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痕迹︱美联储过敏症——信用发动的两个案例

简容
2016-04-20 15:1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近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对全球经济的预测增速,由1月份预测的3.4%下调至3.2%。理由除了“全球投资需求疲弱”这一老生常谈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全球金融环境的恶化——全球美元流动性趋紧,加剧了金融动荡,正在损害信心和需求。

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全球货币金融环境。

我们知道,货币天然是金银。一开始,英镑、美元都在票面上标注可以换取多少金银,而非现在这样是由政府背书后具有一定购买力的东西。货币由金银转为信用法币,只是近50年来的事情。这一转变彻底改变了人类货币史的面貌,使得货币当局(央行)垄断了经济社会中的信用创造。

具体而言,每当中央银行增持/减持一种资产(不论这种资产有无价值),相应地都会增加/减少等量负债;而中央扩大/收缩负债,对于经济社会而言,就等同于增加/减少货币的供给。可以说,正是各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带来了现代经济社会信用的扩张或是收缩。

从政策角度看,央行成为经济信用的发动机,极大扩大了政府对经济波动的逆向调控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全球主要货币当局均创纪录地增加了货币供给——它们相信,信用发动机只要开足了马力,就能对冲危机带来的冲击。

但从目前看,各国货币宽松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一致,既有美国那样成功扭转颓势的,也有日本这样尚未见到明显效果的。我国的情况处于美日之间,最近的经济数据向好,但整体经济复苏尚待市场投资者的认可。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下面尝试从央行资产规模和股指的变化比照中,发现端倪。

下图选取了中美两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规模和股指,为了观察的直观,将四个指标在2008年12月底的数据作为基点100,对数据进行了指数化的折算。

据来源:WIND,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作者计算

从2008年12月至2016年3月的88个月中,我们可以简单归纳出下面几点:

1.从平均涨幅看,中美股指的涨幅较其央行资产规模的涨幅,均高出20左右。

2.美国股指的曲线几乎平行地出于美联储资产规模曲线的上方,两线之间的差距在20上下浮动。

3.中国股指的波动性明显高于美国。在“4万亿刺激计划”的推动下,沪深300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就翻了一番——2008年12月为100,2009年7月升至206。随后是60个月的漫长调整,直到2014年7月,股指再次快速上涨,至2015年6月累计涨幅126%。之后,股灾发生,随之而来的是救市以及调整。从整个时间段看,截至2016年3月底,沪深300依然较2008年底涨了近90%。

4.2013年10月之前,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曲线一直处于美联储的上方,表示其扩张速度持续快于美联储。之后,两国曲线发生了位置颠倒,美联储转而走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方。

5.伴随2014年11月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标普500指数也停止了持续5年的涨势。但是早在2012年6月,沪深300指数的曲线就已经降到标普500指数的下方,之后只是在2015年3-7月短暂地窜到标普500指数曲线的上方,股灾之后就快速下降。

小结一下就是:中国央行的信用发动和股指的调整均早于美国,但波动性也大于美国,且明显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可以说,美联储那边刚刚“风动”,中国这边就已经“幡动”乃至“(信)心动”了。

当然,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更多的时候可能是相互作用。就在不久前,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与沃克尔、格林斯潘、伯南克三位前主席聚在一起讨论了两件事:美联储降低资产负债表规模(俗称“缩表”)和美联储政策对全球产生的外溢效应。这表明美联储又要“风动”了,那么这一次,中国还会不会“幡动”、“心动”呢?

由此,笔者想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遗作《经济分析史》中说的一句话,“我们不仅需要统计数字来解释问题,而且也是为了弄清有什么问题需要解释”。上图刻画出的数据经验显示,中国信用发动和投资者信心的不稳定性明显超过了美联储,对于这种不稳定性我们是不是需要做出调整呢?如果我是投资者的话,我会从随后人民银行资产曲线的变化中寻找答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