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一恢复七天假期呼声再起:三天小长假单日出行人数已创新高
9年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曾对“取消五一黄金周”的决定给出了多个理由。
这些理由包括: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
9年后,这些当年列出的“取消五一黄金周”的理由“不幸”成为了“五一”三天小长假的现实。
换言之,当年取消之“因”,却变成取消后之“果”。这怕也是当年支持取消者始料未及的。
新近报道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五一”小长假中,多个景区多次超出游客最大承载量,一些景区接待游客量虽未超限,但游客反映拥挤不堪。有游客在景区表示,有想要逃离的冲动。
曾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五一”变成3天小长假后,人们出远门时间不够,最终导致城市周边景区陷入人满为患的尴尬境地。更严重的是,每次三天小长假的开始和结束时,部分大中城市都会出现出城难和进城难,道路拥堵不堪。
自2008年以来,“五一”假期出行人数经历了短暂的下降之后又恢复并远远超过了“五一黄金周”时期。在刚刚过去的“五一”三天小长假中,全国铁路4月30日共发送旅客1290.7万人次,超过2015年国庆假期创造的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1253.7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的节假日制度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个体。以至于,近十年来,围绕“五一”长假的存废,几乎每年都有舆论交锋。不少人则呼吁,重新恢复“五一”长假。
2016年也不例外。“‘五一’假期恢复七天”,呼声又起。
2016年5月1日,杭州,五一假期第二天,龙翔桥地铁站附近,看完音乐喷泉的游客返回市区,人流密集。9年前“五一”七天长假为何遭削减?
2007年5月7日晚,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出一条简讯:今天是本次黄金周最后一天,游客集中返程,未出现大规模滞留情况。虽然是黄金周的最后一天,但主要景区(点)游客仍然较多。
一年之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循例”播报,但时间提前至5月3日,简讯内容也换成:“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客流集中返程,旅游接待开始回落。各地积极做好返程游客的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游客归途平安。全国主要城市和景区未出现大规模的滞留情况。
从这一年起,“五一”假期正式“瘦身”,“五一黄金周”的概念随之不复存在。自2008年中国节假日制度调整以来,“五一”假期遭削减的现状已维系了9年。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首次修订了既有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法定公休日和节假日全年共计114天。国庆节放假也由两天增为三天。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中将“五一”法定假日从一天增为三天,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五一”七天长假从此产生。
到了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又颁布第二次修订后的办法,新增设了清明、端午和中秋节假日。全年法定公休日和节假日共计115天。“五一”法定假日从三天减回一天。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曾对“取消五一黄金周”予以解释,其列出的理由包括: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人员流动数量庞大,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有发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给旅游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黄金周对旅游行业并无裨益得到了旅游从业者的认同,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破坏。
澎湃新闻注意到,自2008年起“五一”改放三天假开始,关于此事的争议屡屡见诸报端。
据《齐鲁晚报》报道,2008年的“五一”,市民们“没有放假的感觉”。另据《扬州晚报》报道,有声音认为“小长假既不能满足人们的休息娱乐需求,也不能满足人们回家的探亲需求,拉动消费也无从谈起”。
此后,国务院还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过小幅度修订,反复调整了春节假期的安排。但关于“五一”的放假安排未做改变,依然沿用了2007年12月修订的版本。
2015年4月30日,深圳五一节前的出行高峰,从下午三点以后,市内部分主要干道开始出现拥堵或缓行,马路变停车场。出行窗口变窄,“五一”遭遇尴尬
节假日制度调整后,不少人的出行选择随之改变。
最具说服力的事例出现在2008年,在这首个“瘦身”的“五一”假日里,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5月1日至3日共接待游客894.07万人次,同比下降24.45%。
此外,出行线路也在朝着中短途靠拢。
国家旅游局今年“五一”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显示,国内短、中程旅游最受关注,出境短线游高位运行。人民网报道亦指出,中、短途游成为“五一”假期游客出行的普遍选择。
与此同时,交通拥堵、景区“超限”等问题在这个假期里也再次凸显。
据新华社报道,4月3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290.7万人次,超过2015年国庆假期创造的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1253.7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而“新华视点”记者在北京、安徽、浙江、山东等地旅游景点采访发现,一些景区节假日多次超出游客最大承载量,另有一些景区接待游客量虽未超限,但游客反映拥挤不堪。
道路拥堵、景区爆满等情况的出现虽不能和假期缩短直接挂钩,但出行窗口变窄、选择余地变小的现实不免招致抱怨。
事实上,“五一”小长假遭遇的尴尬在两个月前已显露端倪。
据澎湃新闻3月10日报道,来自旅游企业的信息显示,2016年“五一”旅游市场,“拼假”再次成为关键词,预计60%的旅游者需要通过拼假实现旅游计划。
一位华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告诉澎湃新闻,这个“五一”假期,为了能在安徽老家多做停留,她又额外请了三天假,为自己拼出一个六天的小长假。
另有一名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在“五一”期间赴浙江安吉、临安参加登山活动,活动持续3天。为了准时出发,她在4月29日下午向实习单位请了半天假,5月2日回程时却碰上大雨、堵车,直到深夜才赶回宿舍。
“拼假”、“请假”皆不容易,这也让“‘五一’假期恢复七天”的舆论再度涌现。
