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丨@学生及家长,谨防电信诈骗“云课堂”开讲啦

2021-10-12 1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3个:

了解电信诈骗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提醒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一、电信诈骗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或伪造各种合法外衣的形式达到欺骗的目的。

2016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就已经触犯刑法,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所以我们需要明白,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刑事犯罪。

特点:

一是调查取证难。电信诈骗犯罪通过通信工具与受害人联系,双方没有面对面接触,受害人只知道嫌疑人的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这些还是嫌疑人指定的,会增加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难度。

二是作案方式信息化。一般通过互联网、网络电话等技术手段,批量群发短信群拨电话,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然后通过网银在短时间内多张卡转存,再利用ATM机分散提现。

三是作案形式集团化。通常都是团伙作案,并且窝点、工作室都设立在境外。

四是作案目标广泛化。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受害面广。

二、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

1.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植入木马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会告诉我们,通过“扫描二维码,领取购物红包”等方式诱使受害人扫描二维码,进入了含有木马病毒的网站或者是下载了含有木马病毒的APP。不法分子通过木马截取手机短信,更改支付宝密码,窃取了支付宝内的余额。所以,不要见码就扫,也不要下载未知的APP。

2.利用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

不法分子会使用改号软件伪装司法机关办公电话,冒充公检法的人员给大家打电话。

大家需要记住的是,公检法机关是一定不会要求大家提供个人的银行卡号密码或者短信验证码的。

3.冒充客服、运营商发送含有钓鱼网站的短信进行诈骗

● 伪装客服。不法分子伪装成银行客服、淘宝客服、铁路客服,声称淘宝买的东西出问题未能发货可以帮忙退款、或者某个班次的列车要退票,以此为由,发送含木马链接的短信,诱骗大家点开链接,进入钓鱼网站,受害人在钓鱼网站中输入的银行卡、密码等信息,不法分子都可以从后台获取,然后就可以登录大家输入的网银。因为转账是需要短信验证码的,骗子会再诱导我们说出短信验证码,从而实现资金转移。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告诉陌生人,短信验证码。

● 冒充运营商。不法分子冒充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通过“伪基站”把号码改为10086,群发话费积分兑换短信。短信中含有钓鱼网站链接,这个网站通常做的和移动、联通的官网很像,或者诱骗受害人下载安装一个带有木马病毒的App,这个APP通常也和我们移动、联通的掌上客户端很像。一旦受害人输入了银行卡和密码,不法分子都可以从后台获取。

所以我们必须知道,运营商是不会要求提供银行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收到此类短信应高度警惕,可以登陆官方门户网站或拨打比如移动10086、铁路12306等官方电话了解情况,不要随意点击陌生网址,更不要轻易安装客户端。

4.冒充亲友、班主任通过QQ、微信进行诈骗

● 冒充亲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亲友或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所以要加强QQ、微信的账号保护,QQ聊天过程中提及汇款,一定要通过视频或者电话的方式核实好对方身份,再转账。

● 冒充班主任诈骗。不法分子加入家长群、学生群,伪装成班主任的QQ或微信,以收缴学费、课本费为由,收取学生家长转账。

所以,这种情况下,要加强班级群、家长群内的人员管理,开启加群验证。

5.网银升级、实名补录方式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利用改号软件,伪装银行号码发送“密码过期”、系统升级、身份认证过期需要重新激活等信息,并提供钓鱼网站链接。当持卡人信以为真,登陆该网站,输入相关身份证、网银账号、密码、动态口令等信息后,卡内存款随即会被转走。

所以,我们不要去点击这类的不明链接,并且在登录银行网站时,最好直接输入银行网站地址,避免通过搜索链接进入冒牌网站。

6.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中奖提示信息,然后让我们先行缴纳税费、公证费、手续费,反正就是先让我们转账,然后他们再把奖金转给我们,从而进行诈骗。

所以,如果要求先支付保证金、稿费、税款等百分百都是诈骗,请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电信网络诈骗漫画▼)

三、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首先,是如何识别电信诈骗,用一个公式就是,无法确认身份的人,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无法面对面接触的沟通工具,要求你转账、汇款的,大概率是诈骗。请大家不要轻易相信。

防诈部门也有总结出了“十个凡是”:

●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 凡是要求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 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先交钱的;

● 凡是自称“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 凡是索要银行卡账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的;

● 凡是要求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 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

● 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 凡是承诺能代办各种银行信用卡的;

● 凡是各种借口引导你在英文界面操作ATM机的。

这些,一律是诈骗!!

当我们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短信时,我们要牢记“三不一要”:

一是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保持谨慎、冷静,多思考。

二是不透露。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密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如有疑问,应向官方核实,这个官方应该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官方信息,比如官方网站、官方电话、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等,而不是骗子提供给我们的指定电话或者指定网址,如果拿不定主意,也询问老师、家长、亲戚等,因为大家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社会阅历会相对少一些,所以遇到事情也多听老师、家长的意见。总之,就是少说自己信息,多核实,多询问。

三是不转账。在汇款、转账前,一定要多次核实对方身份,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四是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提供骗子的账号、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侦查。

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小帮手

为提高广大群众防骗意识,国家反诈中心制作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介绍了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揭露了诈骗犯罪手法解析了典型案例为大家进行了防骗提示一起学习转发!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开查看▼)

最后,向大家推荐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款APP里,有很多的电信诈骗的案例、法律法规、防骗知识等,如发现可疑的手机号、短信,钓鱼网站,诈骗APP等信息,可以在“我要举报”模块进行举报。

以上就是防范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啦,

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学业有成!

原标题:《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丨@学生及家长,谨防电信诈骗“云课堂”开讲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