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在干什么?

2021-10-13 1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熊掌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熊掌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54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日本公司经营的南满铁路的一小段,并以“受到中国军队袭击”为借口,发动了对东北的全面进攻,这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九一八”事变。

众所周知,驻扎在沈阳及东北各地的东北军接到了上级“不许抵抗”命令,被禁止武力抵抗关东军的进攻,导致十几万东北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垮了下来,让关东军只遭遇到部分抵抗,大致顺利的占领了东北全境。

◎ 1931年9月19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全市遍贴关东军司令部布告,编造所谓事件真相的谎言。图源于微博@看老照片

人们也同时注意到,东北军的最高统帅、当时的国民政府海陆空副司令张学良却不在自己的大本营沈阳。

九一八事变发生三个月后,上海《庸报》登出一则消息,说作为东北之主的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当晚之所以没有任何反应,是因为当时他身在北平六国饭店的舞厅和知名全国的电影明星胡蝶跳舞。

消息一经刊登,张学良立刻就被全国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有文人在报纸上刊登打油诗痛骂他:“赵四风流朱武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那管东师入沈阳。”这首打油诗流传极广,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坐实了张少帅沉溺温柔陷阱、丢掉祖宗江山的花花公子形象。以至于几十年后,沈阳的大街小巷里仍然流传着张学良爱美人胜过家乡父老的传说。

《庸报》的消息当然是记者编造的。制造假消息博取眼球,不仅仅是网络时代才有的现象,自从中国有新闻报纸的那一刻起,制造政治丑闻和桃色绯闻就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两个手段,编造东北王张学良为了美女不要江山这样的大新闻更加是文人们趋之若鹜的事情。

◎ 后来人不仅编造蝴蝶与张学良的段子,更是编造了戴笠与蝴蝶的传说

然而这样的假新闻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胡蝶在事后备受舆论指责,更有小道消息说张学良为了和她拉近关系,曾经汇款十万元给她云云。实际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候,胡蝶本人并不在北平,而是跟随电影摄制组在天津拍戏。

根据后来张学良侧近人的回忆,张学良在当年六月得了伤寒症,一直在北平协和医院疗养加治疗。九月十八日当晚 ,张学良夫妇与民初政治家何东爵士一起在前门外的中和剧院听戏,剧目是梅兰芳主演的《宇宙锋》。根据时人的回忆,戏唱到一半时有人前来报告张学良,沈阳有长途电话打来,张学良于是匆匆离去。还有一种说法是张学良当时并不在中和剧院,而是在同位于前门外的华乐剧院。

无论如何,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携夫人在前门外的剧院听戏这一点,应该是比较真实的。

◎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沈阳各主要建筑

但我们同时也可以确定,作为东北王的张学良当时确实是在北平而非东北军的大本营沈阳。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1928年张学良主持东北易帜,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说起。

虽然话提从头是啰嗦了些,但只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就不难明白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动因,张学良下令东北军不抵抗的原因,以及东北军迅速溃败的根本原因。

◎ 国民党第二次北伐的三个主要领袖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合照

1928年,蒋介石国民党军发动二次北伐,北洋政府海陆空大元帅张作霖抵挡不住国民党军队的凌厉攻势,仓皇从北平出走,返回老家东北,并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接任大位的少帅张学良是新一代军人,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主政东北仅仅半年后,就接受了蒋介石开出的条件,将北洋五色旗换成了国民党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 《全国大统一告成 奉吉黑热昨晨易帜》

东北易帜的成功,代表着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达成了中国的完全统一。然而蒋介石此时面临的麻烦其实并不比未统一时少多少。

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并不是南京国民党政府一家的胜利,而是南京中央、西北军、晋军、桂军甚至包括东北军等几个新军阀的共同胜利。这些在北伐前后陆续投靠蒋介石南京中央的军阀像旧军阀一样把持地方税收,控制地方政府运作,豢养着远超自身财力所能承担的庞大军队。

根据国民党政府统计,全国统一后,中央和地方各军阀军队合计84个师,220万余人,为了供养这些军队每年必须花费8亿元。而国民党中央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仅有4.5亿元。

严峻的财政形势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果断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和裁军。然而唯有裁军这个问题是各军阀所不能接受的。

1929年3月,桂系宣布反蒋,5月,西北军首领冯玉祥也宣布反蒋。但在蒋介石武力进攻和金钱收买的两手运作下,两次反蒋战争迅速宣告失败。但是两次反蒋战争将各路军阀和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矛盾摆在了席面上。

11月,桂系再联合汪精卫拥护阎锡山为首领,在北平重组中央,唐生智、张发奎也表示支持。同盟联合反蒋的局面形成了。

◎ 1930年中国群雄逐鹿: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和冯玉祥

在这场南北对峙里,东北军一直保持着超然的态度。张学良对南京中央和地方军阀的公开态度是居中调解,希望各方能以和平方式解决裁军的问题。然而南北两个政府几个月的争吵和扯皮不但没能缓和局势,反而给了各方势力调兵遣将,筑垒屯粮的时间。

