商定的。”郁玫说。
2013年,父母和几位朋友携家人去贵州旅行。恩至和小伙伴们徒步3小时,为山上一家生活困难有八个孩子的住户送去衣服。其间,恩至鼓动哥哥姐姐一起拿压岁钱捐款,还带头捐了500元。有个随行的小女孩不好意思地哭了,“我只能捐2元。”恩至像位大姐姐一样安慰小伙伴,“分享的快乐,加倍的多。”
“其实,这句话是我一直对她讲的,有时候,我也会带她去福利院。”郁玫说。
至今不知自己被媒体关注
恩至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设计师、一位画家。
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善感、多思,有时思想已远远成熟过同龄人的孩子。
当然,她并非十全十美,数学就是她目前学科上的短板,对于时间概念也比较随性。
郁玫会借助女儿的梦想来引导,“将来,无论时装设计还是工艺设计都不会希望少一块砖、缺一个袖管吧?这样的产品谁来使用呢?你要实现梦想,必须学会时间管理,这些都得用数学的知识呢。”
她也提到班主任始终很鼓励女儿,“家校联合的教育太重要了。”
陈今萧则认为,“社会同样需要专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需要父母的肯定。”
他表示,“会鼓励女儿做自己所爱的、擅长的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
“什么年龄就应该表现出什么,早期的天性应该尽情发挥,应该去呵护。”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华爱华赞同陈爸爸观点。
有意思的是,恩至的诗画引发外界关注,父母并没有告诉她。
陈今萧只是提醒女儿:“好多叔叔阿姨喜欢看你的作品,你要勤劳些多画多写些,就可以早点靠自己去帮助别人了。”
他期待女儿能有更多的创作,精挑细选后最终制成手绘本。
郁玫对于媒体的采访格外慎重,“我们不想让她知道被媒体采访,不愿她被解读成‘小诗人’‘小艺术家’‘天才’等,她就是个很普通的孩子,不能让她骄傲。也不愿她的学习与生活被打扰,希望她能更好。”
陈恩至的画作“天才”-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