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中秋,我和爸妈一起翻看了旧相册

2021-09-22 19: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这个中秋,我和爸妈一起翻看了旧相册 原创 中秋快乐 凤凰网读书

“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是最大的小偷”,我们逐渐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再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记忆淡化了、许多人走散了,而最令人心痛的,莫过于有些家人,再也见不到了。

旧照片,或许就是我们“用科学对抗遗忘、抵抗逝去”的方式:泛黄的人像、复古的背景、2G的画质、搞怪或呆傻的pose、没有门牙的咧嘴笑(下文就有两张哦)……每次翻看这些旧照片,甚觉时光遥远岁月匆匆。以及,当时与自己一起拍照的家人,是在身边还是在遥远的城市?现在过得好不好?中秋有没有见到呢?

于是,在这个中秋,天涯共此时的一刻,我们征集了 10 张与家人有关的旧照片以及 10 份关于这张照片的回忆。

在征集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看似啼笑皆非、细想却让人黯然的小障碍——大部分人的老照片都在故乡,当被问到你有无小时候跟家人一起拍的老照片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微信上问问我爸妈”;还有一些人翻遍相册、发来十几张照片,其中没有一张与父母的合照,因为父母恰好是镜头对面那个人。

也有一些人完全忘记了拍照当时的情形,因为这一次征集,重新与家人开始交流:“我忘记为啥要拍照了,得去问问家人”……“找老照片”“问问爸妈”仿佛成为一个契机,让一些中秋没有回家、或者许久不与父母联系、或者很少与父母聊起往事的人,共同回忆往事、感慨流年。

这个中秋,你有没有跟家人一起过?或者也可以一起翻看一下旧相册中的老照片,重拾回忆,让回忆成为自己继续前行的力量。

祝愿大家中秋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星冰乐

凤凰网读书编辑,天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

我现在都记得这家照相馆的样子,小时候去太多次了,每年我妈都带我去照一次相,照相馆里的叔叔阿姨也都和我们很相熟。那些年我穿过清朝格格的袍子,戴过塑料假花编成的花环,拿过公子哥才有的折扇,还换过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纱裙子。拍照技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和无成本的年代,我妈能这么干真是又浪漫又明智啊。

这张照片里,我和我妈都没笑,尤其额头上点着小红点的我,今天看起来似乎还有那么一丝骄傲劲儿,是啊,小时候,我总说小时候,小时候的我们总坚信未来的自己无所不能,会成为顶顶厉害的人,科学家、大明星,而现在过了30岁,才猛然发现,自己已和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成了暮气沉沉的中年人。好了,这块儿先按下不表了,怀念小时候ヽ(✿゚▽゚)ノ

现在换我来安排这份仪式感了,这几年的中秋或国庆假期,我都会用拍立得拍一张我和我妈的合影,90年代末千禧年初的照相馆,记录了作为小女孩的我的一天天长高长大,现在的一次成像照相机又记录了迈进中老年的我妈的一天天年华老去。妈妈,你要一直陪在我身边啊!

你说的对!

脸盲症患者

这张照片据说是在我三四岁时拍下的,但是我对照片里的场景毫无印象,它就在十几年后,突然掉进了我的时间线里。关于这张照片的一切内容,都是来自我妈妈的回忆。并且,每隔几年,她对这张照片的说法,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就像是用这张照片来记录她的遗忘速度。

根据2021年的最新说法,这是一场生日饭局,寿星是一位经常被提到的亲戚,但是我始终不知道这个人到底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我们究竟是什么亲属关系,应该是一位亲密的远亲。照片上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根据我妈妈的反复辨认,其他人都被判定为“你的表姐”。而至于我自己,甚至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眼,都认不出来哪个人是我,我见到这张照片时还以为不知道是谁送来的,但是我家又很少有亲戚的照片,所以去问了我妈妈。我妈说:“这不是你嘛!”但妈妈指着的那个小姑娘跟现在的我长得完全不一样,不过我对自己 3 岁时长啥样完全没有印象。

这也许是被我妈妈虚构的一段记忆。

巴巴罗萨

凤凰网读书编辑,没有特别多的话想说

和很多小孩一样,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那些爸妈不在身边的日子,由姥姥把我牵着、哄着,见证着我的每一场哭闹和每一寸成长。而且相比姥爷,我更亲姥姥,以至于发明了一套“爱憎分明”的称谓——姥爷凶巴巴的,就叫“坏姥”,姥姥宠我,得叫“好姥”。作为孙辈的老大,我这个创举后来形成了某种传统,即表弟、表妹至今都还是这样喊他们的……

