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北文学代表人物班宇,下岗后迷上了豆瓣

2021-09-23 13: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86358贾家庄短片周落幕,在麦麦提导演惊喜蝉联最佳短片奖的背后,引发了我们思考影像表达与其所处地域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地域文化既可以成为一个导演灵感的来源与风格呈现的舞台,另一方面,却也在无形之中,成为高悬于所有创作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么究竟如何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作者的自我表达而又不拘泥于大众对于这一日渐固化的对于地域的刻板印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自由?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访了东北作家班宇,并结合展映短片询问了一些他对于86358短片周上亮相的青年导演的看法及评价,期待他为我们做出解答,指出方向。

作家班宇从小长于沈阳铁西区的工人村。业余时间撰写摇滚乐评来获得自我实现。 但媒体飞速变化,音乐杂志接连倒闭,班宇无稿可写。2016年,朋友发来微信,邀请他参加豆瓣阅读的征文比赛。《工人村》系列拿了豆瓣征文喜剧组的首奖。 去北京领奖,班宇站上领奖台,认认真真地说,自己以后会接着写。

2018年11月,班宇的第一本小说集《冬泳》出版,同时得到了严肃文学圈和普通大众的关注和认可。

采访∶刘小黛

编辑∶归戏

责编:刘小黛、万年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刘小黛:东北作家这两年起来了,东北文艺复兴也来了,您作为东北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班宇:以地域性来评述这种现象的话,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情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反过来看,我的那些描述东北地区人民生活的小说,大部分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90年代或者2000年左右。

为什么90年代或者2000年左右这种形式在今天又重新唤醒了大家呢,或许是大家处于同一种或灰心,或有点忧虑的那种情绪之中,两个时代在不同的时刻产生了一种共鸣,所以导致今天我的很多年轻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情绪。

他认为自己内心当中的这些想法、看法和观点,跟我书里面描述的上一个时代的人们,或许有着相同或者类似的遭遇,所以他会产生共情。这个可能是东北文艺作品被大家重新认识到的一个点。

再有一点可能就是所谓的“东北文艺复兴”的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有一种怀旧的情绪。比如宝石的那首《野狼disco》,讲的都是上一个时代的事情。BB机、大背头、舞厅蹦迪这些都是属于90年代的,属于八零九零后的童年记忆,这或许也是一个原因。

在贾家庄新浪潮书店翻阅班宇的《冬泳》

刘小黛:在诸多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中,我们所熟稔的东北永远都是一片苍茫和辽阔的,而入围本次主竞赛单元的短片《人子》则刻意呈现了一个不同于我们一般认知的、闭塞而狭小的东北。我想请问班宇老师您对于从小生长的环境在您的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加入了哪些您自己的思考和处理?

班宇:我自己的思考和处理可能都是跟我的切身感受相关。我看了两遍《人子》,在第二遍的时候忽然有几个瞬间会被它打动。

就是人在无依无凭的时候,需要一个特别高的那种信仰,比如说基督教。当然我们不评述这里面对于信仰的表达是否真实,以及跟真实的那个基督教到底贴的有多近。

但是它给我的感觉是,人永远需要一个向上的愿望或欲望,就好像是有一片灯光,你知道你摸不到它,但还是想要一直跳起来去触碰。当然还有在这种欲望之下,人们的这些奔跑、起跳、互相观望等各样的动作……这个是我认为在那部影片里面所展示出来的。

第二遍的时候,也是有几个场景很被它打动,包括那个结尾,所有的光亮起来的时候。

然后《人子》这部片子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它所有的东北话对白都是对的。因为我生长在东北这个环境里,会感到有部分文学或者影视作品在刻意做一些东北话的处理,这个片子其实没有。所有的对白至少都是没问题的,是顺的;人物的情绪也是对的。《人子》其实写了两个很标志性的人物:一个看着很混的儿子,一个像老好人一样的老人。

刘小黛:对于东北三省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哺育出来的一批文艺工作者,如:导演耿军、作家双雪涛,我想请问您认为您跟他们之间在叙事语言和表达方式上面共通的或者特色是什么?

班宇:这个我还是说不太好,因为可能外界看我们的共通点会更多,但是我们自己在看对方作品的时候觉得差别还挺大的。作品是跟人相关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所以这个共通点我可能不太好谈,但是他们的作品我都很喜欢。

耿军他们都是我好朋友,像耿军的《镰刀锤子都休息》,他们的作品有一种不同于辽宁的气场。比如黑龙江的气场就是冷幽默,对话很少,不像辽宁有一种小品气场。

班宇豆瓣账户截图(经作者本人授权公布)

还加入多年前建立的资源小组,妥妥影迷!

