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雷雨天手机打电话容易招雷?真相可能和你想的大不一样

2021-10-14 1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小心被雷劈!雷雨天气,千万不能在户外打电话、玩手机!”

看到这个,你是不是小小紧张了一下,觉得自己似乎有过不少“无知者无畏”的经历。

别害怕,这其实已经是被辟谣好多次的谣言了。

答案是——“遭雷劈”与打手机关系不大,而与一些你想象不到的因素有关。

01

早在2013年《是真的吗》节目组,就做过实验,验证了手机不是引雷的导火索。

实验来到了中国电科院高压电户外场,这里可以制造最接近真实的雷电。

工作人员在户外空旷的地面上,均匀摆放了三个人体模型。其中两个身上没有任何金属,另一个手持接通了的手机。

一共20次雷击实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有11次雷击到了地面,有8次击中了两个没有手机的假人,而拿手机的假人只被雷电击中了1次。

(来源:网络)

实验表明,雷雨天气用手机接打电话,并不会导致“天打雷劈”。

西安交通大学飞机雷电防护专业实验室,也做了升级版实验,改变了实验假人不具有导电性这种不符合雷雨天气人体的实际情况。

实验人员在假人的头顶包裹了用盐水浸泡过的纸巾,增加导电性。

本次一共进行了50次雷击实验,结果表明持有手机和没有手机的模特,被雷击的概率是相同的。

02

其实,手机发射的电磁波与雷击的正负静电相互吸引短路放电,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我们了解了雷电形成的原因,就能帮助手机“洗白”了。

简单地说,雷雨天气天空中的积雨云在大气中不断碰撞,带有很强的电荷。

整体来看,云层上部是正电荷,下部是负电荷,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电压。

当电压足够大的时候,空气被击穿,出现剧烈放电现象,产生雷电。

而云层和地面发生放电的时候,喜欢“捏软柿子”,也就是谁距离天空近,谁容易导电就专门“劈”谁。

所以说,电磁波是不能引雷的,真正能引雷的是容易导电的物品。

为此,央视节目中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们给三个假人分别戴上墨镜、拿着雨伞、手持手机。

实验结果表明:拿雨伞的假人被击中8次,戴墨镜的假人被击中2次,拿手机的假人被击中0次。

实验再次印证:电磁波并不能引起雷电,反而容易导电的物品才会更加容易引发雷击。

其实,即使不懂雷电的原理,我们也很容易理解电磁波不会引起雷击。

因为在雷雨天气,无线电台、有线电台、雷达这些依靠电磁波传播信号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

真正会“引雷上身”的,反而会被我们忽视。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下雨天的时候别走在空旷的地方,不要在树下避雨,那是因为在空旷的地方我们就成了“最高点”,在大树底下,大树是“最高点”。

成为最高点,或者在最高点的旁边,这才是“雷点”。

03

今年7月份,浙江宁海一辆电动车在雷雨天不幸遭到雷击。车主是一名48岁女子,该女子当场死亡。

(来源:网络)

她的周围有很多正常行驶的车辆,按理说这些车辆是金属外壳,比电动车更容易导电,那么为什么车辆没事,反而电动车被击中了呢?

因为在那个场景下,骑电动车的女子充当了“避雷针”的作用。

避雷针的本质其实是“引雷针”,它的特点是高,容易导电,顶部尖锐,它通过一己之力把雷电引到地面,就保护了周围的人和物。

而全金属外壳的汽车,由于“法拉第笼效应”的屏蔽,车内电位差为0,所以她周边的汽车安然无恙。

如果骑电动车的女子是那个又高又尖锐又导电的物品,那么她岂不是就是那个避雷针了?

所以说,雷雨天气防雷的核心就是:不要成为那个制高点,当然,也不要在制高点下避雨。

这一切,与手机没有任何关系。看过我们为手机“洗白”的过程,也就更加懂得如何防雷了。

最后,给大家送上防雷贴士:

小贴士

1、雷电交加时,不要在空旷的户外打伞,甚至行走。

2、金属物品最好放到干燥的塑料袋中。我们身上的金属物品,可能为我们“引雷”。即使不是金属制品,身上的其他物品也可能因为被雨水淋湿,而变得导电。

3、不要在树下避雨,远离户外金属栏杆等物品。大树、金属栏杆等,在户外就是一个“避雷针”。

4、实在来不及躲避,记得双脚并拢抱头蹲下,减小两脚之间的电压差。

审稿专家

榕嘉 | 国家应急救援职业 培训师、高级工程师

内容制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