姥姥也算是传奇人物,那个时候最会干农活的妇女,可能比当“读书人”的丈夫更有威严。比如她年轻时就会抽烟,抓一撮碎烟草,放在纸里,一捻,好像所有事都能如此气定神闲。她还很有艺术天分,爱唱歌跳舞,会扒谱子,扒完就在表妹的电子琴上叮叮咚咚地弹,特别“起范儿”。

这张照片上还是姥姥健康时候的样子,后来她身体每况愈下,有一年几乎同时做了两场大手术。手术把人带回来,也把人的爱好都剥夺了:从此声音变得沙哑,她便不再愿意在公开场合唱歌;路过广场舞她会停下来看,但从不加入;她脖子上永远戴着夸张的珍珠项链,当然不是为漂亮,而是遮盖疤痕——我想起她从医院回家那天,脖子上还插着根管子,支吾着想逗我表妹开心,结果小孩吓到了,哇一声哭起来,那个时候我才感觉到时光对待老人真的很残忍。

其实姥姥还是那个“好姥”。她有了点晚年肥,肚子软乎乎的,手心永远温热。她也并没有变得不爱讲话,反而拉着我唠宋家子的王桂琴、五家子的她九爷的时间是越来越长了。每次通视频,那个把隔着手机对话当喊山一般操作的老太太,又让人心疼,又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也有一些“坏姥”的地方,比如她坚持在小区里种菜、捡纸壳,一会儿没人看着,人就没影了,还不带手机。今年舅舅家的小妹妹出生,她又张罗着去照顾,目前已经很会搭乘和换乘公交了。但怎么说呢,还是希望姥姥多对自己上心,少为我们操心,多运动,少乱跑,而想要实现这些,就得常联系,多见面,把我花给自己的时间多分给她一点,再一点。谢谢姥姥陪我长大。

布而何思

局外人

这是我三岁左右的照片,拍摄于90年代初东莞企石镇一家三星级酒店的花园长廊。酒店1992年开业,应该是镇上第一家三星级酒店。总经理是重庆人,听父亲说,开业时从重庆装了几辆客车的人来到这家酒店工作。父母也是偶然间认识一位重庆老乡,才有机会从工厂出来,进入酒店。

后来,父亲从普通职员做到了人事经理,母亲则是酒店超市的店员。慢慢的,他们把亲戚也带了进来。我大姑曾是中餐厅的大堂经理,叔叔在洗衣房工作了快二十年,大姨夫至今还在那里工作,但因为酒店经营低迷,他还干着一份兼职。还有不少亲戚在镇上工作,过年才回老家。

我的童年基本上就是在酒店度过,被父母的同事们看着长大,酒店的园丁、司机、服务员都对我疼爱有加。我现在还经常梦见小时候,那边算我的精神故乡。

我家里有两本相册记录了那些珍贵时光,这张照片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我自己以外,还有很多父母与同事的合影,也有很多大人抱着我的照片,可惜我都没拍下来。

每次回老家,我们都会翻看这些照片,那是他们的青春。只是照片里的那些人,基本都断了联系。到现在,每回见到还在那边打工的亲戚,还是会问起酒店的情况以及镇上的变化。我期待着有出差东莞的机会,也和一个同样在那里长大的小学同学约好,一定找机会回镇上看看,到酒店在同样的位置拍一张照片。

仿生斯派克

凤凰网读书编辑,梦想成为一位AI

小时候不理解照片,觉得相片里面的人一动不动,所以我总怕自己被拍进照片里面,怕被拍进照片后我就不能动弹、不能出去玩了。而当时相机又不多见,买胶卷、冲相片都要花钱,为了让每一笔钱花得超值,所以每次拍照片我爸就一定要让照片中的氛围足够划算,每次当镜头对准我,他就变成了氛围党,各种调动我的情绪,于是相册里面就留下许多像这种摆着稀奇古怪pose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爸爸带着我去叔叔家里,为叔叔家的弟弟庆生时拍摄的。当时我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第一次进城见多年不见的叔叔婶婶,他们家当时已经住上楼房,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楼房里,所以更加紧张了,所以当叔叔把镜头对准我的时候,我突然吓哭了,于是我爸爸就各种做鬼脸逗我笑、教我比耶。我本来哭得脸彤红,一下子破涕而笑……现在再看这张照片,觉得构图还是不错,画面足够简约、人物也比较突出,而旁边的桌子、桌子抽屉上的小把手、地上的热水壶,这些细节也满满的复古感。

