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盛晓阳教授:孩子入园容易得这些病

2021-09-19 07: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医生名片 盛晓阳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临床儿科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优生优育协会(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理事;

上海市微量元素研究学会理事会理事;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

从事儿童营养和儿童保健的研究与临床工作。

负责主持多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重点科研课题,人才培养科研课题,以及国外研究基金资助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宝妈

我家宝贝刚进幼儿园几个月,换了个新环境,上一轮感冒好了还没多久,这就又感冒了,真心疼!

宝妈别着急!让医生来帮助您~为您答疑解惑,学会预防!

医生

为什么新入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

孩子从出生之后,免疫系统处于发育变化中,妈妈们可以提前预防,减少宝宝生病

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

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很少生病,出生时孩子体内有来自妈妈的抗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等,同时通过母乳还可以继续获得妈妈的抗体等免疫活性成分,从而能保持比较强的抗病能力。

随着孩子体内来自妈妈的抗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等的代谢、降解,以及母乳喂养逐渐减少,不少宝贝在6个月后就逐渐容易受到病原的侵袭,感冒等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加。

当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感染,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得到刺激、磨练,抗病能力逐渐提高,不过人体免疫系统真正达到成熟至少需要到10.8岁以后。

新入园的宝宝

孩子3周岁入幼儿园时,全身免疫系统的发育还很不完善。在未进入幼儿园之前,孩子外出的机会比较少,接触的大多是熟悉的家人,接触到的病原的种类也就比较有限。

然而,当3周岁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小朋友们都带着各自不同的病原,接触密切后使病原很容易在小朋友之间相互传播、传染,这样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受到病原感染而生病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同时,宝贝们来到幼儿园小集体后,不得不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适应集体的生活作息时间,以及幼儿园的新环境,刚开始时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不习惯,增加了生病的几率。

不过,好在经过几个月的磨练后,孩子的抗病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对环境也会逐渐适应,生病就会逐渐减少。

新入园孩子容易生哪些病,该如何预防?

1. 感冒发烧

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每年感冒3~8次是很常见的,新入幼儿园的孩子感冒更频繁。

孩子普通的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等。感冒症状也大多从流鼻涕、打喷嚏开始,随后蔓延到咽部,引起咳嗽、咽痛,同时常常伴有发烧、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来说,普通感冒大多在3天后逐渐好转,孩子的体温在3天左右恢复正常,流鼻涕在7~10天停止,咳嗽可能持续2~3周。

然而,当孩子感染的病毒毒力比较强或宝贝的体质比较弱时,病毒感染会进一步扩展,引起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等;感冒也会造成宝贝的抵抗力下降,引起继发的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感染,引起化脓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还有感染性肺炎、中耳炎,甚至脑炎、脑膜炎等;少数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引起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特殊疾病,以及诱发孩子原有的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或其他各种急慢性疾病。

除了普通感冒以外,每年9月份入幼儿园的孩子还面临着从每年10月开始至次年3月流行的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威胁。相比普通感冒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后所引发的症状要严重得多。流行性感冒初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但很快孩子可能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孩子得了感冒怎么办?

虽然孩子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目前并没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抗病毒药物。因此,只有在疑似禽流感或严重流行性感冒时才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目前大多数的感冒药只是应对感冒的各种症状,如退热,缓解咽喉疼痛或全身不适、咳嗽、鼻塞等。

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感冒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必须予以重视。孩子感冒发烧时,除可以选择退热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用以退热、缓解不适;其他各种复方感冒药和止咳药物均不合适4岁以下儿童应用,6岁以下儿童也应慎用。一般通过多饮水、多休息、加强护理等,就可使孩子康复。

特别提醒,在孩子感冒发烧期间,家长应加强观察,细致护理。当孩子出现下列表现时,应尽快就诊,合理治疗:

极度烦躁或精神萎靡:孩子感冒发烧后往往因为感觉不舒服而伴有烦躁或精神不振,但如果过度烦躁或精神萎靡,尤其是在服用退热药、体温下降后仍烦躁或精神萎靡者,需要考虑流行性感冒或者伴有严重并发症。

高烧且持续不退:孩子感冒后容易发烧,且3岁左右的孩子体温常会飙升到39度、40度,但大多在服用退热药后可明显下降,而且一般在3天内消退。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9.5度,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不明显,或发烧超过72小时,需要警惕流行性感冒或者继发的细菌性感染或者其他问题。

咳嗽严重、表现特殊:孩子感冒后常伴有咳嗽,但若孩子咳嗽严重,伴声音嘶哑、如破竹样咳嗽、痉挛性咳嗽,孩子呼吸困难、大口喘气,可能并发急性喉炎、过敏性哮喘等。

鼻塞、流涕迟迟不愈:孩子感冒后鼻塞、流鼻涕大多持续一周左右,如果超过7~10天,仍然流鼻涕、喷嚏不断,需要考虑是否并发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孩子感冒发烧能预防吗?

