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4年的女孩是怎么靠公众号年入千万的?

2021-10-16 11: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P仔 青年横财发展会

“搞自媒体公众号到底能赚多少钱?”

这可能是大家每天看横发会文章时经常会有的一个疑问。

前阵子,我和公众号「人类关怀计划」的老板阿默在北京三里屯见了一面,聊了聊她的搞钱经历和公司状况。

一见面,阿默就递上了她的名片。我一瞅,嚯,这Title可够多的,龙母见了直呼内行啊。

△阿默有趣的小名片,这各类身份给我逗乐了

当我听完阿默的经历后,我是打心底里佩服她,这个94年的摩羯女孩,早就已经年入千万了,也在深圳买了房。

我是真纳闷,这人怎么对工作有着如此高涨的热情?她的金钱嗅觉怎么如此灵敏?她是怎么实现年入千万的?现在再做公众号,还能赚到钱吗?

看完阿默的自述咱就明白了。

在小学搞钱

我叫阿默,今年27岁,我的搞钱经历得从小学三年级时讲起。

大家记不记得,小学时校门口的小卖部很流行抠奖,五毛钱一次,能扣出来弹力球、竹蜻蜓之类的小玩意儿。

△小时候流行的抠奖,现在淘宝还有卖

后来,学校严令禁止学生去小卖部消费,被值日生抓到,所在班级就扣3分并通报批评。但赌博向来是人类的刚需。学校的“严刑峻法”只能阻碍需求,却不能扼杀需求。

于是我便搜集了之前买的小文具,又募捐了一批同学不要的玩具,抠奖小摊就在班里红红火火地支起来了。

最开始我还有点道德压力,定价三毛钱抽一次。后来同学见状纷纷效仿,最高峰时,班里有五个同学在做抠奖。

随着行业价格体系的混乱、竞争白热化以及小朋友的三分钟热度,我的生意彻底黄了。果然,此后全年级都陆续有人开始做抠奖,这生意也没啥赚头了。

不过,我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商机——江湖聊天室。

△江湖聊天室类似这样,所有游戏动作都通过文字来体现

在QQ之前,江湖聊天室在千禧小学生群体里刮起过一波浪潮。我把江湖聊天室的玩法搬到了班级里,只不过用口述代替了文字交互,一开始,游戏并不是盈利性的,先攒了一波玩家。

“王强,你决定对张宇发起攻击,你用了屠龙刀,张宇减少了40滴血。”

“赵明,你要开宝箱吗?好,你开出了宝物避水珠,能帮你躲开十次水系法术攻击。”

“前方洞穴迷雾重重,李平,你要进去探寻一番吗?”

同学们可以指定角色的初始样貌,比如“我想要漠北悍匪的样子”“我想要曹操的样子”“我想要飞天仙女的样子”……再画上血条蓝条、装备道具栏等等,大家就可以在草稿本上PK了。

草稿本就相当于初始版的服务器。

为了画不同的副本,我买了很多草稿本,藏宝阁、皇陵、大雁塔、山林、漠北、昆仑、蓬莱、龙宫、天庭、西天……

我还临摹了西游卡、水浒卡、奥特曼、神奇宝贝等当下最火热的IP角色,融入游戏后能丰富同学们的游戏体验。

起初我也没想明白怎么赚钱,直到班里一个家境殷实、花钱大手大脚的小胖子提出,给他的角色画一套好看的盔甲,他会给我两块钱。

我灵光乍现,变现方式这不就来了吗?我要像《热血传奇》一样卖装备!2块钱的定制费实属巨款,我特意用了金色荧光笔,给小胖子打造了一套霹雳黄金甲。

其他同学看到后,也想当人民币玩家,你五毛他一块的,纷纷充值。有人认领一个超梦当宠物,HP突破999,完全打不死;也有人直接在基地建起了塔防。

家境殷实的小胖子,已经拥有了当时影视剧里的所有武器。步惊云、东邪西毒、三界神佛都成了他的随从。为此,我还另开了一个“服务器”,作为他的武器库,因为他已经拥有几十艘航母了。

