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聂华军:技术创新+传统文化,打造尖端文化IP

2021-09-17 11: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大放异彩,《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院线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被不少观众称为“国漫之光”,许多网友甚至把电影呈现的视觉震撼评价为“史诗级特效”。作为电影的后期特效制作团队,他们是怎么制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对这个行业又有哪些期待呢?

  中科之声本期采访人物:深圳洛克特视效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聂华军。他和主创成员自2004年进入电影制作领域,是中国最早一批视效制作人,与好莱坞制作团队联合创办设立高端研发部门,致力于视效内容创作及电影拍摄制作整体解决方案。洛克特视效先后承制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王者荣耀澜CG动画《目标》、电视剧《斗罗大陆》、周星驰巨制电影《美人鱼2》、2019春节档电影《新喜剧之王》等作品。

△洛克特视效创始人&CEO聂华军

  本期人物故事,我们与聊一聊洛克特的影视特效与业务布局、数字艺术的发展应用、国漫国潮的崛起以及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以下是他的讲述。

  聊影视特效与业务布局

  特效分几个维度,有提供分镜头脚本,也有不提供分镜头脚本的,但作为视效总导演,其实分镜头是由我们来出的。我们会先做概念设计,接着出分镜头,然后再做成动态的分镜头,和导演确认后就开始做模型,然后才是贴图、材质、灯光、毛发、布料、解算、特效、合成这么一套流程。整个流程实际上是按照所谓好莱坞特效工业链的流程来打造,在中国已经比较完善。

  中国目前有不少特效公司,大部分集中在北京,相对来说,北京的特效公司业务很多、很稳定,南方尤其深圳的文化氛围没有北京浓厚,影视产业或者特效产业也没那么完善,但深圳有很多的高科技人才和IT人才。北京或者大部分传统的特效公司可能更注重艺术,而我们依托于深圳这个创新高地,更注重的就是自己的技术研发。

  特效其实是“艺术+技术”,也就是“文化+科技”这么一个很典型的行业,既然在文化氛围和产业方面跟北京有一定的差距,那我们就把艺术和科技的权重变一下,增加科技这部分的权重,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那我们的差异化就出来了。就像我们做风、雨、雷、电、火这些大特效、大场景,其实是非常考验核心技术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中历劫视效

  我们始终是以自身的特效技术作为核心,因为特效技术就是我们的护城河,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当然,如果纯靠特效技术,市场空间是有限的,比如这两年的院线电影就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今年影响会更大,很多电影都不拍或者不敢拍了,也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业务。

  那我们就基于电影技术、电影核心流程,开始横向拓展,做网络电影。美国的Netflix就做得很好,将来可能会取代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很有可能,网络电影的潜力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以前不做网络电影,现在也开始和网络电影里头部的几家公司、头部的导演进行合作。

  其次就是数字艺术,我们也开始做数字文旅,数字夜游的墙体秀,还有涉及数字内容的沉浸式餐厅、高端的CG类广告,另外现在短视频的流量很大,里面很多角色也可以实现数字化。甚至现在很火的游戏行业也开始抢我们的特效人才,那我们也要开始去沾边,怎么沾边?我们就做游戏的宣传片,这个市场也特别大。所以我们由电影特效技术开始横向拓展市场,目前效果还不错,这几年营收增加了,人员也不断扩充。

  聊数字艺术

  其实数字艺术比较宽泛,是这几年才提出来的概念,因为互联网步入5G时代,无论在电脑端还是手机端,视频的播放量都会越来越大,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数字艺术实际上是一个泛艺术的概念,它包括了影视特效,但影视特效尤其是电影特效,它可能是比较高维度的数字艺术,因为这个是最难的。

  作为“第七艺术”,电影艺术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部包含在内,它本身就是最难做的。所以电影特效,可能也是数字艺术里面最高的一种艺术,也是最难的一种艺术。

  画油画的去电脑上画画,你不能说它就没有价值、没有艺术,它还是有艺术的,只是说从工业流程或者团队协同来说,电影流程是最难的。它不像做广告,做广告可能一个人就能把一个片子做完,拍短视频,一个人也能做,但是电影就要这套流程。就刚才说的,从概念设计到静态分镜头、动态分镜头、再到模型、材质、灯光、毛发、布料、解算、特效、合成,它是一条完整的链条,这一定是创作组才干得了的事,没有十来人协同合作,是出不了一个镜头的。

△聂华军在确定分镜头设计

  数字艺术和影视特效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数字艺术更泛,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现在的墙体投影、数字文旅、裸眼3D以及沉浸式餐厅,都已经出现这种数字艺术了,它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聊国漫、国潮

  中国这几年发展越来越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成果,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现在缺的反而是精神消费,也就是文化产品。国漫发展之所以越来越好,或者说国潮开始出现,其实是因为现在的新一代,也就是我们说的95后、00后已经对中国有足够的自信,他们不像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我们,要去“崇洋媚外”。我们那时学任何东西都得去国外,因为在中国找不到。

  当年学特效,我们得去好莱坞,去旧金山、去皮克斯待一段时间,在那里你才能接触到影视特效的制作流程和技术,但现在不需要。一是70后80后已经学有所成并把那些东西带回了中国,二是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使得知识更容易传播,不像我们当年找个资料,网上都没有,就算买个光碟寄过来也得个把月,那时找资料就这么困难。

