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珠海航展|远轰露峥嵘:中国空军跨越历史性门槛(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21-10-02 20: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匹配国家战略目标

现在看来,2009年中国空军领导层在《求是》杂志文章中提到的“战略预警、战略打击、战略投送和战略威慑”四大战略指标几乎就是中国空军对于所谓“战略空军”的基本结构定义。空警-2000于2003年首飞,十年后运-20首飞,随着“轰-20”在今年浮出水面,中国空军已经在上述四大战略指标中的每一个都实现了平台突破。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将2021年称作中国战略空军元年并不为过。

运-20基础上可以衍生出加油机、预警机等战略空军所需要的特种飞机。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跨入战略空军门槛”也表明中国空军仍处于战略空军的初始阶段,与美俄这样的老牌战略空军相比,中国式战略空军仍然在平台体系和作战能力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战略空军,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执行国家战略级的空中作战任务,完成国家战略级空中作战目标的空军。对于美国来说,其国家战略等同于全球战略,美国空军必须是一支全球作战型空军才能满足战略空军标准;俄罗斯现在并没有覆盖全球的利益需要俄空军去保护,但苏联有,继承自苏联全球型战略空军的俄罗斯空军尽管严重萎缩,但骨架尚在,因此其仍然保有一定的全球作战能力;而由于中国周边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国空军当前的首要目标肯定是应对中国周边亚太地区的现实作战任务,同时对于跨洲际的域外干涉型力量具备有效的威慑能力,这就是中国空军现阶段需要承担的国家级战略任务。

作为亚太地区最强大的域内空中力量,中国空军在亚太利益攸关区已经拥有全域监控、全域投送、全域打击能力,“轰-20”一旦服役将则进一步填补了威慑跨洲际域外干涉型力量的重任。因此,在“轰-20”机队形成有效战斗力后,中国空军将能够执行国家战略级的空中作战任务,完成国家战略级空中作战目标——即在2009年《求是》杂志文章中提出的建设一支“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安全相适应”的中国式战略空军。

当然,在传统概念里,似乎只有具备全球监控、全球投送、全球打击能力的美苏(俄)空军才是真正的战略空军。考虑到中国当前在全球无处不在的经贸利益,未来中国空军似乎比现在的俄罗斯更需要一支全球型空军。如果以这个需求标准来看,目前的中国空军则在全球监控和全球投送两方面与美俄存在差距,全球打击能力是否达标则需要等到“轰-20”性能公开并形成战斗力后才有答案。

相对差距

除预警机外,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很难看到中国战略侦察机的身影。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退役后,美国仍然不断升级更老旧的U-2战略侦察机,同时搭档使用RQ-4“全球鹰”无人战略侦察机和RC-135战略电子侦察机,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特种战略侦察机执行特殊侦察任务,如RQ-170“哨兵”等等,这些机型构成了美国空军的空中全球监控体系。俄罗斯方面,类似U-2的高空长航时战略侦察机M-55尽管发展很不顺利,但并没有放弃;图-214R是苏联解体后俄军重点发展的一款全能战略侦察机,其最初定位与RC-135类似,主要用于电子情报收集,但现在的图-214R实际也具备极强的光学和雷达侦查能力。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无侦-7侦察机。

中国空军拥有的战术级侦察机型号繁多,其中以运-8平台改装的各类侦察型因常在任务中被外军拍摄备受瞩目,此外伴随中国近年来无人机的井喷发展,也出现了无侦-7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这样的准战略机型,不过中国空军目前只有一款真正的战略侦察机图-154电子侦察型,该型机装备数量有限,平台老旧,公开的资料也很少。

无侦-8侦察机。

全球投送方面,尽管运-20是一款性能相当好的大型运输机,具备一定的战略空运能力,但与美俄真正的顶级战略运输机相比差距明显。运-20约60吨级的有效载荷,及200吨级的起飞重量与伊尔-76差不多,略少于C-17。这一级别的运输机大约相当于C-5战略运输机运力和起飞重量的一半,而俄军最大的量产型战略运输机安-124甚至比C-5更大。中国目前是否有400吨级别战略运输机的发展计划还不得而知,在2018年5月举行的《中国大中型军用民用飞机发展高峰会》上,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曾表示,更大型的飞机制造还是需要看国家的需求,在航空工业的运输机领域,有着更大的决心以及信心!此前有消息称中国与乌克兰合作在国内生产安-124,中国企业还收购了乌克兰马达西奇航空动力公司,这也许本该成为中国拥有更大型战略运输机的一条捷径,可惜上述一切努力目前均已搁浅,当下的基辅政权并没有应对美国反华压力的能力。