刘小黛:您之前是写摇滚乐评,后来通过豆瓣征文《工人村》系列拿了豆瓣征文喜剧组的首奖。你对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比如像您一样抓住机遇?

班宇:现在机遇很多,有各种征文和电影节。做第一部作品的时候不要想太多,诚实表达自己就可以。

大概只有在青年阶段才会肆无忌惮地、毫无顾虑地表述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而这些永远不会落伍或被人看低。只要是自己诚实的表达,大家一定会被你的为人打动。

刘小黛:其实这次很多是短片,您自己也写了挺多短篇小说。您觉得短篇小说是否适合改编成长篇剧本?比如万玛才旦导演的很多作品都是改编自己的短篇小说。

班宇:如果改编电影的话,按照一些小说作者的理解,最适合的可能是一个中篇小说的长度,发挥空间比较大。短篇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优势就是文本的缝隙和空间比较多,导演和编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想象和发挥。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稍微一点的缺陷就是它的故事情节可能会没有那么波澜起伏,但这个还是看导演最终想要什么样的表述。

比如万玛才旦老师的小说我很喜欢,电影我也很喜欢,他新的小说《水果硬糖》其实特别好。这部小说相比之前那些小说,情节要更细腻、更丰富。如果能做成电影的话,我也挺期待的。

刘小黛:80年代我们说可能是文学或者电影的创作高峰,有很多好的电影其实也都改编自小说,比如《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活着》改编自余华。您如何看待现在没有伟大中国电影诞生这个问题,是否和没有好剧本相关?文学界如何面对市场这个问题?

班宇:文学界如何面对市场,这个问题特别难讲,因为现在文学界不光是我,很多人也都在寻求如何面对市场、如何面对市场化。现在看来影视化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具体过程又特别复杂。

不能只是为了改编而去写一篇小说,那还不如直接写个剧本。肯定也要考虑到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之间巨大的沟壑和差别,所以我认为它们是两套东西。

这次短片节有一部片子叫《炮仗的故事》让我很惊喜,它改编自我朋友王占黑的小说。我也会特别留意那些有文学原本的影视作品。文学原本的一个好处就是,一般在故事线索和逻辑上会比较明晰一点,我是指现实主义题材的叙述性的小说,不是先锋、实验小说。

而且我跟一些编剧聊天的时候,如果他们需要建议,我会建议他们先把剧本写成一个小说,你可以永远不用它,但是通过这个小说你可以知道自己的故事逻辑是如何发生的,可以知道自己的那个故事点在哪块。以便于在做剧本的时候把它变得更顺滑,逻辑更通顺。

刘小黛:您自己作为严肃文学的代表人物,怎么看待娱乐至死年代视频逐渐取代图文的可能性?

班宇:我一直觉得取代文字的可能性有太多太多,但是现在文字还是有不少的自己的小阵地,因此我并不担心。而且现在无论是影像还是图片,其实背后都有一个文字文本的存在,所以文字目前还是根基之一。

刘小黛:您现在除了自己创作,还做一些电影节的剧本创投评审,这次也是来到这边做评委。最近有什么新的小说创作计划吗?

班宇:小说一直没有停,还在写手头的几篇中短篇小说。目前还没有其他计划,基本上就在写自己的东西。

刘小黛:最后想问一下,对这次来到86358的整体体验,还有对于这边的年轻导演有什么想说的吗?

班宇:我参加了大概两三年这种创作或者电影节的评审,现在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年轻人的电影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不那么固步自封。

不是说以前有一些题材他们想写不写,而是我最早看很多创作项目的时候,他们往往固定在几个主题上,或谈论女性,或谈论阿兹海默,或者是谈论某个社会议题……你会发现很多导演很多剧本都是可以落在这几个形象。

再比如说他们想做一个类型电影,像宁浩《疯狂的石头》那种环形叙事的电影,或者是青春叙事,大概可以分成这几个部分。那么这次尤其是在86358,我看到的片子明显是想要突破这些范畴,这是让我觉得特别开心的一点。

不完全被社会议题所束缚,而是从自己的生命经验出发,这个是我更认可的事情。

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包括对于未来,对于跨语境跨国际。像《人子》那样对于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思考,乡村确实是有那样教会的信仰,像《布谷鸟》和《手风琴》,对于故乡之爱的表述真的非常打动我,我觉得特别好。

抛开书本主编和86358评委班宇

书本福利: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截图给后台,在本文下方留言相关话题,抽取1位赠送班宇老师亲笔签名的书本手册1份及86358电影周边(手册)。

原标题:《东北文学代表人物班宇,下岗后迷上了豆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