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子屏幕”的虚拟与现实

2021-10-12 11: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Lover,摄影 ©李宸玮

2021届摄影专业毕业生最关注的热点话题都与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在创作手法上不拘一格,逐渐向研究型创作转变,既有直接纪实摄影强调的时代价值,也有诸如摄影古典工艺、摄影蒙太奇、手工书、交互设计三维建模、历史档案、虚拟现实等创作手法上的承袭与创新。

本期对话中三位摄影专业毕业生就作为虚拟视窗的电子屏幕展开。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研究生李宸玮直接拍摄在屏幕中呈现出来的社交媒体中的形象得到“肖像摄影”。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毕生雒扬昕探讨的是屏幕化生活和物质性身体之间的关系,反思当下屏幕化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吉林动画学院摄影专业的徐凯通过摄屏、拼贴、并置的方法,架构一个介于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空间,串联过去与现在古典摄影与当代艺术,表达景观社会中的世界认知过程。在对话中,他们分享了自己对电子屏幕和当代生活之间关系的看法。

Lover局部,摄影 ©李宸玮

春熙照相馆:在日常生活中,电子屏幕无处不在,虚拟视窗带给我们无比真实的视觉体验。你的作品探讨社交媒体中对屏幕里虚幻形象的迷恋你认为屏幕是虚无的吗?

李宸玮:我们很多需求,其实在今天的社会中是难以得到满足的,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现实条件的制约。这些需求是人的天性,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却是“不高效的”“不经济的”比如接触自然的需求,冒险的需求采集并获得的需求,追逐捕杀猎物的需求被认可被需要的需求,崇拜的需求,甚至爱与被爱的需求。从我创作的角度来看,电子屏幕是一种模拟的形式,它通过模拟满足了人类一些亘古不变的需求。人类很善于通过模拟来满足自己,可从来没有一种模拟的形式像屏幕这样有力,这种有力体现在它模拟的广度上,也体现在它模拟的深度上。它虽然是模拟但是它也是实在的,是模拟而非虚幻,因为我们人类的这些需求是现实存在的。

18~19世纪末旧巴黎,酒吧柜台。 ©徐凯

春熙照相馆:宸玮认为屏幕通过模拟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的种种需求可能是虚无的,但是通过屏幕呈现变得可感徐凯怎么看待电子屏幕?又是如何将电子屏幕与创作结合到一起的?

徐凯:首先我认为电子屏幕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是电脑屏幕手机屏幕或者电视屏幕等,都是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但是比起一般物体来说,它又是十分特别的,它具备一个与一般客观物体分离开来的特殊功能--显示或者说呈现。因为这个功能,它可以将现实中存在和不存在的各种不同事物句罗于自身而电子屏幕包括它显示的、呈现的一切作为一个整体又没有脱离客观物体的范畴。这样一来,对于电子屏幕所显示的事物,就有了很大的讨论空间和描述方法,它可能是虚拟的,几乎不占用现实中的时间和空间,但它又切切实实地被我们所感知切切实实地存在着。形象一点来说,我觉得电子屏幕像是一个具备了时间和空间属性的容器,是一个被掌握着的,被包含在我们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微型虚拟世界,它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客观的运行规律,当然也充满着自由的想象。

民居楼梯 / 游戏中拿破仑府邸的大厅楼梯。

旧巴黎街道店面橱窗模特 / 游戏主人公居所的装备陈列馆。

民居内部 / 游戏任务点二层大厅。

我进行《虚拟历史》系列的创作有些偶然因素2019年4月份,巴黎圣母院发生了火灾。而游戏《刺客信条:大革命》的制作团队曾经在巴黎圣母院做了两年的研究使用可靠的数据将完整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圣母院通过游戏地图建模的形式保存下来一时登上了热搜。于是我便下载了此游戏开始了虚拟的巴黎开放地图的探索。我本人从未去过巴黎,但在游戏过程中却觉得很多场景都一分熟悉正当我快要对这种熟悉感产生疑惑时,我眼前猛然浮现了尤金·阿杰特所拍摄的旧巴黎。

美国西部乡村。

山谷间的河流。

公路上的野兔尸体 / 我操纵角色杀死的狼的尸体。

草地、花、云。

亚当斯拍摄的防波堤 / 洛圣都海岸。

后来为了完成课堂作业,我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完成创作,其中就包括了《虚拟历史》系列我最早创作出来的一张作品,它的内容是塞纳河与巴黎圣母院。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断断续续地收集素材,完成了巴黎部分后续一些作品。然后,我开始思考这个系列继续创作的可能性,开始整理和筛选素材来源,美国西部部分就是在这种思绪下完成的。目前,我仍然在空闲时继续着这个系列的创作并考虑着全系列作品完成后的呈现方式比如回归屏幕

荧光森林 摄影书©雒扬昕

春熙照相馆:徐凯的作品非常有意思的是通过摄影回应历史,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虚拟空间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扬昕又是如何展开创作的呢?