  如今国潮、国漫作品越来越受欢迎,《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之后可能有更多的电影能获得更高的票房,甚至是现在的盲盒以及类似故宫文创的产品也卖得相当不错,按我理解就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已经到了可以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信展示和输出的时候了。

△聂华军接受中科之声采访

  至于怎么创新融合,我认为不管是做电影,还是做文创产品,或是做数字艺术设计,国潮、国漫这种创作要遵循一个东西,也就是对国潮要有深刻理解,国潮=国魂+潮型。“国魂”是要有中国文化的魂,要把中国文化作为理念去创作很潮的“型”。

  就像哪吒那个样子,那个烟熏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哪吒?为什么又有那么高的票房?其实它做对了,因为它有很潮的“型”。“型”可以是外形、造型、形式,各式各样的,只要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要95后、00后年轻一代接受,要这个时代的人民能够理解。

  除此之外还得回归中国文化的“魂”,这是我理解的国潮真正的核心。《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这样,哪吒既是古代神话人物,但又和现代人很接近,我们看得很轻松,也可以有共鸣。其实做文创产品、做数字创意也是这样,是可以相通的。

  但电影艺术可能是最高也是最难的,能够在作品里把“国潮”呈现出来,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现在很多做创作的人,做生产的企业,或者做文创产品、做动漫电影,做短视频,已经开始注意到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国潮”趋势,我觉得这个很关键。所以现在为什么汉服也卖得很好,但汉服完全就是传统的汉服吗?不一定。民族的一定是卖民族服装吗?不一定卖得好。如果用民族服装的“魂”,然后加上现代的形式,两者融合创新,民族服装就有可能就卖得好。做影片、做视频、做特效也一样,要对国潮有深刻的理解。

  聊数字创意产业

  深圳十个区里面,龙岗区是特别重视文化产业的,并且它一年的文化产业GDP将近两千亿,占据深圳GDP的十分之一,明显龙岗区在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大区”的名头,并且想把它打响、把产业做大做强,做成龙岗区的标志性产业。

  我们朝着数字创意产业龙头去发展,龙岗区政府看到我们有这个势头,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中心有两栋办公大楼,政府给了我们一半来做制作基地,我们叫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

△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一角

  在这个基地里,我们想把整个电影特效的后期工业流程拉出来,做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之前做哪吒的特效,我们是几十家公司一起做,但都是通过网络协同进行沟通合作,不停地沟通来沟通去,然后上传、下载,以及数据传输等等,非常耗费时间成本。但如果把十几二十家上下游企业聚到一起,我们就能快速地形成产业集聚,把后期的工业链迅速串联起来,那我们做一些大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在楼上楼下,沟通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整个电影工业链里面,后期的工业链是最容易搭建的,前期更复杂,比如要让自由制片人、导演聚到一起,是不太可能的,后期工业流程就可以做到,我们也比较幸运,现在大概有十来家企业已经入驻到我们的基地来了。

  龙岗抓住了数字创意产业这个方向,并且在去年12月8日还拿到了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创建资格。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是13个获此荣誉的项目之一,也是广东省的唯一项目,我们这里是龙头,是以这个点辐射到整个龙岗区四十二平方公里。所以省、市、区领导都很重视,也给了我们很多政策支持。

  文化产业其实是非常需要政策支持的。比如你去研究当年的港产片和韩国文化怎么出来的,你会发现港产片其实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香港经济经过高度发展开始下滑的时候,开始大力发展港产片,它有二三十年的辉煌期,让香港一度成为仅次于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并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影响力。

  还有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东亚,韩国经济受到重创,早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大规模进军文化产业,甚至在第二年提出“文化立国”战略,通过政策支持,把好莱坞的人才全部拉回来。我记得90年代的时候,韩国的政策是只要你从好莱坞回来,所有三年、四年的学费全报,所以特别多的人才回到韩国,后来才有了韩剧、韩国电影、韩国练习生、韩国手游、网游、韩国特效。

  我们在零几年做特效的时候,已经属于中国第一批做特效的,但我们做不了电影特效,为什么?因为都在韩国做,我们没有那样的人才,也没有那样的政策,韩国为了能拉动特效产业发展,政府会补贴将近30%,会把我们国家的电影特效项目抢过去。

  这几年好很多了,龙岗区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出了很好的政策,包括后期制作也有30%的政策补贴,也提供租金低廉的办公楼,企业进来其实花不了多少成本,甚至可以说是全市最低的。龙岗区政府是有信心把这个产业做起来,所以说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积极配合,共同把龙岗区的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做好,做出规模效应。

△洛克特视效办公区域

  现在大家都不缺物质了,就一个杯子,网上一搜可以出来上万款,其他东西也一样,但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内容、文化、精神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自己充实起来,让生活变得更愉悦。数字创意产业其实也是现在提倡的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产业类别,更是一种文化产品和文化内容,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团队和企业来制作。

  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还待填补的背景下,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影视方面除现有的北方中心外,将来一定会形成一个南方影视文化中心,我们哪怕从一个影视后期基地做起,也会对深圳和大湾区的影视行业甚至南方的影视文化发展有推动作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