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下山》:小尼姑与小和尚谈恋爱了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清涵
2016-06-23 10:2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思凡》、《下山》是昆曲里出名的两个折子戏,前者是旦行的本工戏,后者则是丑行必备的一课。讲了什么呢?小尼姑不堪佛门清规,思慕凡俗生活,私逃下山,途中与另一私逃下山的小和尚相遇,两人处境相同,愿望一致,于是结合。

两戏涉及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即出家人对男女情爱以及世俗生活的向往。没有说教,也不讨论道德伦理,两戏从人最基本的情感需要出发,为情和爱唱赞歌,被浓郁的“尚情”氛围笼罩。

舞蹈家赵梁的舞蹈剧场《双下山》,其灵感便来源于这两出折子戏。7月3日,作为赵梁“东方灵欲三部曲”的最终章,该剧将于上海文化广场登台。

《双下山》定妆照,空、本无、色。

赵梁以“戏中戏”的方式,将两部作品套在一起同时演。小尼姑色空与小和尚本无从相遇时欲拒还迎的试探、闪躲、追逐,最后彻底相爱,携手撕破袈裟,丢掉修行道具,双双走下山。

严格说来,舞蹈剧场《双下山》里只有两个角色,色空与本无。赵梁将色空一拆为二,由两个人分饰——剃发尼姑(空)是禁欲的,蓄发尼姑(色)是破欲的,二人形影不离,就像一对双生花,互为镜像,皆为小尼姑的本体。

为了强化这种镜像感,台上还出现了一面铜镜。色与空不时匍匐于镜前,对镜自照,做出相同却反向的动作,谁是谁的影子?谁是照镜人,谁是镜中人?赵梁并没有给出绝对的说法。

剧中人时不时还会口叼一朵桃花。春天桃花开,就像小尼姑与小和尚情窦初开,这种颜色粉嫩的植物,被用来隐喻人心的萌动。

《双下山》定妆照,身、语、意。

剧里另有三个不成为角色的演员——身、语、意,在佛经里,身、语、意分指人的肉身、表达和意识。三人就像护法神,来回在台上飘荡,基本不参与叙事,更像是氛围的调节者。

赵梁的《警幻绝》和《幻茶谜经》,均有女歌者央吉玛坐镇现场吟唱,歌者与舞者界限分明。《双下山》模糊了这种界限。身、语、意手持铜锣、罄、驼铃上台,既是舞者,又是乐手,舞动的同时敲击乐器,营造出一个声场。现场还能听到佛经、南音普庵咒,古筝与尺八之声,赵梁本人亦会上阵敲木鱼。

舞者李楠连续三次参演赵梁三部曲,在《双下山》里她扮的是色,戏曲演员董飞是“梅派”男旦的代表人物,在这里演的是空。身段优美,唱功不俗,董飞在台上亦会露一手,清唱《思凡》里的选段。

因为京剧净角演员裘继戎的介绍,赵梁结识了董飞。《双下山》最初的演出版本里,裘继戎扮小和尚,董飞演空,作为京剧、昆曲两个行当里的角儿,两人同台碰撞,很有一番意思。因为裘继戎最近要演杨丽萍的《十面埋伏》,小和尚这回改由舞者道吉加出演,其状态也更为舞蹈化。

《双下山》定妆照,空与色。

从《警幻绝》(2011)、《幻茶谜经》(2012)到《双下山》(2015),赵梁的东方灵欲三部曲始终弥漫着一种欲望,聚焦的都是痴男怨女。所有角色都被欲望推动着,牵引着,思来想去的,都是色与空,欲望、贪念、顿悟和放下。

《双下山》里更多了一份对自由的追逐,上山还是下山?出家还是回家?太多人面临这样左顾右盼的选择。

“真正的自由,不是待在庙里苦修,也不是在红尘中翻滚着生活。真正的自由,是可以飞到天上去,也可以低到尘埃里。上山下山,如履平地。”赵梁这样解释作品的内核。

无论剧情、舞美还是色调,《警幻绝》和《幻茶谜经》走的都是华美、艳丽的路线,《双下山》素净得多,人物角色越来越少,架构越来越简单,“素”取代了“烈”。

寡淡,赵梁强调了这个词。就像水墨画,今天画人物,明天画花鸟,虽然都是水墨,但他的描述对象有区别,“我不愿重复自己。《幻茶谜经》给人的感觉很华丽,我下一部作品的定位,就一定是寡淡的。”

另外,《思凡》、《下山》里的小尼姑与小和尚,原就过着青灯古佛的生活,冷寂又单调,《双下山》的卖相自然也要跟着变化。

视觉和舞美一直是赵梁的强项。纵观他的舞蹈,你会发现他的作品里充斥了东方意境和古典美,形式感十足。《双下山》延续了这种节制的舞美设计,一座山,一尊庙,一轮圆月,足以造一个红尘之外的世界,每一帧定格也都足以做画。

初看赵梁作品的人,很容易被他的视觉打动。为了作品更容易被接受,他通常会给出一个好看的包装,“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美,无法抗拒美。所以不管怎样,我先把表象的东西做完整,让人从感官上感受到美,把人吸引过来。”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是纯视觉作品。他强调,真正的美是由内而外的,好的艺术也应该是立体的,外在美和形式感是他的手段,并不影响他内在表达的流失。

然而,要对人的欲望做出讨论并不容易,稍不留神,就会流于空洞和表面。有看过赵梁三部曲的观众表示,舞美、服装要做得美很容易,但内核要立起来,没那么简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