雒扬昕:我关注的是过度使用虚拟通信平台(尤其是视频会议)带来的疲劳担忧和怠传的情绪其表现共同存在于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作品总体分为两个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与zoom疲劳关系较为密切,主要在于使用图像作为可视化的方式表达 zoom疲劳的相关症状、表现和影响。第二部分主要为数字化身体的表现。我在私人场所与公共空间中的屏幕中寻找人类存在的痕迹,包括直接的人类身体部位有关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感受方式等等并将这些屏幕空间中作为人的存在拍摄下来进行切片化的处理。

整部作品的基调是由物理逐渐向虚拟过渡的,也是我们从物质性身体走向数字化身体的体现图像本身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包括真实的物理场景生理疼痛数字化的虚拟身体、被分离切割的五官、被拉伸折叠的面孔,以及我们的感知方式、生活方式等等。这些图像本身之间并不存在非常强烈的逻辑性和关联性,而这样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屏幕信息的传递方式十分相似。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所能接触到到的来自各个屏幕的信息都是分散式的,碎片化的由此而产生的图像,自然也是非逻辑性的。同时也存在当下流行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元素,这些元素都是具有阶段性的,zoom疲劳也一样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而更改和消逝。

荧光森林 ©雒扬昕

春熙照相馆:直接拍摄屏幕的方式在当代摄影中也是常见策略你的灵感来源是哪里?

李宸玮:我的灵感是来自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Wolf)以谷歌街景为拍摄对象的作品“街景”(street view)系列。与普林斯截图的方式不同沃尔夫采用的是直接拍摄屏幕。我通过拍摄屏幕中的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得到了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图像。近距离观看时,带有陌生化的抽象感受距离稍远时才能看到完整图像。这种形式也契合了社交媒体的某种特性:“天上的星星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它们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社交媒体中的迷恋现象,正是因为迷恋者和被迷恋者两方对于社交媒体自我呈现掌握能力的不对称而产生的,而这种不对称也正是在两方的距离之中才得以成立,所谓“距离产生美”,距离也就产生了迷恋现象。

远看我的毕业作品时,是让人着迷的富有魅力的形象,这时候距离是存在的对应着社交媒体中的状态近看我的照片时,会注意到的是形成图像的物质属性,这对应着距离的消失也消解掉了迷恋现象。在形式上这样的拍摄形式有直接摄影的气质,又可以契合我的主题-社交媒体以及迷恋的特性,这是沃尔夫的作品给我带来的启示。并且选择拍摄屏幕还有另外一个表达上的便利,就是很容易让观众意识到我的拍摄对象是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中的形象很多也来自现实世界的摄影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也是现实中自我呈现的延伸所以怎么能让观众很直观地意识到表现的对象是社交媒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普林斯的方法是连带着社交媒体中的互动一起截图,但是我不想选择这样的方式,我想从更基本的形式层面就能让观众认识到拍摄的对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而不是现实世界于是我选择了拍摄屏幕通过对屏幕的物质属性表现,来向观众明确我的拍摄对象。

荧光森林 ©雒扬昕

春熙照相馆:不管是截图还是拍摄屏幕都是图像的图像。你们如何理解摄影和创作?

雒扬昕:我认为摄影是一种寻找答案的方式。创作是以切片的方式在现实空间中获取屏幕当中的图像。这些屏幕或来自手机电脑等私人场景,或来自镶嵌在城市空间中的公共区域。对于二手图像的再创作和再利用在摄影领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议题无论是重构还是创作,始终都是为自己的作品叙事而服务。创作的过程即是在用摄影的方式寻找关于某个特定问题的答案。

李宸玮:我认为摄影媒介本身就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它作为当代艺术生产工具的优势,我们应该拥抱这种联系而非切断它。我的作品更多是一次提问,一个关于我们当代生活的提问。我对于如今移动互联时代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鄙夷也不推崇,这种生活方式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这里我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它呈现出来。

徐凯:对我个人创作而言,摄影和诗歌一样是我的一个表达出口,但摄影像是呼吸,诗歌是吐气。摄影的创作要借助现实中的存在,更需要“我与物”的平衡。从根本上说,我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对客观世界虚拟世界和意识世界以及它们的构建过程的思考。

原标题:《“电子屏幕”的虚拟与现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