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巧手巾帼 筑梦明天|岭南女手工艺人:美在匠心 巧在慧心 赢在创新

2021-09-18 22: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巧手巾帼 筑梦明天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巾帼行动”,激发全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南粤女声推出由省妇联和新快报联合策划的“巧手巾帼 筑梦明天”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岭南优秀女性手工艺人自强自立、精益求精的奋斗故事,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手工文化。

“女同志们心灵手巧,希望大家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巾帼不输须眉。”

——佛山彩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榕

“希望姐妹们珍惜每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塑造一个最美好的自己!”

—— 广彩艺术省级非遗传承人翟惠玲

广东,地处五岭之南。

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海上丝路,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也催生了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绚丽多姿。

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已经历经了近千年的传承和发扬被世界所瞩目,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岭南地区传统思想和精神的重要体现。

慧心巧手传承手工技艺

清代前期的广东手工业生产借助传统的生产技术,利用商业贸易的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许多行业的产品远销国内外,以广彩为例,全称“广州织金彩瓷”,其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是在广州地区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艺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但在古代信息知识相对闭塞和落后的条件下,即使妇女对手工艺创造发明有不可磨灭的建树,仍有很多技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着“传男不传女”的行规。民国初年,随着妇女运动的兴起,手工行业中“技艺传男不传女”的行规逐渐废止。

翟惠玲,广彩艺术省级非遗传承人,从事广彩艺术制作已经进入第49个年头了,现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我1972年高中毕业,由学校分配到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工作,从此与广彩艺术结上了一辈子的缘,在那个时候‘男女同工同酬’‘男女都一样’已是常态,同一批进入厂工作的同学,有2/3都是女性,厂里也有很多女师傅。”

对于自己能够在这个“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进入广彩行业中工作,翟惠玲感到非常荣幸:“只有在这样的时代,自己才能有机会去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发挥自己热爱艺术的所长。”这些年来,翟惠玲在作品创作中,除了追求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外,还追求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创作时,她会以细腻的情感世界去思考主题、思考场景、思考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人物的神韵,所以,她的作品往往被称为“形神兼备”,仿佛能与之对话一般:“女性在艺术工作中更为安静,更有恒心,在艺术创作上心思细密,更有艺术情感。”

翟惠玲作品《版纳印象》

在翟惠玲工作室中挂着一幅她去西双版纳采风时创作的作品,是她目前最喜欢的。作品保留了传统广彩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色彩绚丽的特点,又创新地用了跟主画面搭配同色系,表现出当地各民族的团结、吉祥、和睦,表达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赞美和热爱。作品笔工重彩,图案描画细致,人物传神,是传统的“广彩”与新颖的现代题材结合的创新尝试。

细腻匠心绽放手工魅力

明清时期,彩扎灯色生产逐渐成行成市,十分兴盛,并成为佛山城乡内销和出口贸易的重要工艺品种。2008年,佛山彩灯更是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在行外人看来,彩灯需要扎作、烧焊,这些都是‘力气活’,但在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身边更多的是女同志。”比翟惠玲早十年投入到手工艺人路的杨玉榕,是佛山彩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杨玉榕打开了时代记忆的匣子,“女同志心灵手巧,一些考功夫、考耐性的作品,师傅们通常更放心托付给她们做,比如之前我的师傅就让我做过一盏芝麻塔灯,需要‘火眼金睛’地把芝麻一颗一颗地粘上去,我做了将近一个月。”据称,外国宾客在来厂里参观看到这盏芝麻塔灯的时候,都不禁惊叹中国女手工艺人的细腻匠心。

杨玉榕代表作《墨鱼骨灯》

上世纪八十年代,杨玉榕便开始用墨鱼骨扎成秋色灯,这在当时尚属首创。当时她跑遍了佛山的药店,才凑齐了墨鱼骨。墨鱼骨轻而脆,加工时,稍不留神就会粉碎,杨玉榕小心翼翼地雕刻,再拼起来,花了许多心血,终于制成墨鱼骨灯。这盏灯玲珑剔透,看起来很像是象牙骨雕。到现在,杨玉榕制作的每一盏墨鱼骨灯,仍然是国内各大博物馆争相订购的珍品。

传承手工梦:根植传统,兼顾创新

无论杨玉榕还是翟惠玲,她们大半辈子的坚持,靠的是心底的一份热爱与初心。“无论拿到什么奖或者荣誉,作品完成的那一瞬间,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所以怎么做都不会厌倦。”一说起自己的作品,杨玉榕神采飞扬,在她手中,瓜子、芝麻、灯芯草、鱼鳞、墨鱼骨等皆可成灯,不断创新花灯的样式,成为了她近六十载不变的乐趣。而对于翟惠玲来说,为广彩创造出一个新的时代烙印,让这项文化更为现代人所接受,是她不断创新作品的方向。

黄敏言(左)亲切地称呼杨玉榕(右)为“妈记”,母女二人亦师亦友,“妈记”手把手传授黄敏言传统的彩灯制作技艺,黄敏言将自己吸收到的外界资讯和新的工艺发展知识分享给“妈记”,两代人的教学相长,令传统技艺的传承迸发出新的活力。

匠心精神也同样需要年轻的血液。只要有延续,传统手工艺必将有温度。

“当前,学习广彩的人也有相当的数量。社会上对广彩艺术感兴趣的人也不少,所以我们每年都会进行很多的课程以及体验课等,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吸引更多人对广彩艺术有所了解。”

翟惠玲表示,这些年她所带的来自院校的研究生学徒,基本上都是女孩子,“她们有很好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基本都能很快掌握这门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翟惠玲在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们将传统技艺融入到新的画面风格中,“希望年轻人的思维能够进入到广彩这个古老的行业中,焕发出时代的青春气息。”

当下,广东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扶持妇女手工创意产业发展,女性能够通过各种资源和技术,推广她们的企业和产品,让手工业者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赶上时代步伐,分享信息经济红利。

时代潮头、巾帼勇立

2021年广东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

正在火热报名中!

从事手工设计、制作和服务的个人和团队

均可参赛

参赛项目的创始人

或主要负责人须为女性

大赛采用在线报名方式

个人、团队或企业均可登录官方报名网站

注册账号并在线报名

原标题:《巧手巾帼 筑梦明天|岭南女手工艺人:美在匠心 巧在慧心 赢在创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