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盒被炒到1000+的今年最火月饼,来自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2021-09-17 0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盒被炒到1000+的今年最火月饼,来自上海的精神病院 原创 外滩君 外滩TheBund

其他月饼品牌怎么也没想到

今年最大的竞争对手竟然是它

“你再皮,我就把你送到宛平南路600号关起来!”说到这句话,大部分上海人都不会陌生。

这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所在地,一家主治精神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医院。

如今它爆红全国,却是因为在中秋节前夕卖起了月饼。

首次独家定制的口味、医院专属的logo、总共限量1000份,这原本就让人够好奇了。

可院方说了,月饼不对外销售,只有内部人员刷饭卡才能买到。

爆红网络的流心月饼

原本摩拳擦掌的黄牛瞬间目光黯淡,不少人则是动用了众多亲朋好友,才尝到了鲜。

直到这两天,原本卖78元一套的月饼礼盒,突然在网上被炒到1288元。

许多没吃到的人坐不住了,甚至研究出一套购买攻略:带医保卡上门挂号,等医生写好病历开好药,再问医务人员借卡,到食堂排队买月饼。

就在这两天,他们最新推出了自家食堂烤的鲜肉月饼,延续了“一饼难求”的盛况。

月饼成了流量密码,宛平南路600号也一下成了打卡圣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最新制作的鲜肉月饼

今天,我们也吃到了他们的“年度网红月饼”。

01

火遍全网的月饼,

我们也尝鲜了

刚开始大家只是猎奇,精神病医院自制的月饼会是什么味道?

但有人吃了之后意外觉得味道还不错。加上78元的礼盒价,和最近市面上动辄成百上千的精致月饼比起来,可以称得上是非常良心了。

我们办公室也收到了朋友送来的“600号月饼”。礼盒里面一共有6个,每个都有透明单独包装。

月饼外圈印制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中英文字样,中央则是医院的logo。图案凹凸有致,清晰度很高。

它总共包含6种口味:牛奶芝士、青苹青梅、咖啡巧克力、蜜桃铁观音、荔浦香芋、黄金紫薯。

试吃之后,我印象比较深刻分别是咖啡巧克力和牛奶芝士。

牛奶芝士这一款的顶部是紫色的,我单独掰下来尝了尝,吃不出特别的味道。

切开之后会发现,他们家的月饼一共有4层,每一层用料都很实在。

最外层月饼皮下面,包裹着一层厚实的麻薯皮,口感Q弹软糯。麻薯层下面是馅料层,这里就能吃到浓郁的牛奶芝士味了。

最让人惊喜的是馅料里还裹着一大块咸蛋黄流心。我同事吃了觉得像蛋黄酥。

牛奶芝士不甜不腻,总体比我想象中的更好。

咖啡巧克力口味,比较适合喜欢甜食的人。

仔细看最外层,可以找到许多深色的咖啡碎渣。外层正中央的黄色突起部分有股椰奶的香味。最里层的巧克力流心味道很足。

不得不说,无论颜值还是创意,“600号月饼”打出了一手好牌。毕竟今年是精卫中心第一次开卖流心雪媚娘系列月饼,往年职工食堂里只卖豆沙、莲蓉等传统口味。

因为当下的爆红度,现在内部员工也很难买到这个系列,但据说之后会对公众开放售卖,可以期待一下。

02

成为网红,

破除对精神病的刻板印象

在做网红的路上,上海市的精神卫生中心算是有经验了。

8月底,宛平南路600号开出一家画廊,展出的60幅画作全部由15位患者创作而成。

“600号画廊”

这些画面上的笔触干净简洁,每一幅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旁边还配有“艺术家们”自己起的标题。

“600号画廊”中的画作

精神科医生、策展人陈智民说,由于病情影响,加上长期远离社会,患者拥有一些比较单纯而特别的视角。而绘画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方式,让他们更直观表达出了心中所想。

其中有几位患者是日间康复中心的学员,其他大部分人则长期居住在闵行分院。

住在闵行分院的绝大部分人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还有极少数患有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双向情感障碍,这两者都属于重度的精神障碍。

经历长期的艺术康复治疗后,他们病情逐渐稳定,症状也减弱了。

“600号画廊”中的画作

03

年轻人为什么

会喜欢它?

医院成为网红实属少见。

专业水准自然是首要原因。

1935年就成立的精卫中心,是上海市唯一一座精神病学科三级甲等医院;上海最早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的地方;中国大陆首个设立心境障碍科(原称抑郁症病房)的医院;也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精神卫生机构。

最重要的是它拉近了自己与年轻群体之间的距离。

就拿这次中秋月饼来说,平时我们大部分人要么买本地老字号的鲜肉月饼,要么为了送礼需求,买宝格丽等大牌的自制礼盒。前者走的是实用复古派,后者则是奢华路线。

但精卫中心这一拳,精准打在年轻人群体上,让他们能够充分彰显自己乐于自黑的心态。

月饼不再仅仅是一种点心,而成了年轻人给自己打标签的手段,对于心理健康的话题也不再讳言。

这几年他们还做过类似的事情。

打开购物网站上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印有“宛平南路”字样的文化衫和个性手机壳。

原本严肃、冷冰冰的医院形象一下变成了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文化。彰显自我个性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坦然。

无论是创意月饼,还是充满色彩的画廊,精神卫生中心的衍生品,都与精神病医院隐晦阴郁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求购月饼、调侃月饼的行为看似猎奇,其实也是现代人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各种压力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患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并不代表是异类。

有更多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话题,精神卫生中心这几个字也不再讳莫如深。

正如医院后勤科科长梁焱所说,火爆的并不是月饼本身,而是大家对精神健康的关注。

文/Itsuki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原标题:《这盒被炒到1000+的今年最火月饼,来自上海的精神病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