每到课间,班里可以说是“实体网游”经济的空前盛世。又是PK又是团战,人声喧闹、沸反盈天,老师路过还以为班里在开赌场。

我们大概玩了一个月左右,最高峰时,我单日交易额突破了50元。后来,我妈觉得这样影响学习,就把我的草稿本全没收了。

再后来,我还拿着父母单位里订的杂志来学校,租给同学看,一次5毛钱。里面大多是军事和体育类的杂志,消费主力是班里以家境殷实的小胖子为首的男生。

△比如像《兵器》这样的军事杂志,男生们很喜欢看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杂志的保管难度太大,损耗和弄丢的情况时有发生。弊端显著,不值得继续投入。

四年级前,我真的是“小学创业家”,后来转校,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变大,我就没再搞过钱了。

在高中搞钱

一心扑在学习上的我,在初三那年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考了宁波市的中考第一名。升入高中,我依然专心学习。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高中毕业时,我卖书赚了几万块钱。

高考完,青年朋友会把书扔出窗外,我觉得这个事太荒谬了,这都是大家三年辛苦记的笔记和文件啊,就这么扔了?我开始琢磨怎么把这部分资源利用起来。

我家里本身就买了很多教辅材料,我又从同学处挨个把书收了过来,把家里堆得满满的。

然后,我就在全市前五的高中贴吧里发广告卖书,大概是新书的对折价格。

全市第一的光环犹在,我们学校又是市重点,所以一时间询单量特别多,收来的书都卖出去了。

等我清完库存想再收一波书时,才发现收晚了,多数同学已经把书卖到废品站了。我捶胸顿足,感觉自己错过了几个亿。

其实我应该上来就搞个「夏令营致富计划」,多拉点同学,有组织地去收书卖书,可能一个暑假就能融上资了。

在大学搞钱

我在大一时就开始买比特币了。

当时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互联网潮人,他们都在鼓吹这个跨时代的新创举,我也跟风买了一点。

△阿默2013年发的朋友圈预言,就算加了这些先决条件,周围人还是误以为我加入了传销组织

除了生活自用的钱,我把打工赚的钱全拿去买比特币了,周围的同学朋友都极力反对,并很担心我的精神状况。

△知乎上的知名回答

我当时放进去了两千块钱,第二天变成四千块,我直接把钱提出来了。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感觉自己发现了这个世界无限刷金币的Bug。

最多的时候,我手里有十几个比特币,后来一部分被盗了,另一部分换了狗狗币这种山寨币。当时比特币最大的网站门头沟(Mt.Gox)跑路,我也丢了一部分币。

剩下的币我就慢慢变现了,总的来说还是赚了,大学阶段,我靠囤币莫名其妙赚了几十万。

2016年,我拿着这笔钱在老家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除了投机之外,我也去广告公司打工赚钱,学会了行业套路后,便开始自己创业。

靠新媒体搞钱

虽然去新媒体广告公司打工赚的钱可以忽略不计。不过,这份工作也把我带上了做公众号的路。

当时,我看微博欣欣向荣,发一条广告能赚几千块,我觉得这事儿有搞头,便混入那些营销公司的圈子,靠自己的文笔帮他们写点东西——写一条微博可以得几百块钱。

因为我写得很快,所以我赚得挺多。

大四时,我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几个月就从文案做到了项目经理,后来又成了合伙人。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我理解了整合营销是个啥、客户都在哪儿。

我在投放广告的时候发现,公众号的广告报价真贵,那时一篇广告报价七八十万,头部短视频博主全领域打包投放价是800万。

我一想,那我为什么不做个公众号呢?随即便创立了「人类关怀计划」。

2016~2017年是做公众号的好时候,当时我还在用碎片时间做内容,更新的频率很低。但那时候,只要你稍微做出一些有新意的内容,很快就能火。

公众号一共有三波机会:第一波是冷笑话精选就能涨粉,第二波是咪蒙的文字时代,第三波是精品图文、垂类趣味时代(看着就是一个新媒体越来越内卷的过程)。那时文字号已经非常饱和了,拼「内容」肯定拼不过,所以只能拼「形式」了。于是,我开始了条漫的创作。