如今父亲人已中年,我也已经出嫁,很多时候节假日要在夫家与娘家之间权衡,所以全家人的大合照、尤其是我与父亲的合影越来越少。并且,偶尔跟父亲在一起时,他面对手机屏幕的中年脸庞一旦不笑,就好像格外严肃而忧伤,反而很多时候是我主动要求他配合我摆pose……

仍安

初级北漂,胆小的冒险家,伍尔夫的死忠粉

很多时候觉得童年是一场不能被描述的梦境,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才能评判它幸福与否。今天看到这张照片,看到小时候过生日时吹蜡烛的自己,才意识到每一年按时过生日的心情、吹蜡烛的仪式感、画框以外家人们的注视,都可以是永恒的。而镜子上的映射也证明了这一切的真实性。

画面上是2岁的我,在姥姥家吃的“生日晚宴”。没有什么稀有的食材,但那些普普通通的家常菜此刻却显得格外珍贵。餐桌上有我爱吃的菠萝什锦水果罐头和油焖大虾,那是20世纪末尾的甜。海绵蛋糕上是厚厚的奶油和草莓果酱味的“祝你生日快乐”。小时候过生日妈妈都会拍照片给我,长大了之后才发现过生日时陪在身边的很少是妈妈。甚至连生日本身也可以被遗忘,也可以在考试、上课或者工作中变成极平常的一天。希望我们到老了也会记得在微弱的烛光中许愿的那种心情。

八岁

普通打工人,试图与自己和解中

这大概是在我十岁左右时拍的照片,是我姥姥姥爷祝寿时拍的,中间假小子一般的那个短发女孩就是我。因为姥姥和姥爷生日相近,每年总是一起过寿。拍照的人应该是我三舅,以往他每年都会带相机来拍大合照和每个小家庭的全家福。

我手机里只有这一张小时候的照片,并不是为这张有什么特殊意义,而是去年跟前任聊起像是男孩子的小时候的自己,找来这张照片给她看,因此保存下来了。小时候的性格打扮更像是男孩子,慢慢长大了后,自我和家人也催促着让自己的形象更加“女孩子”。但是仍然不喜欢照片里大多粉粉嫩嫩的样子,现在更都觉得“中性”更适合自己。

我小时候不是很喜欢去姥姥家的大家族聚会场合,因为家里人特别多,而且比较讲究,就得很有礼貌,打招呼时要非常准确地称呼出来。而现在姥姥姥爷过生日已经没有以前热闹了,我们这些小孩都长大了,哥哥姐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大都在外地,很难赶回来的。而家庭聚会从看着小孩子打打闹闹的热闹到比较工作薪资,催促结婚生子的场合,下意识的让人逃避。

不过我基本每次回老家都会去姥姥家一次,虽然依旧抵触这个大家族的亲戚。姥姥家那边的大家长都是很很厉害的人,所以对我的说教也会更多,也觉得我作为一个女孩子要更追求安稳,不应该自己一个人待在外地。比如我小姨觉得我是这一辈中最大的,就会让我早点找个对象,做出“表率”。近几年我也学会假装很礼貌地回怼了,比如用自损回怼,“我条件又不好,人家看不上我的,xx(小姨儿子)那么厉害,这不也没有对象嘛,所以不急的……”云云。其实这就像现在很多人不想参与家庭聚会,也并非不想念家人,而是不想让自己的亲人都指点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王强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印象里从小到大,家人总是很忙,我常常独自闷在家里玩,和父母出门的次数显得屈指可数。长大后和人聊起童年,每当被问到小时候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旅游经历时,却总能不怎么费劲地想起和父亲在张家界游玩的场景。

当时怎么去的张家界?张家界有什么特别之处?认真想了想,近乎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两个片段。

一个是在林间坐缆车的时候,我在狭小的车盒子里东张西望、手舞足蹈,爸爸笔直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死死地抓着把手。

另一个是在去看钟乳石的路上,我们经过了一个水塘。我琢磨着冲下去洗个手还是洗个脚的功夫,跑到了山坡边,麻溜地滑下了山坡,蹲在水塘边正要掬起水时,爸爸在后面喊着,“慢点啊慢点啊”,追着我一路跑下了山坡,“哎呀——”一声,稳稳当当地摔在了草地上。我看着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儿整个儿地贴在地面上,可怜又滑稽的样子,没了半点平日里的威风劲儿,心想能和家人一起玩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Faye Valentine

