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学者梁鸿谈抑郁症:一定要勇敢地去寻求帮助

梁鸿
2021-10-09 14:47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近些年,由于抑郁症患病率越来越高,它成为了“世界精神卫生日”里最受关注的一种精神性疾病。

在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我们邀请作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梁鸿教授来谈谈抑郁症,并介绍一本有关抑郁症的书《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视频里的背景音乐中,有一首新歌《潜泳》。这是网易云音乐联合理想国,和歌手马頔合作的一首关于抑郁症的公益歌曲,将在10月10日零点正式上线。

抑郁症,只是一种正常的疾病,就像是心灵得的感冒,并非什么洪水猛兽。让我们正确地面对抑郁症,帮助那些不幸的患者“浴火重生”,走出阴霾。

学者梁鸿谈抑郁症(06:31)
现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的人越来越多,有纯粹生理性的,也有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梁庄里抑郁症患者的故事

我当时在写《梁庄十年》,跟梁安交流,当他说到他抑郁的时候,(抑郁)其实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对于乡村而言,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把精神疾病作为一个真正的疾病来看待,而是觉得像洪水猛兽一样,一旦得了就变成一个另类了。

我前几天还听到我的家人给我讲的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跟着她奶奶生活。可能从十岁左右,她就有点压抑,一开始不说话,后来到半夜就起来在村庄里面跑,可能也会有打人或者是哭泣、自残的行为,(再)后来就被送到我们县城的一个精神病院。其实我听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最让我沉重的还不单单是这个女孩子生病,而是家人对她的态度,觉得她一旦得了这个病就是治不好,家人对她几乎处于一种放弃的状态。因为她太小,她不像梁安一样已经20多岁能够自救。她就住在精神病院里,而她自己本人又想回家,她父母还在外面打工,用打工的钱来支付她住院的费用。当时我就在问,她的母亲或者是父亲哪一方能不能回来照顾一下,但是没有,都觉得她已经得病了,已经这样子了。他们还是得挣钱去让她住院。当时听得我心里真的是非常难过,几乎可以说,如果没有人关注她,没有人去真的给予她家庭的或外部的援助的话,可能她真的就这样迷失掉了。

我朋友因抑郁自杀

我自己的朋友也有患抑郁症然后自杀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翻译家,他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一个人。我不知道他的精神压力、自我的封闭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让他走向这种极端的状况。

但是反过来说,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能够(让人)挺直腰身说,哎呀我精神上不太好,我需要吃药。我觉得这实际上就像感冒一样的。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任何人都有这样的困境时刻,我们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另外还有一点,在心理上,比如说朋友、父母、医生、心理老师,都是非常好的支撑,从另外一个层面可以让我们的疾病能够得到缓解。

如果说我们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变好了,当我们说某一个人生病,得了抑郁的时候,我们没有另眼相待,那么这个疾病反而不是什么了,它就是一个正常的疾病。

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剧照

年轻人抑郁了该怎么办?

尤其是年轻人,我觉得我们可能会遭遇到很多很多困境啊、艰难啊,比如说被别人否定,比如说工作不顺,比如说爱情、情感不顺,它都会导致抑郁情绪。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一旦觉得到了某种临界点的时候,一定还是要勇敢地去寻求帮助。这个时候只有(靠)自己,没有别的办法。所以你不舒服了,你感觉没有快乐,你感觉很累或者怎么样,一定要去找医生、找朋友。抑郁,它是人类一个非常正常的疾病,和任何疾病一样,整个社会包括我们自身,都应该用一种非常正常的态度、正常的观念去面对它,尤其是如果你陷入到这样一种困境之中的时候,要寻求帮助,然后让自己精神强大。

把抑郁祛魅化

最近有一本书叫《正午之魔》,它通过很多案例来告诉我们,抑郁的社会状况、心理状况和整个疾病的状况。它里面就举了一个例子,说一对夫妻,双方都在因为抑郁看医生,但是彼此居然都没有告知对方,因为觉得羞耻。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启发,就是作为最亲密的夫妻双方,居然都不能够坦诚。整个社会都把疾病看作一种羞耻,这可能是一个特别让人思考的事实。这本书也通过很多的案例,很多的切实的讲解或者说解读,让我们知道抑郁到底怎么回事,也让我们把它祛魅化。抑郁是一种正常的、伴随人类很久的疾病。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读读这本书,也可以和身边的朋友交流,可能你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在隐藏自己的秘密,可能你自己就在隐藏你的秘密。其实没什么。

【延伸阅读】

《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

安德鲁·所罗门/著 屠彬、张哲/译,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0年10月版

这是一本极度个人化的书。作家安德鲁·所罗门一直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杂志撰稿,关注文化、心理学及公共权利方面的内容。写作本书,让他成为了“专业抑郁者”,有着30年抑郁症经历的他,在书中讲了自己的抑郁症故事,也让其他人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抑郁症患者的经历,有的相似,有的不同,有的则是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