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活蟹未动,纸蟹先行!“螃蟹券”背后有哪些套路?

2021-09-20 15: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秋风起,蟹脚痒”

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

目前

虽然大闸蟹还没有大量上市

但是“螃蟹券”早就登陆

各大电商平台

日前

中消协发布“双节”消费提示称

在购买大闸蟹方面

消费者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

的确,近些年

“螃蟹券”成为了节日较受欢迎的礼品之一

但是

不少消费者也曾被“螃蟹券”坑过

那么

“螃蟹券”背后到底有哪些套路?

消费者又该如何规避?

相关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呢?

活蟹未动,纸蟹先行

据悉,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将在9月中下旬开湖捕捞。虽然大闸蟹还没有捕捞上岸,但是“螃蟹券”早就登陆各大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可谓是“活蟹未动,纸蟹先行”。

当记者打开淘宝首页,以“大闸蟹礼券”为关键词搜索,月销10000+的店铺不在少数。有一家某明星代言的店铺,店铺粉丝数在11.9万,而销量前三的商品皆为不同规格的大闸蟹礼券,月销量分别为20万+、5万+和1万+。

“螃蟹券”除了在线上销售火热,记者走访了几家阳澄湖大闸蟹线下门店还发现,目前店内蟹卡都已在售。某门店店员告诉记者:

今年的蟹券销量很好。最近订卡的客人越来越多了,目前788元-1088元价格区间的蟹卡卖得最好,这个区间价格的螃蟹送亲友或者自己吃都比较合适。四两公蟹、三两母蟹目前的价格是一对180元左右,价格跟去年基本持平。

当记者咨询另一家门店时,对方表示并无现货,但随后称过段时间会到货,并建议记者赶快购卡。

“螃蟹券”背后的

套路有哪些?

其实,“螃蟹券”的出现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本是个双赢的事情。

一方面,对商家来说,可以减轻其销售压力,增加可用资金。因为“螃蟹券”大多属于预售,提前几个月就可以开始销售,比起9月份上市之后再销售,销售压力能减少很多。

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实物变成礼券,增加了便携性和流通性,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卡券有效期内随时可取。另外,发货及时,礼券设计精致,也适合送礼。

但是,近些年,随着“螃蟹券”的盛行,其背后的套路也逐渐显现出来。

套路一:1888型≠1888元

商家爱玩文字游戏

打开淘宝搜索“大闸蟹礼券”,页面上的图片搭配着动辄几千的数字,如“1688、1888、2188、2388”,而且每个组合都是8只装,会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数字就是价格。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数字后面都有一个“型”字,一字之差,意思大相径庭。实际上,1888型的“螃蟹券”打折、优惠之后,180元就能到手,2188型的“螃蟹券”到手价也只要258元,而且商家宣传团购更优惠。

记者随机咨询两家售卖“螃蟹券”的店铺客服,得到的回复都是“数字代表的是卡券型号,不同卡券型号对应不同规格的螃蟹。”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型号都跟螃蟹的价格无关。

套路二:收到货后缩水严重

近些年,消费者使用“螃蟹券”购买螃蟹后,“母蟹变公蟹”、“四两变三两”的事情时有发生。曾有消费者在网上发帖吐槽说:“2688型蟹卡标明公蟹4.5两,母蟹3两,实际发货每只2两都不到,你这是发蟹苗呢。至于客服,根本就是骗人的摆设,从不回复。”

也有消费者吐槽,绑蟹的绳子比筷子还粗,而且浸透了水。标注4两的螃蟹,绳子就有1两重。有些消费者称:这是典型的卖绳子送螃蟹行为。

套路三:左手倒右手,空手套白狼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蟹券出现“证券化”的现象,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价格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以500元价格对外出售,但以250元的价格往回收,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蟹券商家。一只螃蟹没有,一张蟹券,蟹券商家稳赚100元,营销人员也能赚50元。

如何避坑?

有人说,“螃蟹券”的套路比阳澄湖还深,那么广大消费者就要学会识别套路,使用下面的避坑指南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警惕低价

价格永远是最大的诱惑。很多商家,尤其是电商平台,打着蟹券团购、预售的旗号,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所谓“阳澄湖大闸蟹”蟹券。如果遇到售价极其低廉的阳澄湖大闸蟹蟹券,那不用问,肯定有猫腻!

二:看清标注

除了低价蟹券不能买,还有一种蟹券要警惕,那就是含糊其辞的蟹券。正规的大闸蟹蟹券上面必须标明品种、公母、重量,因为大闸蟹的重量极大程度影响到它的价格,因此这些明细都应该写得清清楚楚。

三:正规渠道

要买蟹券,就要去正规商家、正规渠道买,而不是为了贪图便宜或是为了方便,从“朋友圈”、“经销商”、“黄牛”手里购买那些不辨真伪的蟹券。

四:选择大牌

这里所说的大牌,不仅仅是看它广告做得多不多,更是要关注它是不是一个有根基的老品牌。因此,消费者必须擦亮眼睛,选择那些有年份、有根底的老品牌、大品牌,最好能亲眼见到其实体店,这才是最有保障的。

五:及时投诉

如果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可以申请电商官方客服介入协调,也可以向卖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各部门监管需到位

从消费者角度看,学会一些基本的避坑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自己落入“螃蟹券”的圈套中,但是从长远看,要想彻底消灭套路,各部门还要落实政策,加强监管。

其一,当包装宣传和实物质量不一致,当在白纸黑字的兑换期内无法兑现时,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给予这些商家严厉的处罚。

其二,要打通消费者反馈、投诉的渠道。不能让消费者疲于维权,在反复询问和投诉中消耗信心和精力,进而选择一忍了之。

其三,要建立迅速果断、干脆利落的惩处机制,如果商家无法按时、按量、按质兑换,那么就应该无条件接受消费者的退款要求,否则就要面临强制退赔和额外处罚。

其四,监管部门可以提前介入商家发券环节,核实和评估商家真实的供货能力。如果商家发券量和实际供货能力不匹配,或者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完全可以限制甚至剥夺商家的发券权。

只有多管齐下

商家、电商平台、

消费者、监管部门之间

形成完整的权责链条

“螃蟹券”背后的套路

才会逐渐消失

来源丨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央视新闻、人民网、人民资讯、澎湃新闻、华商网、潇湘晨报、健康中国、中华网河南综合

原标题:《活蟹未动,纸蟹先行!“螃蟹券”背后有哪些套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