普通人,兴趣颇广,心得全无

我的家乡在黄海边上,说是沿海,但从我家到海边还要两个小时的车程,一年最多两三次见到大海。我三姨家真正住在海边,所以总盼望能去她们家玩。这张照片就是去三姨家看海时,我妈给我们拍的,图中左边两位是三姨家的两个妹妹,如今她们都已成家、成为了别人的母亲,最右是我姐,黑色裤子、黄色上衣的小男孩是我。

我现在能记得的,是我们从三姨家领养了一只小奶狗。我还试图把小狗从纸箱子里面抱出来放到沙滩上给它拍照,但是那个年纪我都抱不动它。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我面朝大海,手里捧着一包薯片,那时能吃到薯片简直印象太深刻了。

其实当时妈妈拍的很多照片,是要寄给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当时爸爸在遥远的城市工作,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有一年,他带回一部二手相机理光YF20SUPER,让我妈妈用它给我们拍照,拍完后洗出照片给他寄去以解思念之愁。我妈妈还特别隆重地买来布料,给我和姐姐各做了一身一模一样的新衣服,去学校的假山前,请当时学校的美术老师帮我们拍。所以现在我家相册里的老照片,一般都是正面人物大特写。

只有这张照片是相册中唯一一张背面全景,像是文艺片里的剧照,现在想起来那一定是一个安静的海边清晨,有来自大海的冷风混杂着节日聚会气息,而年幼的我,手拿薯片,同时也为家里将要迎来的新成员小狗子而紧张不已。

韩嘉益

爱做梦的普通人,想拍出自己的电影

这是一张跟哥哥和妹妹在影楼里的合影,照片里左边穿奥特曼背心,拿着葡萄,少一颗门牙的方脑袋平头男孩就是我了。小时候爸爸有一台胶卷相机,一卷能拍30来张,常常给我拍照,我也喜欢拿着玩,所以在影楼看着镜头浑身的表演欲都上来了,现在看这个表情简直是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jpeg。那时候我6岁,正值上树打滚无所不能的年纪,从形象到性格跟现在安静的闷葫芦比判若两人,我妈有次看到以前的照片小声嘀咕:是不是什么时候把你弄丢了又捡回来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我爸妈结婚后没有出去单独住,是跟姥姥和姥爷一起住在老房子里,所以我就理所当然由姥姥姥爷照看长大,不常回老家,爷爷奶奶到现在都因为这件事觉得对我有所亏欠,我还常常被姥姥以“你奶奶想你都想哭了”这样的理由哄去老家,小时候当然都当真了,带着愧疚乖乖跟爸爸回去。我跟在老家长大的哥哥和妹妹比起来,每次回家更像客人,老平房的木茶几上会摆好西瓜,八宝粥和钙奶饼干,午饭也有特意买来的排骨,奶奶这时候也顾不上做三个孩子的端水大师,频繁给我夹肉(看体型也看出来了)。饭后时光是枯燥的(人类果然从小吃饱了就会失去梦想),三个孩子在屋里觉得枯燥了就容易吵闹。村口过了马路就有一家影楼,平常喜欢玩相机的爸爸就cue流程说带着孩子们一块去影楼拍张照,顺便爷爷奶奶也拍一张,傲娇的爷爷会板起脸说“不去”,奶奶则会哼一声说“你不去我去”,因此家里这样的照片很少有爷爷的身影出现。

看着这些老照片去回忆过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电脑里有一个存照片的文件夹叫“用科学对抗遗忘”,每张被现代科技留住的影像都像人存放在现实世界的记忆卡,我们因此获得对抗时间和遗忘的武器。而拿在手里时老照片上儿时的自己,老旧的质感和褪去的色彩,好像都在提醒着我的来处和终将同照片一样褪色的去处。像科长说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一样,人只有长大了才能远远地记起童年,同时意识到它们的珍贵。

编辑 | 仿生斯派克

主编 | 魏冰心

新版微信修改了公号推送规则,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在这种规则下,读书君和各位的见面会变得有点“扑朔迷离”。

数据大潮中,如果你还在追求个性,期待阅读真正有品味有内涵的内容,希望你能将读书君列入你的“星标”,以免我们在人海茫茫中擦身而过。

原标题:《这个中秋,我和爸妈一起翻看了旧相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