2016年5月1日,北京,香山环卫工1天需要工作15小时才能清理完游客留下的垃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度呼吁恢复长假
早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就提交了一份建议:修改《全国纪念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第二条第四项劳动节假期的规定。
蔡宁在建议中谈到,全年仅有春节和国庆节两个7天长假,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我国假期存在天数偏少,季节分布不均等问题,并建议将全年的法定节假日增加至12天,恢复“五一”劳动节的七天长假。
他指出,原来的“五一”劳动节七天长假(含两个周六周日)变成了3天小长假,这样,人们出远门时间不够,最终导致城市周边景区陷入人满为患的尴尬境地。
在全国两会上呼吁恢复“五一”七天长假,蔡宁并非首例。
在他之前,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戏曲家协会副主席侯露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曾呼吁恢复“五一”七天长假,此外,她还提议春节假期延长为10天。
侯露表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应适当放慢脚步,给大自然休养生息的时间,给老百姓更多的时间读书、回归家庭。
此外,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也曾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吴鸿认为,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有限的今天,延长春节长假和恢复“五一”七天长假,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都有很积极的社会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在支持“恢复五一长假”的声音之外,亦有不同的声音。
因七天长假带来的持续且密集的人流量,部分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已向媒体表达过反对。
2016年5月2日,湖南长沙,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近凌晨零点,湖南长沙火车站人满为患,原本用于进出候车室的楼梯也有数百名旅客席地而坐。“五一”究竟该放几天,专家各持观点
2014年,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施行一周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2013-201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即《旅游绿皮书》),建议优化法定节假日安排,增加2至6天法定假日,以期恢复“五一”黄金周,加长春节放假时间,让老百姓能有更多共同的长假日,以便于安排与家庭、亲友共享旅游。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企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康化对澎湃新闻表示,“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七天长假更好。”
李康化认为,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有旺盛的旅游需求,但短缺的是时间,旅游需要把时间相对地集中起来。商业最终要解决供需匹配的问题,但是现在时间稀缺。所以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有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想出去旅游而出不去的供需不匹配问题,这就是当下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走的道路。
而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蔡继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针对放假时间短缺不足以支撑旅游这个问题,要看我国放假时间增加在哪里,是增加国家统一规定的法定节假日,还是国家着力于落实带薪休假,不断增加带薪休假的时间。‘有需求但是没时间’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决定旅游市场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收入,有收入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旅游的时间,时间并不是主要的矛盾。”
蔡继明是“取消黄金周”的推手之一。
“黄金周,不是我们休假的权利,是政府把我们的自由休息时间给集中起来,违反了人们正常作息规律。某种程度上,我们是被放假的。”蔡继明曾对《齐鲁晚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老百姓有自己的出行需求,加上在固定时间被集中放假,这成为人们被迫选择在黄金周拥堵的重要原因。
“对于国家来讲,黄金周是弊大于利,或者是几乎没有什么利可言。人们只看到一个黄金周有7天,各个跟旅游相关的经营项目非常火爆,收入增加也快,却没有看到平时出行的人次和收入。节假日几天的收入不代表全年的收入,这几天收入多,全年的话就平了,所以靠黄金周拉动经济是一个幻觉。”他说。
他指出,“不能让旅游部门用旅游业来‘绑架’我们国家的假日制度。”
关于“五一”长假恢复与否的讨论中,还有一种声音不能忽视,即“带薪休假”。
“怎么解决老百姓对长假的需求,又避免统一放假带来的灾难和弊端?唯一的途径就是带薪休假。”蔡继明曾如此表示。
所谓带薪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劳动法》中,对职工休假事项的原则作了阐述,但没有规定带薪休假的具体操作办法,而是指定由国务院制定相关办法。
蔡继明此前曾向媒体介绍,“我国带薪年假设定为5至15天,相比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天数很少,有的国家带薪年假多达一个月。带薪年假是一种最合理的制度,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假日总量差别主要来源于此。”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对带薪休假的具体操作制定规定。该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然而该条例施行以来,落实一直存在困难。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其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少企业还存在克扣工资、拒替劳动者交保险等现象,相比之下,要落实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带薪休假,难度可想而知,未来7年都未必能落实。“未来5-10年内,民众长假需求都需要释放,至少在带薪休假尚未基本落实的7年内,国人都需要多一个长假。”
“用早就出现而没有落实的、画饼充饥的带薪休假制度,来取代后出现的黄金周不是很荒谬吗?”刘思敏此前在采访中表示,实际上正是因为带薪休假没有落实好,才通过黄金周来满足人们对长假的需求。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