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会议|醉猿故里酒味长:第四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

程能的
2021-10-01 15:50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千百年来,人们对酒或爱或恨,或誉或毁,在生理、心理、精神层面积淀了丰厚的意味,使酒成为精神之物。为了挖掘酒中丰厚的精神特性,重估酒的精神价值,以此塑造今日健康的饮酒文化,进而系统构建全球酒业中中国话语体系,2021年9月25日,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江苏泗洪,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江苏双沟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酒与哲学”学术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院长贡华南教授主持,双沟酒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耿忠祥先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承教授分别致辞。贡华南教授指出,酒与动物、人类之间具有天然因缘。双沟美酒不仅醉了远古的朋友——1800万年前的双沟醉猿,千百年来,也醉了徐偃王、苏东坡、陈毅等风流人物。耿忠祥先生指出,在哲学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深入人心,白酒行业尤其讲究生态酿造哲学理念。双沟诞生于洪泽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条件与地域环境的完美结合,赋予了双沟天然的生态环境,这是双沟酿酒的自然哲学。

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与会学者分别从不同进路深入挖掘中西方酒文化的传统。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酒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上海财经大学郭美华教授认为,在庄子的思想世界里,有着酒与醉意,有着梦与梦境,它绽出生存的开放性与天地的敞开性。安徽师范大学戴兆国教授从酒之化性与人之气性、酒之温性与人之理性、酒之醉性与人之狂性、酒之神性与人之灵性几个层面探析了酒性与人性的关系。上海大学袁晓晶副教授以现象学的方式考察“饮酒”,发掘“饮酒”所体现出的“乐感”特质,以此呈现出中国哲学中独有之“精神生活”之面貌。安徽大学郑楠博士从上古、中古、现代三个时代入手,讨论了在历史传统与哲学事件中,酒所具有的丰富文化意味。贡华南教授从中国哲学史脉络中梳理出了“醉”与“真”的关系,认为“醉”非日常之态,由“醉”而“真”既透露出对“真”之难求的深深无奈,却也由此开辟了一条不凡的思想道路。

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与社会制度中,酒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蜜林研究员从早期儒家思想出发,认为儒家一方面承认酒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必须以礼仪的方式对酒加以规范。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从礼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先秦时期各种礼仪中饮酒的“量”的问题。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从《仪礼•乡饮酒礼》出发,讨论了论古人的饮酒礼仪及其基本流程。茶与酒是人类文化中深厚悠远但属性迥然不同的两种饮食文化,华东师范大学潘斌教授认为这两种不同的饮食习俗、文化符号之间的冲突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环节,茶酒之间的二元紧张促进了彼此的自我革新与时代发展。西安交通大学钟治国教授考察了晚明社会状况,指出从参与士大夫阶层的精神活动、构建他们的精神世界而言,饮酒之风所发挥的深入、细微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复旦大学徐波副教授从佛教戒律角度,挖掘了饮酒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塑造的深层次关系。浙江财经大学程能的博士考察了先秦儒家孝道与酒的渊源、联系,阐明了酒对于践行孝道的功能性作用。

正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千百年来,酒与文人墨客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江苏社科院胡发贵研究员介绍了郑板桥这位“绝世风流”的人物,一生好酒,自称“酒痴”,其杯中的涟漪,透现出一位“好骂”名士的直面世相,更折射出一位绝世智者欲自由徜徉的自在宿愿。在中国社科院刘丰研究员看来,陶渊明是最伟大的中国诗人,酒也是陶渊明诗作中的一个重要意向和主题。虽然早在《诗经》《楚辞》当中诗酒就已经结缘,但只有在陶渊明这里,酒才真正成为饱含着思想的诗歌的主题。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认为,中国文人常常寓酒于诗,将文思哲理以酒诗来展现,通过酒诗来表达对于宇宙人生、性与天道的理解,展现出一种丰富而别致的诗酒精神。在明清士大夫的生活中,结社和诗酒唱和是许多人乐此不疲的风雅之举,西安交通大学常新教授深入分析了这些活动对于文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明初大儒陈白沙不喜著述,爱好写诗与饮酒。同济大学陈畅教授基于心学理论的视野,对白沙的诗酒工夫进行了阐述。同济大学谷继明教授以《水浒传》中数处饮酒叙事为例,细致地讨论了酒与人之血气心知的密切关联。上海师范大学高瑞杰博士将目光聚焦于《红楼梦》,认为曹雪芹将酒的意象亦贯穿作品始终,使酒成为了联结故事脉络、丰富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及故事走向的重要载体。

酒不仅在中华传统哲学与文化中打下了深厚的烙印,在西方哲学与文化中,酒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浙江大学王俊教授从现象学视野入手,认为醉酒状态既是对技术理性和现代社会机械化生活节奏的批判,也是对技术时代单线进步观下永恒时间的克服。中国社科院匡钊研究员在中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讨论了醉的积极与消极的两方面意义。在他看来,从消极的方面看,醉使我们从自我控制的日常状态中跌落下来,从积极的方面看,醉则提供给我们超越或扬弃日常局限的可能现实的功能。复旦大学吴猛教授阐述了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对酒与醉的态度,一改通常对于康德的刻板印象。北京师范大学徐克飞教授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与酒的不解之缘,酒作为马恩革命友谊的真实写照,以及马克思主义中的酒神精神。四川师范大学路强教授从事件哲学的维度去审视醉酒行为,他认为相对于自我的日常状态下的理性意识与秩序感,醉酒是一种断裂与意外,进入醉感状态的人是理性秩序的“例外状态”。

江苏社科院哲学所所长胡发贵研究员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这次论坛的文章有考据、有义理、有辞章、有诗文。正是在来自全国各地三十多位知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将酒文化与酒精神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黄晓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