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库伦人,预防电信诈骗,你必须知道这些

2021-09-13 1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如今诈骗案件屡发不止,中国人民银行库伦旗支行结合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对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予以曝光,向社会公众发布防范提示,以提高社会公众自我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诈骗手段一:冒充特定身份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嫌疑人以电话欠费、信用卡扣年费、法院传票未签收、邮寄包裹含有违禁品等理由,使受害人轻信自己身份信息泄露,随后假冒警察或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贩毒”“洗钱“等犯罪行为,需要核实名下所有资金合法性为名,远程操控受害人按照嫌疑人的要求,将个人财产转至其提供的“安全账户”或其它指定私人银行账户上,造成公民财产损失。

防范提示:首先,警方侦办案件不会通过拨打电话方式进行;其次,公、检、法等机关根本没有“安全账号”,而且不可能以个人名义开设单位账户;第三,核查公民财产情况,必须由侦办单位出具相关法律文书并由银行配合进行,不可能要求公民自行办理转账。

诈骗手段二:冒充熟人、家人或朋友实施诈骗

“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老朋友哎!贵人多忘事,连我都记不得了?改日再联系。”嫌疑人先拨通你电话,让受害人“猜猜我是谁”,受害人往往碍于情面在自己的亲友中联想猜测对方身份,此时嫌疑人顺势答应,并称近期要来看望受害人,为下一步诈骗作为铺垫,次日再编造途中出车祸、嫖媢、吸毒被抓、被发现等谎言向受害人借钱,让受害人汇钱到指定账户。

防范提示:接到这类电话时,一定要多方进行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和陌生电话提供的信息,以免不法之徒利用您对身边人的感情实施诈骗。

诈骗手段三:以退税、退款或领取补贴等方式实施诈骗

嫌疑人利用该类手段进行诈骗时采用的借口不断翻新,其中,一是冒充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假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受害人购买的汽车可以享受购车退税的优惠政策;二是冒充“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假称应退还受害人孩子上学期间的多余费用;三是冒充社保、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假称受害人可以领取相关补贴等。在受害人与其联系期间,嫌疑人都要求受害人到银行ATM机前按照自己在电话中的指示进行操作,从而使受害人在ATM机自主操作过程中上当受骗。

防范提示:首先,税务、社保、医保等部门实行退税、退费等政策时,会通过媒体公布,不会以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其次,如果接到此类信息,应该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以免受骗;第三,即便有退税、退费等政策,也应该到相关部门进行办理,不可能通过银行ATM机领取。

诈骗手段四:发布虚假中奖信息实施诈骗

嫌疑人通过拨打电话、发送手机短信、虚假网页链接等方式发布诸如非常“6+1”中奖、“我要上春晚”中奖、腾讯周年庆中奖等等虚假中奖信息,然后以缴纳“税费”“手续费”等名义骗取钱财。

防范提示:对陌生人、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以及陌生手机号发来的短信和网络上发布的消息要谨慎对待,对其中涉及的信息不要轻信,心存疑虑的,可以通过拨打相关部门的官方电话或登录官方网站进行核实。

诈骗手段五:以指导或代炒股票、投资为名实施诈骗

嫌疑人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以及虚假网页链接等方式,以能够“提供内幕消息”或者“指导炒股”和“代为投资”获取高额回报等为幌子,然后以“入会费”“报名费”“押金”等各种名义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首先,对此类电话或信息一律不要轻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核实对方身份,以免上当受骗。

诈骗手段六:短信群发汇款、还款信息,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嫌疑人通过海量群发诸如“那张卡己消磁,请把钱汇至这张卡上6221**********,陈XX”或“请把钱汇至这张卡上5210********,张XX,汇完请回信”等汇款、还款短信,利用受害人可能正银行办理转账或汇款业务的机会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接到陌生手机号发来的汇款、催款短信一律不要理睬。如果心存疑虑,可以与接收汇款或者转账一方当事人进行核实,再决定如何处理。

诈骗手段七:贷款信息诈骗

嫌疑人利用银行放贷手续较为严格繁琐的特点,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报纸、网站发布信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如果与之联系,其会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入“验资款”“手续费”“好处费”,以诈骗钱财;或索要受害人银行账户,再层层设套,窃取其银行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防范提示:贷款应该到银行进行办理,切不可轻信无息或低息贷款信息,防止上当受骗,此外,对自己名下银行卡信息特别是交易密码和网银密码要严格保密,防止因信息外泄造成财产损失。

诈骗手段八:盗用网络QQ冒充被害人亲友实施诈骗

嫌疑人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先窃取QQ号码及截取视频,后在所窃QQ号的聊友名单里物色对象,利用被盗QQ号主人的亲属、朋友容易相信其身份这一特点,取得受害人信任,再以各种理由向受害人提出借钱、汇款等要求,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或到银行汇款等方式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摸清对方的真实身份,最好先通过拨打电话等方式与亲友进行核实,防止被骗。

警方支招

要想避免掉入形形色色电信诈骗信息的陷阱,中国人民银行库伦旗支行提醒广大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谨防上当受骗。

1、要端正自己的观念,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不要轻信好事、贪图便宜,避免因贪念或好奇心理作祟蒙受经济损失。

2、防止个人信息外泄。个人信息外泄,特别是个人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网银密码等外泄是导致诈骗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3、对陌生人打来的电话或陌生手机发来的短信,都要谨慎接听和对待,在电话或短信中无论以何种方式要求进行汇款或转账的,可以确定是诈骗行为,应当不予理睬,同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4、如果接到自称政法机关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要问清对方打来电话的意图再做决定。如果对方打电话的目的是要求转账、汇款到指定账户,可以确定是对方冒充身份实施电信诈骗。

5、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绝对不可轻易汇款,应该第一时间告知家人、朋友商量解决,或者直接到公安机关或银行当面进行问询,避免上当。

6、如果来电显示为“0019”、“0029”、“00029”等开头的号码均系从境外打来的电话,不要回复;因为犯罪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码,所以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号码;犯罪嫌疑人提供的所谓的“固定电话”很可能是捆绑了犯罪嫌疑人手机的虚拟电话。

7、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例:ATM机转账或网上银行功能,如确有需要可咨询银行网点工作人员。

8、接到电话、短信称电话欠费或银行卡出现问题的,应当向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当面咨询,也可以拨打正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如移动公司10086,联通10010,电信10000,农业银行95599等。

总之,在接到要求汇款、转账的可疑电话或信息时,应该采取“不听、不信、不汇款、不转账”的方法处理,以避免财产损失,并及时向警方报案。

六个一律

在这个连如厕都离不开手机的社会,利用手机诈骗的案例占诈骗案的十有八九。能做到这六个“一律”,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了。你想,真有事找你,也不会因为挂了电话,就不来了。

1、接电话,遇到陌生人,只要一谈到银行卡、转账、支付宝等,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安局、法院”的,一律挂掉,公安机关和法院的电话从来不会转接。

4、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诈骗。

5、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6、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骗。

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都是诈骗。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原标题:《@库伦人,预防电信诈骗,你必须知道这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