做了半年「人类关怀计划」,广告商就慢慢找过来了。当广告收入大于我的主业收入时,我就离职全职做公众号了。

现在,我们公司孵化了「人类关怀计划」和「吓脑湿」两个条漫号。

2018~2019年是我们收入爆发的两年,也开始接新媒体代运营、H5制作、线下活动策划、营销投放、TVC/动画制作、综合全案营销等重活,公司从年入百万达到了年入千万。

但抖音的出现,瓦解了一个时代的玩法,整个公众号行业开始走下坡路。现在,公众号的流量被抖音和小红书分走了许多,客户投公众号的广告预算也没那么多了。

这是时代的趋势,在行业风口期,所有人都会低估时代趋势,高估自己的能力。所有的风潮都是一阵一阵的,在时代的机会面前,我们只有等待的份儿。

△阿默的创业心得

这几年,我在探索新机会,走访了很多公司,见了各行各业的老板,听了很多楼起楼塌的故事。

上个时代的既有成功者,多数会对新时代展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微博时代的人多数没法靠公众号赚钱,公众号时代的人多数也没法在抖音上延续成功。

每个平台都做好,很难做到,除非是成功的个人IP,比如李子柒、朱一旦。但个人IP,除了创始人本人出镜之外,孵化别人的风险也非常高。这是所有新媒体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阿默的朋友圈日常

做自媒体的优点是启动成本很低,一个人就能做,但缺点是天花板也很低,由个人时间决定了产能上限。

而且,新媒体的流量利用效率也低。比如你要做电商,除非你是跟消费主义垂类强相关的博主,一没价格优势,二没渠道优势,你很难和人拼。

△阿默的朋友圈日常吐槽

除非你再组一个电商团队,但这样成本就增加了很多。比如我们的条漫号,不是母婴博主那样强个人IP的垂类号,就不太适合带货。

我们也尝试过电商带货,但告诉你一个行业秘密——所有搞电商的文字工作者,最后都在上面赔过钱——帮人带货,感觉不收广告费亏了,拿不到渠道最低价;自己贴牌生产,卖自己的产品,基本都滞销堆仓库了。

所以,我现在想把新媒体的宣发能力,拿到其他行业里面尝试一下。

未来的搞钱构想

新媒体的能力在于吸睛的能力,也就是传播的能力。

这几年,我尝试过很多领域,外贸、文创、餐饮、新消费、区块链、艺术品、剧本杀……我想看传播能力放在哪个行业内能迸发出最大的价值。

△阿默把致富密码钻研明白了

我现在手里跑着几个业务,一个是数字艺术品项目,另一个是剧本杀的项目。

剧本杀依然属于文创赛道,文创赛道的业务都有一个特性,就是边际成本很高,没办法复制,能不能成为爆款就靠运气。

剧本杀行业比较早期,盗版非常严重,据说每卖出一本正版就会卖出四本盗版,也没办法维权。

但剧本杀也可以和小说或电影打通,我想试试看。

我最近对文创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发现,雇佣制度下的创作很难出好作品。

因为没有一个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在全职坐班交社保的状态下产出的,可能一个DAO(去中心化组织)才是未来的出路,大家一起努力完成一部作品,每个人的贡献度都能被科学地衡量与嘉奖。

生命不止,搞钱不停是我的座右铭。我喜欢去各个行业中,发现人们存在的需求,判断是否成立,能不能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来赚上一笔钱。

复盘成功案例→发现底层逻辑→自己上手做→通过现实反馈不断调整做法。或许这就是《地球Online》的最大魅力吧。

设计/视觉:LVV

原标题:《94年的女孩是怎么靠公众号年入千万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