1930年四月,分属各路军阀的国民革命军第二、三、四集团军在千余公里的广大战线上向蒋介石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发起了进攻。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原大战”。

对于实力强大的东北军,南北双方都想将其拉入自己一方。反蒋联盟甚至未经张学良表态就将全国海陆空副总司令的名头按在了他身上。但张学良在战争爆发时却摆出一副两不相帮的中立姿态。

在张学良看来,蒋介石南京政府在面对各地军阀时拥有一定优势,比如有英美贷款支持,有强大的空军力量,有德国顾问训练的精锐陆军。但地方军阀也拥有不俗实力。晋军依托太原兵工厂提供的军火,拥有强大炮兵和一定数量的自动武器,桂系军队作风顽强,擅长山地作战。至于一马当先冲在最前的西北军不但擅长修筑工事,据守阵地,还拥有全中国最强大的骑兵,以及八列铁甲列车。

◎ 从1928年至1930年间,太原兵工厂的月产量为: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挺,冲锋枪900支,炮弹1.5万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阎锡山依靠这些武器装备,使晋军发展到30万人的兵力,并有余力高价出售武器给李宗仁、马鸿逵、马步芳等外省军阀。图为:1929年推出的晋18年式88毫米野战炮

◎ 中原大战前军阀割据情况

双方动起手来,中央军未必能有十足胜算。

战争初期的局势发展证明了张学良的论断,由于反蒋联盟准备周详,斗志高昂,战争开始不久就压制了人数和重武器都较少的中央军先头部队,接连攻城夺地。尤其是西北军的铁甲列车给中央军造成了惨重损失,甚至打伤了第一师师长徐庭瑶。

许昌方向,西北军击溃当面的中央军,烧毁国民党空军飞机12架,迫使对方退守漯河。但正当西北军攻势最盛的时候,国民党空军在一次空袭中偶然炸死西北军最得力的战将樊钟秀,极大打击了西北军的士气,导致西北军攻势顿挫,战场转入僵持。

趁着中央军主力在河南和西北军对峙,阎锡山晋军携数百门大炮渡过黄河进攻依附中央军的山东军阀韩复榘,将韩部击溃。几乎与此同时,桂系军队从广西三路进入湖南,夺取衡阳、长沙、岳阳等地,不过中央军随即发起反击,将丢失的领土大部分夺回,滇军又趁机袭击桂军后路,迫使桂军撤回广西。

在湖南取胜以后,蒋介石得以抽调南线兵力增援北方战场。国民党中央军在山东发起反攻,加紧攻击淄博的晋军,同时在青岛发起登陆从侧翼发起袭击。晋军被中央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迅速溃退回黄河北岸。

胜败原本是兵家常事,但是阎锡山败退后竟然一溜烟将队伍拉回了北平。让河南方向的西北军独自承担了所有压力。西北军领袖冯玉祥亲赴前线督促西北军奋力发起最后一次总攻,但仍然未能撕开中央军的坚固阵地。随后,中央军从三面大举反攻,西北军全线崩溃,一路仓皇逃出了河南。

◎ 在河南大战中被西北军击毁的国民党中央军“中山”号铁甲列车

在各方激烈厮杀的时候,张学良和三十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却在山海关之外“作壁上观”。

东北军对中原大战的立场分为两种,一种认为蒋介石在名义上已经统一全国,有了“大义”名分,东北军可以趁机出兵帮助他对付阎锡山,可以借中央之名扩充自己地盘。另一种声音认为,“吃高粱米”的东北人在心机上不能和“吃白米”的南方人相比,帮助蒋会吃国民党的暗亏,主张谁也不帮忙,保境安民。

张学良在南北两路游说人马的包围下一直不肯明确表态,但心里早有主张。

9月10日,在南京中央军攻克济南,开始占据战略主动权的时候,他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目前蒋介石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他虽不可信,但比起北方这些各怀异志的军阀的临时联盟,更是一个值得合作的对象。东北军决定投靠到蒋介石一边,派大军入关袭击反蒋联盟。军事会议决定先将东北军的精锐编成两个军合计10万人,准备“出兵关内,调停内战”。

9月18日,张学良通电宣布支持南京国民党政府,出兵武装调停南北内战。新败之余的北方军阀们自然无力抵挡这些蓄锐已久的虎狼之师,仅用了十多天功夫,东北军就陆续占领华北各个要地。

阎锡山和冯玉祥通电全国宣布下野,其部下分别被张学良和蒋介石接收和改编。这场被当时人成为“决定中国命运之战”的空前大战,以蒋介石南京政府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 蒋介石与张学良

当然,赢的最多还是还是张学良,按照事前约定,蒋军让出了所有黄河以北的地盘由张学良控制,南京任命张学良为全国海陆空副总司令,负责指挥辽、吉、黑、晋、察、冀、热、绥等八省的军队,并在东北军原有地盘之外,增加了察哈尔、河北两省和北平天津青岛三个特别市。

