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伞伞,白杆杆,这些蘑菇您可别馋馋!”

2021-09-17 23: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红伞伞

白杆杆

吃完一起躺板板

相信大家都在网络上刷到过此类

宣传误食毒蘑菇后果的视频

在我国

从初夏到深秋都能看到蘑菇的身影

一般在夏秋季是蘑菇茂盛生长期

毒蘑菇中毒时有发生

进食毒蘑菇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也可出现幻听幻视等精神症状

还可导致肝肾损伤

引起死亡是毒蘑菇中毒的严重结果

那什么是毒蘑菇、怎么分辨毒蘑菇

误食毒蘑菇如何自救呢?

今天小亦和您一起来学习一下~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后能造成人毒性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毒蘑菇约有1000种,我国目前已报道480种。

毒蘑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有所不同。常见蘑菇中毒有7个临床型,分别是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外还可造成其他系统脏器损伤。在实际的中毒案例中,还有患者食用了多种毒蘑菇,中毒症状更为复杂。

怎样预防毒蘑菇中毒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

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

不采摘

不销售

不食用野生蘑菇

同时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

#1

大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2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3

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随意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4

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做到人人知晓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湿土壤适合菌类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误采误食毒蘑菇,必要时可定期清理。

这些方法

并不能判断野生菌毒性!

错误说法1:

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不可食用;色彩不鲜艳的无毒。

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无科学依据,部分色彩不鲜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致命鹅膏—剧毒

△玫瑰红菇—可食用

错误说法2:

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会变黑的种类有毒。

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因为毒蘑菇和银器、大蒜、生姜接触不会产生反应。

错误说法3:

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

这种说法也是无科学依据的。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多汁乳菇—可食用

△美丽牛肝菌—可食用

错误说法4:

“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因此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如:

△正被蛞蝓食用硫磺绚孔菌(有毒)

错误说法5:

生长在清洁地带的蘑菇可食,肮脏地带的蘑菇有毒。

环境的“清洁”与“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不能用此来判断其中生长的蘑菇毒性。所有蘑菇因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且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它们都会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例如,食用菌鸡腿菇就生长在较肮脏的废弃物上,而有剧毒的白毒伞则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这些有毒!建议收藏!

小亦也给大家整理了部分毒蘑菇

警惕!不要误食哦!

小心辨别毒蘑菇

别拿生命开玩笑

毒蘑菇

您可别馋馋!

原标题:《“红伞伞,白杆杆,这些蘑菇您可别馋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