仅有战略级平台,但没有形成足够的平台规模也是不够的。美国空军装备有超过200架C-17大型运输机,以及超过100架C-5战略运输机(含空军国民警卫队和空军预备队),在刚刚过去的阿富汗撤离行动中美国空军充分展示了其强大的应激性全球投送能力,尽管撤离行动的性质是反向投送,对投送能力的要求和考验却是一致的;俄罗斯空军则拥有140架左右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和26架安-124战略运输机,它们在叙利亚战争和纳卡战争中均有成功的境外远程投送表现。除上述机型外,美俄两国还拥有不少其他型号繁杂的老旧大型运输机作为运力补充。轰炸机方面,美国空军现役B-52H超过70架,B-1B已经开始退役,目前仍有60架左右,B-2现役21架,约150架洲际轰炸机里拥有突防能力的约80架;俄空军远程航空兵则拥有约60架图-95、16架图-160以及约120架图-22M,其中洲际轰炸机约80架,具备突防能力的轰炸机130架左右。

中国空军目前已服役的伊尔-76和运-20大型运输机具体数量不明。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以中国的工业能力和财力,一旦平台技术成熟,在短期内生产出足够本国所需规模的相应机型并非难事,唯一可能制约相应平台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还是发动机。如目前已在服役使用的运20仍然装备俄制D-30KP-2发动机,中航工业在今年才刚刚发布了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生产线建成的消息。而歼-10和国产“侧卫”家族重型战斗机之所以能在近年来迅速形成完善的型号谱系和装备规模,与国产涡扇-10及其改进型发动机的成熟和批生产是分不开的。

除平台建设外,中国空军与美国空军在全球任务能力上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可靠的海外基地网络。考虑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美国有本质不同,因此这项差距恐怕是永久性的。凭借分布于全球战略要冲的大量前沿及二线三线基地,美国空军首先保证了其侦查与监控平台的效能最大化,各类有人无人侦察机可以方便地在全球热点地区实施抵近甚至侵入式侦查,或者对热点地区的长航时大面积监控;其次,在海外基地支持下,美国空军即便仅靠战术或战区级平台也能够在全球执行大部分战略任务,如美军在越战期间发动的长达近4年的“滚雷行动”,基本完全依靠从泰国基地和航母上起飞的战术飞机执行对北越的战略轰炸任务;在1986年针对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中,承担主要攻击任务的则是从英国起飞,利用空中加油续航的F-111战区级轰炸机。即便是远程跨洲际作战的战略平台,其使用效能也因为就近基地的可靠保障,以及前沿部署战术平台的支持(如战斗机战场护航、侦察机提供目标情报、预警机、电子战机前出配合、加油机中途加油进一步延展航程等)得以更充分发挥。

随着空警-2000、空警-500等预警机的服役,中国空军的预警能力大幅提升。

苏联解体后,俄空军可资利用的海外基地大幅萎缩,不过近年来莫斯科正试图在某些区域恢复海外基地,如在拉美,俄军战略轰炸机可以利用古巴和委内瑞拉的机场;在中东,叙利亚的赫梅尼姆空军基地可以支持俄远程航空兵在整个北非、南欧、中东和近东方向的作战任务;莫斯科在亚美尼亚和塔吉克斯坦也均设有大型基地,可保障俄空军在近东和中亚的行动。

当然,解放军的其他军种可以分担相当一部分全球战略任务,如战略支援部队的侦察卫星可以执行全球监控任务,海军可以执行全球投送任务,火箭军和海军的战略核潜艇可以执行全球打击任务,但各军种的不同类型平台在执行同类任务时各有优劣,需要根据任务特点针对性使用。而本文仅限于讨论中国战略空军的发展。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