妈妈在孩子进幼儿园之前带孩子完成各种疫苗的接种,可以使孩子少得几次感冒,并且肯定能减少孩子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孩子进幼儿园之前必须按规定完成国家或本地区的免疫计划,但是流行性感冒疫苗、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还没有列入国家或地区的免疫计划,需要自费选择接种。建议妈妈在孩子进幼儿园之前尽量接种。

特别提醒,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流鼻涕、咳嗽、轻微发热时,家长就应该自觉地将孩子留在家里休养。感冒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尤其是在刚感冒的2~4天内,将孩子留在家里可以避免继续传染给其他孩子,同时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对加快孩子感冒痊愈也相当有效

2. 各种胃肠道不适

新入园孩子还容易出现胃口差、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适。

刚入幼儿园的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难免有些害怕、焦虑,这可能会影响消化功能;幼儿园中饭菜的口味、软硬度也与孩子平时所熟悉的不同;进幼儿园的孩子还必须自己动手吃饭;这些都让孩子对吃饭有些担忧,影响胃口。

除普通感冒病毒,小朋友之间容易相互传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这些病毒的感染可造成孩子的腹泻,大量的水样便,还会伴有发烧等。还有部分胃肠道功能比较弱的孩子由于紧张、担忧,可能出现功能性腹泻,大便变稀、次数多,但没有发烧等感染症状。

另外,还有部分孩子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的厕所、还不会自己如厕等,发生不愿排便、忍大便的行为,造成功能性便秘。孩子不愿大便,大便留在肠道中水分就会被过度吸收,形成干硬的大便,造成排便困难,而排便困难、排便疼痛,孩子更不愿意拉大便,造成恶性循环。

孩子胃肠道不适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各种胃肠道不适时,同样建议家长先将孩子留在家里,观察造成孩子胃肠道不适的原因:

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烧,需要多饮水、退热等对症治疗。

有高热、严重呕吐、大量腹泻致皮肤干燥、小便少等轻微脱水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对于胃口差、便秘的孩子也需要找出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如何预防胃肠道不适?

为了预防孩子进幼儿园后发生胃肠道不适,妈妈应该尽早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进幼儿园之前学会自己动手吃饭。其实,2岁以后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吃,并不需要家长的包办代替。进入幼儿园之前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也很有必要。3岁的孩子也完全有能力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自己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可减少肠道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3. 过敏

近年来,患有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刚入幼儿园时,过敏性疾病发作也有可能大大增加。

刚入幼儿园孩子过敏性疾病发作增加的原因依据过敏性疾病的不同而不同。

食物过敏:可能是幼儿园食物中含有孩子过敏的食材。

鸡蛋过敏:煮鸡蛋、蒸鸡蛋、炒肉片中加少量蛋清、含鸡蛋的糕饼都会引起。

过敏性鼻炎、哮喘的发作:常由病毒感染诱发;也可能由环境中的吸入性过敏原引起,如尘螨、花粉、柳絮等。

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原、吸入过敏原以及接触性过敏原都可能引发特应性皮炎,甚至过猛的阳光照射等。

如何预防孩子过敏?

预防过敏孩子过敏性疾病的发作是相当棘手的:

发现孩子有过敏迹象时尽量先留在家里。

对于确诊哮喘、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的孩子应该遵照医嘱定期门诊随访,选择合适的药物长期治疗

对有食物过敏的孩子,妈妈必须确定孩子究竟对哪种食物过敏,并与幼儿园老师充分沟通,避免孩子接触到过敏食物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中反复发生过敏,妈妈应该配合老师,尽量找出幼儿园中可能诱发孩子过敏的过敏原。

总之,刚入幼儿园的孩子确实比较容易生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发烧,胃肠道不适也不少,而过敏正越来越多见。虽然孩子完全有必要进入幼儿园,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并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但当孩子有生病迹象时,妈妈还是应该先将孩子留在家里,寻找生病的原因,并好好护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文案:盛晓阳

排版:贺定贤

我们是谁?

我们是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一个聚集上海知名女专家,又热心公益事业的团体。委员来自上海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等18家市级综合医院,以及肿瘤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科医院等10家专科医院及5家市中医医院的所有专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知名女专家。

本专委会的主旨是用我们的爱心,全方位为公众传递科学、严谨、生动、有趣的医学健康之声,重点聚焦妇女、儿童和老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