东北军的实力大增,又得到了北平、天津、青岛三个北方主要的税源地。张学良在北平设立海陆空副总司令行营,自己从沈阳赶赴北平,亲自指挥东北军进一步加强对新占领地盘的控制。

这个时候,东北军已经成为能够和南京中央政府平起平坐的势力。

从张学良抵达南京访问时隆重欢迎仪式也可以看出,蒋介石以十二分的热情态度来拉拢这位中国北方的新主人的。毫无疑问,虽然张蒋同盟暂时还处在蜜月期,但未来仍将迎来摊牌的一天。

这一点从东北军“重关内,轻关外”的军事部署就能看出来。投入关内的十万兵力虽然还不算东北军的多数,但却是东北军第一等的精锐。其9个独立旅是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东北军整军期间,由张学良亲自组织成立和训练的,全部装备东北兵工厂或日本进口武器,统帅的将领都是张学良侧近心腹,是东北军的战斗骨干。后来为了进攻叛变的军阀石友三,又从关外抽调3个旅和2个炮兵团合计40000余人进关。

◎ 1930年9月25日东北军第一军军长于学忠抵津时,当时要人到车站欢迎

而此时留在东三省的东北军虽然尚有16.4万人,加上非正规军接近20万人,然而从装备、训练、组织来说都完全不能与关内的东北军精锐相媲美,有许多部队甚至还是收编的当地土匪武装。而且这些军队中有7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驻吉林,一个骑兵旅驻黑龙江,仅有3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旅驻扎在沈阳附近。

这是一个面向苏联,背靠日本的战略部署。

张学良的部署自有其道理。尽管“接受外国援助”并不严格对应中国的每个军阀,但奉系军阀却的的确确受到日本在各方面的援助,反过来,奉系军阀也在一直为日本在东北的政治影响力和商业利益提供保护。坊间固然流传很多张作霖使用小手段对付日本人的段子,张学良和他的核心军官团也确实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情结,但在现实中,东北军却从未直接侵犯过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商业利益。

这一点和在北伐时屡次与外国发生摩擦的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形成鲜明对比。张学良有理由相信,不管他和新派东北军军官嘴上有多么“爱国”,日本政府还是宁愿选择他而不是蒋介石作为自己的利益代理人。

但是关东军却并不这么看。

从战后披露的资料来看,关东军对苏联即将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忧心忡忡,认为苏联将在很快时间内从农业国转型成为工业国,必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格局构成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蒋介石正在全力拉拢张学良,二者之间的联盟是否足以让张学良挣脱日本政府和关东军的控制,转而采取反日立场呢?

◎ 坊间关于张作霖抗日的小段子很多,其实张作霖受到日本各方面的援助并不在少数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军队养成了一种“制敌机先”的思维模式。其在甲午年向清军进攻,选在清军各支部队尚未完成集结,援军还在路上的时刻。在10年后对沙俄挑起战争,选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刚刚建成,俄军还没能向远东大量输送兵力的时刻。甚至发动珍珠港偷袭,也是选在了德国进攻苏联取得大胜,美英无暇他顾的时候。

在1931年9月这个时间点,东北军的精锐几乎全都在关内巩固新地盘,苏联在中东路事件后与东北军处在敌对状态,蒋介石的中央军则在大战之后元气未复。

这正是关东军梦寐以求的“制敌机先”的时刻,至于将扶植多年的奉系军阀当作对手,是不是涉及各种外交问题以及日本在中国政策的根本转向,则完全不在军人的思考范围之内。

张学良在九一八当晚接获关东军进攻的消息时,多半也认定关东军这次偷袭并非是日本政府的决策,而只是少数激进派军人的盲动,所以才没能下决心全面抵抗,因为他担心冲突扩大,会影响东北军和日本政府之间的实质同盟关系。

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经过甲午和日俄两场战争,“在合适的时候抢先动手”的思想已经深深刻入日本从政府到一般民众的思维中,即使明知跟现行政策和形势相冲突,也必须全力支持军队夺取胜利。

◎ 日军进入奉天(沈阳)城

在这种局面下,维持和东北军的关系已经远远没有“抓住时机夺取东北”这个目标来的重要了。而关东军顺利占领东北,似乎又给这种寻找时机抢先动手的思想增添了一笔有力的注脚。而关东军这次匆忙的“抓时机”,只有自己是获利的一方,对于日本政府和张学良来说都是吃亏的。

经过九一八事变,日本政府从民国初年就坚持的“支持北洋各军阀之最强大者”并利用其维护自己利益的对华政策已经完全破产,文人派政府的影响力和信誉都遭受严重打击,为军人权力的全面扩张扫清了道路。

在张学良来说,关东军的突然翻脸,将他从借助日本援助和蒋介石共竞天下的雄主变成了被日本人和蒋介石夹在中间的笼中困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风光无限的“国家统一之表率”的年轻少帅,就蜕变成了因为沉迷美色而丢失祖宗江山的丧家之犬。

这个结局,大概是张学良决定出兵参加中原大战时从未料到的。

(END)

原标题:《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在干什么? | 循迹晓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