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线下活动|河流与摩天楼:城市膨胀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2021-09-30 16:54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城市里发生的故事,在公共空间和人的表情中留下痕迹。澎湃新闻摄影记者周平浪,在自己的拍摄项目“摩天楼”的简介中,这样说:

“上海的地铁计划,始于1963年浦东塘桥农田中的一系列实验。30年后的1993年,徐家汇到锦江乐园,五座最早的地铁站落成。再后来,上海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发展成超两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而它的地铁在第二个30年到来之前,成为运营里程全球第一、每天客流超过1000万人次、包括19条线路和459个车站的庞大系统。

   

作为交通工具的地铁,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相对固定的路线,视线两侧的广告牌位,使用者让渡了一部分权利,收获时间上的稳定和高效;作为公共空间的地铁,提供了更多人物场景的流动与连接。从礼让座位的规则,到舆论对是否应该禁止车厢进食的讨论,这种公共性触发了更为多样而复杂的社会交往,并得以容纳更多关于这种城市文明的集体记忆。

作为摩天大楼的基础,电梯纵向延伸了城市的空间,地铁则在横向上延展了城市的尺度。技术发展与当代文化的隐喻在同步构建。当汽车取代了马车,广播取代了早报,地铁的影响不仅在于一种高密度城市的生活样式出现,更在于这一深远变化中,我们共同走向的未来。”

  

城市不断刷新人的记忆。而未来我们又会如何想起自己当下所处的城市。眼前是早高峰与摩天楼,但旧日河流仍在脑海铺展。

摄影也许是城市景观的一种纪念物,而随着城市变高变大,图片池也在膨胀。

首届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城市共创”的机会,周平浪的这组图片,正在北京规划展览馆的主展场播放。这个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正可前往观看。其间还有来自其他规划设计机构、城市媒体的各种丰富展陈,可以让我们看到并思考,身边的城市是如何被营造出来的。这也是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系列活动之一。

而在展览的最后一天,即10月8日下午,我们请到长居北京的摄影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任悦,前来史家胡同博物馆,开启一场有关城市、图片与记忆的对谈,名为“河流与摩天楼:城市膨胀故事”。

欢迎光临。

    责任编辑:吴英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