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听我一句劝,社恐别搜威震天

2021-10-02 16: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也想去玩的 有间大学

据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消息,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国 80%的A级旅游景区都已开放。相关预测数据也显示,今年国庆节出游人数将达到6.5亿人次。

最火的目的地就是北京,原因也不难猜,新开的环球影城肯定贡献最大。环球度假区到底有多火?限流就是最好的证据。

朋友圈新晋炫富方式:国庆去环球影城。/人民在线截图

回顾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抢到门票的人,在朋友圈凡尔赛式地抱怨排队时长,没抢到票的人更惨,不光被迫取消行程,还要给前者的九宫格打卡照点赞。

看着小红书里大把博主都在晒魔杖和巫师袍,本以为在主题公园里,最出圈的会是哈利.波特。然而让众人意外的是,一次又一次登上热搜的,是反派威震天。

在此之前,威震天不光在整个环球IP中排不上名,关注度也远不及擎天柱。在电影里逐渐路人的它,周边的销量也表现平平。没想到,这个奄奄一息的配角如今又被盘活了,环球影城还是会玩。

威震天的火,分为三个阶段:怼天怼地话痨王→粉丝太多惹冲突→言语“粗俗”被举报。

游客对威震天竖中指,威震天发飙。/ 微博截图

排队和威震天拍照时,两女孩因插队起争执。/ 微博截图

网友表示,“碎嘴”威震天的视频能刷上一天。/ 微博截图

威震天走红后,前去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排队2小时,只为了被怼1分钟。回去还不忘发个小视频,标签就是#社牛威震天#。

其实说实话,在人才辈出的社牛界,威震天的尬聊水平连入门都算不上,距离初级社牛都还差点意思。

那么,真正的社交,到底长啥样?

社交牛逼症,审丑时代的产物

2021,社交牛逼症爆发之年。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叫“马牛逼”的人,在网友把他早年间惊世骇俗的行为做成合辑发布到视频网站后,这个让尴尬都觉得尴尬的博主,火得一塌糊涂。网友在弹幕中,将这类举止亲切地称为“社交牛逼症”。这一小众现象终于破圈,载入当代年轻人社交进化史册。

称马牛逼,为“中国网红鼻祖”绝不为过。/ 图源:B站up主@孤寂D晚风

有一定网龄的人,没有不认识马牛逼的。他能火,就是因为满足了看客的审丑需求。例如,在地铁上以极其嚣张的口气给“马云”打电话要8个亿、饭店吃饭时突然高呼“妈妈的味道”、教大家在公车里躺下戒毒等等。

因此,社牛在一开始风靡全网的时候,其实与牛逼无关,之所以叫社牛,纯粹来源于“马牛逼”的字面意思。

随后,沉浸式化妆、奶茶店唱歌挑战、大街俯卧撑等等行为又带火了社牛症。这些短视频里的社牛症,往往充满了夸张和滑稽的色彩。在社交场合中越是疯癫、荒唐、无厘头,就越牛逼。

可以说,初期的社牛,火得既土也俗。在当时,社牛在很多人眼中,不是什么“好词”。

这场审丑盛宴下,有人赚了流量,也有人输了底线。

社交牛逼症数次登上B站、微博热搜。/B站截图

后来,在媒体和看客的吐槽声中,这股风气收敛了不少。如今的社牛,透着一种“改邪归正”的味道,大家终于回过神来,原来“社牛和有病,是两回事”。

社牛,现在更多是指那些在社交场合能够表现自如、不紧张或胆怯的群体。

在人群中,他们也能够迅速分辨哪类人值得自己深交。无论对方有多难接触,社牛们都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类人与他人交往时,既可以照顾到自己感受的同时,也不会伤害到他人的情绪。对于社牛患者来说,社交永远都不是他们的目的,只是手段。

内向的社牛患者,有何不可

百度百科对于社牛的定义。/ 百度截图

看完了百度词条对社牛的定义,内向者表示委屈。社牛必须是外向性格?

