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更新观察⑰|解放碑:贯通地上地下,构建智慧城市

2021-10-12 16:06
资讯 >
字号

了解重庆必须去渝中,去渝中就必须走走解放碑,这是大部分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都达成的共识。

以解放碑连通朝天门为中心线划圆,这枚镶在两江交汇处的大圆盘,近几年在智慧建造方面发展迅猛。依托移动5G技术,建设地下环道智慧交通体系,推行全国首家“DIY智慧银行”,实现全景VR场景运用……按照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要求,解放碑步行街已然走上了智慧化的转型道路。

智慧之下,一条条国际范的步行街蜿蜒其上,以最具时代气息的方式把城市地面切割得分外靓丽。

如今,凭借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人文科学环境,聚集百万级人流的解放碑被定位为重庆的商业高地和城市窗口。它既可以承载老重庆人的山城记忆,也可以满足新游客对国际大都市的丰富想象。

繁茂的商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引擎,聚集的人流也为这座城市带来活力,但背后也埋藏着交通拥堵等让日常生活卡壳的问题。解放碑创新思路,在城市更新的风潮下,利用过去的人防工程扩建地下环道,用地下的空间解决了地面的难题。

加载5G智慧,打通城市堵点

18栋亿元税收楼宇,700多家外资企业,10多家国际机构;洪崖洞、长江索道、“八一路”好吃街;中英联络处、韩国光复军司令部……解放碑一方面因着聚集的文旅商单位吸引了大量人流,另一方面作为老城区埋藏着交通拥堵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数量暴增,解放碑步行街时不时就会上演“围城”故事——上下班高峰,里面工作的人出不来,外面的游客进不去。“不少地方是单行道,运气好的时候从北区路到核心区都要堵个一两个小时,要是出个车祸,经常一堵就是半天。”感叹解放碑步行街的繁华之余,很多人也有过这样的抱怨。

去年,在商务部召开的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解放碑、南京夫子庙、杭州湖滨路、成都宽窄巷子、西安大唐不夜城5条步行街,被评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光环之下,为从根本上缓解解放碑区域交通压力,切实提升步行街的游览消费体验,解放碑街道充分利用过去的地下人防工程扩建地下环道,让隧洞实现平战时期的功能转换。

重庆人民防空洞,见证了重庆这座“山中城,城中山”的荣辱变迁。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惨无人道的大轰炸,顽强不屈的重庆人民结合地理优势,用最淳朴的手段开启抵御:挖隧道。从1938年开始,挖建了一条横贯老城区南北东西的超长隧道,隧道总共有13个出入口,可容纳40000余人,被誉为“当时世界各国伟大的都市防空工程”。

如今,世界迎来和平,重庆迎来发展,防空洞作为抗战手段已成为时代记忆,当下,在城市更新中,它又焕发了新生机:有的被用来开建火锅馆,有的筹办展览……

而解放碑街道,创新手段,利用人防工程修建环道,贯通地上地下,打通车库与车库的连接,让车库也成为道路的一环。

据了解,地下环道位于解放碑步行街核心区域,全长约6.3公里,采用了“一环”“七联络”“N连通”的设计理念。其中,“一环”指一条单向双行循环道;“七联络”包括三进三出和一条双向进出道;“N连通”即通过多条地下连接支洞串联26个车库,可提供近2.1万个车位,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对环道车流量以及各停车库车位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分析,科学管控环道车流,为进入车辆自动分配停车库,智能引导快速停车。

截至2021年9月25日,已累计车流量为340万余台次,月均车流量为64233台次,单日最高车流量为4738台次。据数据测算,环道的开通至少可以减少地面约30%的交通压力。

目前,环道一期、二期工程已于2017年3月开通运营,运行范围起于临江门北区路佳家玺旁北区路地下道入口,止于五一路帝都广场车库入口,全长约4.5公里。三期工程计划2022年10月完工。

“不断增加的车流量和使用率,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中国移动的5G加持。”重庆解放碑地下环道综合管理处主任孙可潜介绍,“2019年前,因为导航不够完善,仅靠指路牌,在那个封闭的空间里面,人很容易丧失方向感,我自己去体验都走错了几次路,差点绕不出来。”

2020年,依托移动5G智慧,环道实现高速网络覆盖,为智能管理和智能导航提供契机,在地下50米的隧道,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设备都可接入,从室内到室外也能及时切换并无缝衔接,不用担心网络卡顿走错路。等到环线全面贯通,即使开个小差走错路,也可以根据指示快速回到原点。

如今,从临江门北区路地下道入口进入环道,分分钟就可以直接到世贸中心、英利国际。可以说,环道交通体系的搭建,不仅极大程度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更起到了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及城市形象的作用。

持续探索,构建更安全的环道交通

与江北嘴的灯光秀带给人的震撼不同,解放碑步行街的夜景别有一番意趣,星罗棋布的景点在地面织成一张如钻石般闪耀的网;而地下,同样也有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网,以智慧、高效、安全的方式为地上的闪耀之网服务,共同托起人们对智能、繁华、时尚的追求。

毫无疑问,解放碑地下环道的5G智能系统是其中的代表,但对于地下环道运管平台来说,搭建这样一张网络并不是重点,重点工作依旧是维系环道的运管安全。

“平台创建之初,我们也到中梁山隧道、秦岭隧道做过一些参观和交流,但能切实运用到重庆的并不多,因为隧道情况不一样,他们大多是一个进口一个出口这样的常规隧道,而解放碑地下环道情况则更复杂。”像解放碑地下环道这样大规模、多线路的地下交通隧道在北京、深圳这样的一线大都市都没有运管先例,孙可潜认为解放碑地下环道的运管之路,恐怕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特征持续探索。

作为全市重大基础设施,解放碑“智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环道目前采用“人工+智能”的运维管理模式,以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式管理环道的日常运行。

据悉,地下环道运管平台搭建了智能运管、智能监测、智能消防等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远程监控环道结构安全、设备状态、交通状况等情况,实现对火灾、交通事故、安全隐患等问题的自动示警、及时发现、快速响应。

从道路交通指示灯、测速牌、违法拍照电子警察、广播语音提示、基础消防设施的部署,到与交警支队监控指挥中心的对接,运管平台围绕地下环道安全的方方方面展开着事无巨细的工作。

但目前的工作对孙可潜来说,仍旧处于提升优化阶段,“更加智能”才是孙可潜对环道运管平台未来的发展定位。“下一步,平台或将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实现环道的一比一线上还原,为真实的决策提供依据。 ”不同于平面的设计图和塑料模型只能看到局部的情况,数字孪生模型是三维的立体呈现。

一切都需要时间和数据的积累,服务民生的智慧绝不是凭空想象,或许走得慢一点,但每一步都踏在实处。

未来,地下环道运管平台将紧抓解放碑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的重大机遇,进一步优化环道建设方案,加速环道三期建设进度,将覆盖面积从0.92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日月光、十八梯、九尺坎等片区地下车库都会被纳入环道,还可串联朝天门、解放碑、十八梯沿线文商旅资源,推动地上地下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让城市畅通无堵点,市民、旅客出行无痛点。

    责任编辑:任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