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现代人穿越回古代,能跟《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样滋润吗?

2021-10-03 15: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如果能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真会过得跟《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样滋润吗? 原创 团队作者 朝文社 收录于话题#寻秦记 1 个内容 #项少龙 1 个内容 #古代 5 个内容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1778,阅读时间:5分钟

历史提问

如果能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古代,

真会过得跟《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样滋润吗?

答:如果要问哪部小说堪称“穿越小说”的鼻祖,那必须是黄易的《寻秦记》。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里,这部脑洞大开的作品,也先后以小说和影视剧的形式红遍大江南北,作品里那身怀绝技“穿越”到先秦的特种兵项少龙,也从此吸引了无数眼球。“项太傅”那怀抱美人周游六国,一路吊打“战国名流”的风光生活,更叫多少年轻人心向往之。也正是从此以后,“穿越小说”迅速成为小说界的黑马,一部部有着相似穿越情节的名作脱颖而出,一幕幕“现代人享受古代生活”的剧情,更叫多少人充满了美好想象。

就连相声界也因此衍生出一票精品,特别是某“非著名相声演员”的代表作《我要穿越》,更描述了“穿越迷们”那不惜“跳河”“摸电门”“抹脖子”也要穿越的执着精神。仿佛不管在现代活得多悲催,只要“穿越”到古代,就能富贵逼人来,过上项少龙一般的滋润生活。那么这愿望,真有那么容易实现?

“穿越回古代”到底能不能“活滋润”?首先可以用出土文物来说话。比如1966年,考古人员在浙江兰溪的一座南宋墓葬里,发现了一条棉线毯。可别小瞧这么件“居家用品”,当时一下子就轰动了全国。因为这是至今为止,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棉制品遗物。要知道,唐代时的棉花,还只是花园里供人欣赏的名贵花卉,宋代时棉花虽能制成衣物被褥,却也是放进墓里的豪奢陪葬。穿越到那年头,想裹条棉被御寒?那都要看命。

也可以看看历史上一些出名的“炫富”场面。比如三国年间的魏文帝曹丕,就给老对手孙权得意喊话说“南方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也就是说南方的珍品荔枝,都比不上外国来的葡萄与沙糖(石蜜)。特别是今天我们日常能吃到的糖,放在那时候,就是天价进口物资,只有印度才产。中国本土的蜜糖也是不便宜,袁术兵败临死前,最后的愿望就是喝口加蜜的水。说古代人有可能一辈子没吃过糖?那绝不夸张。

甚至当时轰动西晋王朝的“石崇王恺比富”事件,好些细节让现代人一品,都能哑然失笑。富可敌国的石崇,冬天里竟然吃不上新鲜韭菜,只能拿韭菜根掺和麦苗冒充。后来北齐武成帝的一名妃子,倒是喜欢吃韭菜,但就为了供她吃韭菜,就要“岁费万金”。也就是说,今天从集上买几捆韭菜穿越到那年代,都能大大方方充个阔。

倘若穿越到《寻秦记》的背景年代,即战国年间。对于一位从现代“穿越”过去的“穿越者”来说,就算能如愿在那个年代身居高位。他的生活,也不是滋润不滋润的事儿,而是能不能熬得住的事儿。

就以最基本的“吃”来说,战国年间炒锅还没有发明,“炒菜”是没影的事儿,烹饪的主要手法就是蒸和煮,另外还有烤肉,加点肉酱就算美味。蔗糖的技术也没传进来,能吃到的只有蜜糖,而且多只在贵族宴会上。至于石崇拿来炫富的韭菜?汉代时种植才普遍起来。

说到韭菜,就更得说说当时能吃到的菜,也就是葵藿葱姜葫芦,我们今天熟悉的蔬菜,在那时一样都找不到。普通老百姓家吃菜,能用热水烫一下,那就算是好菜。至于主食?战国时代的北方,主食主要是小米,以《吕氏春秋》记载,我们熟悉的面食,那时也就贵族吃得上。

至于衣物?如前文所说,春秋战国年间,棉衣还遥遥无期,有钱人家能穿得上裘皮和丝绵,穷人家也就只能穿布衣,赶上寒冷的冬季,那就是苦哈哈熬。房屋也和今天没法相比。一直到汉代时,当时的北方平民阶层,还是多用茅草或木板盖房。甚至有些地方的穷人,只能挖洞居住。放在更落后的先秦年间,住宿条件也是可以想。哪怕最为豪华的住宅,让一个现代人住进去,恐怕也是各种不习惯。

当然要论最和“穿越者”健康有关的,还是先秦年间的医疗水平。即使比起不久后的汉朝来,先秦的医疗都可以说是极度落后。“望闻问切”的医疗方法,也只是在战国年间初步出现,无论诊治方法还是药房,都处于原始阶段,要到汉代时才有更大进步。而先秦的饮食、御寒、住宿等各种条件,也都意味着疾病的隐患。以这个意义说,哪怕在《寻秦记》里,项少龙能一路撑到嬴政称王,都是极不容易。

所以,幻想“穿越回古代过滋润生活”这事儿,哪怕真能赶上时光机问世,也不过是个不现实的梦。与其幻想过去,还不如好好把握当下,起码,好好享受即将到来的长假生活。

参考资料:《两汉社会生活史》《先秦社会生活史》《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原标题:《如果能让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真会过得跟《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样滋润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