还真不一定。

这种刻板印象,和“社恐患者都很内向”一样扯淡。

小时候,多少人因为一句“小孩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内向”,被家长强行要求“外向、活泼”一点,不然以后没出息。

又有多少人,因为一句“他这种内向的人,工作后肯定混不好”,开始刻意改变自己的性格,最终患上了诸如强迫症类的精神疾病。

就算已经有大把论文和研究结论为内向群体正名,但依旧有不少活在井底的人,乐此不疲地为内向人士贴上悲剧标签。

内向只是一种个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并无好坏之分。正如《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在节目中提出的“内向本来是种性格,在这个社会却变成了人格缺陷”观点一样,内向患者已经受到了太多不友善且不公正的对待。

观众对这期节目的评论。/ B站截图

内向者也有在社交中充满活力的一面,外向者也有不擅长社交的案例。只能说,在社牛圈子里,外向的人可能比例会高一点而已。

因此,不管你内向还是外向,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你都可以是社牛。

内向从来都不是人生不如意的原罪,“内向有罪论”该消停消停了。

说完了性格特质,再来说说社恐和社牛的区别。在做同一件事时,两者的表现可谓天差地别。

在外就餐时,社恐只会偷偷自拍,有人过来,会立马把前置调成后置,假装在给家族群拍食物照片。社牛看不下去了,自拍只会降低朋友圈的逼格。不管是不是用餐高峰期,都会抓来服务员,让其变为自己的专属摄影师。只要手机内存没有满,造型就可以一直不重样。

走在路上,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了,社恐只会莫名其妙地低头玩自己的手机,内心却无比紧张:千万别和我打招呼啊,我不敢和Ta对视。

然而,在面对喜欢的人时,社牛患者只会让对方更紧张。

看一下社牛和社恐的经典对比动图↓

《》/ 图源:微博@姐妹的唠嗑bot

也因此,在社恐眼中,社牛是会发光的。

而当 “社牛也能空气传播该有多好”的渴望铺满评论区时,如何能得上社牛综合征,成了每一个社恐都关心的话题。

社交牛逼症修炼指南

对于一个社恐患者来说,想成为社牛,有两件事千万别做:

1、沉迷所谓的社交技巧和励志演讲

2、学习社牛视频里博主的诡异行为

先来说说第一条。不是说这类内容就一定没用,只是说此类书籍视频看得多了,其作用就好似鸡血,只能给你注射三分钟的热度。

他们只会告诉你,一定要自信,就算你在全市排名倒数5%,上清北的决心也不能丢。至于具体怎么上?有信心就能上。

这两年复苏的励志演讲。 /短视频截图

过度迷恋励志鸡汤,只会让你在失败之后更加怀疑自己。青春期被鸡汤荼毒过的人不在少数,懂的都懂。

关于第二条,有些社恐人士在看过这类视频后,会误入歧途,认为社牛之所以能如此收放自如,都是锻炼出来的。如果我也尝试去公众场合做些出格行为,练胆来突破自己,说不定也可以变为社牛……

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社交圈子越来越窄,离社牛也越来越远。

向往社牛的人,其实是在向往“社交自由”,而获得社交自由的关键,是减少羞耻感。

这也是社牛与社恐在面对社交时最大的差别,即社恐的人,一般羞耻感较强,而社牛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羞耻感。

这类羞耻感,一是来自先天遗传,二是源于后天影响。

当你在小的时候,如果自己的某些需求非但没有被满足,反而被贴上了可耻的标签,这种羞耻感会让你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长大之后,这种羞耻感依旧会伴随着你,而这种痛苦会迫使你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只在意“我刚才是不是说错话了、表情会不会很奇怪、他没有回复是不是因为讨厌我”。

与此同时,他们经常会在社交中自我PUA:我刚刚结巴的样子真的是low炸了、脸红起来真的是土死了、为什么说话不敢看他的眼睛?真的怂爆了。

当代社恐心声。/微博截图

大多数社恐患者,都会站在社交制高点上审视自己,嘲笑他们自认为的缺点和不足。而这种习惯只会让他们在下次社交中,尽可能躲起来。

其次,《超越羞耻感》这本书谈到,如今的社会中,大家在各类影视剧、书籍以及广告的洗脑之下,成功的人似乎都以完美的形象出现,导致大家认为自己永远都“不够好”,这种意识在女性身上更为明显。

想要成为社牛,没有捷径,只有提升自我认同感,才能让你不再恐惧社交。

一句话、一本书、一个人也许能缓解你一时的社交焦虑,但是想要真正获得社交自信,还是需要努力培养羞耻感弹性、减少对抗羞耻感的防御行为以及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参考资料:

“社交牛逼症”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奶头乐,2021年9月16日,X博士

《超越羞耻感》,202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庆有望成史上最具性价比黄金周!北京成最火旅游目的地,90后出游最积极,2021年9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今日互动

你国庆去哪?

撰稿 | Jasper

排版 | Jasper

校对 | 杨 潮

*未标注出处图片来源网络

原标题:《听我一句劝,社恐别搜威震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