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辉灿烂的唐三彩,比肩唐诗的审美高度

2021-10-19 18: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光辉灿烂的唐三彩,比肩唐诗的审美高度  原创 jojo 了不起的匠人

匠人:高水旺

“唐三彩,最能呈现大唐气象与盛唐文化的陶瓷器”。

听高水旺讲述他与唐三彩的故事

有点口述历史的意思

家史也是国史,四十年来浩浩荡荡伏线千里

唐三彩,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生发

时代审美的变迁

都绕不开“高水旺”这个名字

本期 了不起的匠人,让我们走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高水旺 的人生故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01

唐三彩&高水旺

记忆的重合

高水旺对唐三彩的了解像教科书那样精准,就算是那些他未曾参与过的,也因为上一代的讲述、环境的浸染而仿佛亲历。

他的讲述缓慢而清晰,在他的描述里,唐三彩不是一个虚化的艺术概念,更像是他在守护的某种珍宝,与他的生命产生深刻的连结。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

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高水旺唐三彩代表作

传统唐三彩的制作工艺,盛于唐,断代了1000多年,在近代,官方的重视和一批老艺人的共同努力,才跌跌撞撞的传下来。

上学的时候,高水旺喜欢往校办工厂跑,看父亲烧窑。研究窑炉的构造,看工人们是如何配釉料的,制作唐三彩的基本技巧,高中毕业的时候高水旺就已经了然于心了。

但是真正核心的技艺,传统的做法,也许只掌握在少数秘而不宣的人手里,并没有传承下来。

高水旺对唐三彩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毕业以后,高水旺开始了自己传统技艺的试验。他在家里自建了窑炉,骑着自行车带着编织袋,到龙门山山脚下挖点高岭土,回来再一点一点的试。

没有样品,就去捡服务站打碎的残片回来研究。弄个小秤,自己调配尝试烧制。用他自己的话说,失败的次数,一天也有几十次。

这种探索,被高水旺称为“高仿”,所谓“高仿”,就是选用最接近真品的原料,采用最接近真品的工艺,使器物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与真品丝毫不差。

02

一匹闯祸的马

三十年后依然能逐字背出的检查

“我叫高水旺,住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

我在1984年办了一个唐三彩陶器作坊,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都在。因为我的作品在销售中造成别人倒卖文物一案,我有责任。”

这是高水旺在1987年写的一份检查。

一匹马带来的祸事,事隔三十多年,高水旺依然记忆犹新。

以下为高水旺的自述。

那是87年的事。我当时做了一件唐三彩的马,在新盖的房子里放着。

有一天一个村庄的朋友来家里找我,他看到这匹马,和我母亲说我先把这匹马拿走,水旺回来的时候你和他说一下,就说有人要看。后来我母亲没跟我说,我是不知道的。

过了有三天,有一天凌晨2点,有人敲我门,说孟津县公安局的,问你是不是叫高水旺?我说是。他说你最近干什么违法事没有?我说没有。他说有一个案件与你关系很大,你要到公安局把事情交代清楚,就可以回来了。我就跟他去了。

结果他们让我填了一张拘留证,签个名字盖个指印就把我关了进去,一关就是4天4夜。

第5天的时候,警察说这个案子清楚了,因为你造成了一起倒卖文物案件,我们已经立案了,你要写份写检查。我说我有什么责任,我做了一件唐马,我放到家里了,我也没有销售,我就算销售也是合理合法的。

后来我才知道,我朋友拿去当真正的文物卖了好几万。

传统的唐三彩,这种技艺我又把它寻找回来了,但是给我闯了个大祸。

03

传统工艺的黄金时代

从传承到传播

90年代,南方市场开始青睐传统唐三彩器物。高水旺想,既然在传统上有优势,就专注做传统,这样把量产的空间留给乡亲们,他还是做他的传统工艺。

当时他做的一批北魏陶俑,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也被当成文物收购。关于这个著名的故事,高水旺不愿意多解释。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拿奖拿到手软。有关唐三彩最高规格的奖项,他都拿完了。而且是从90年代一直到现在。

2006年,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2008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高水旺唐三彩代表作

高水旺发现招工越来越难,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行。高水旺感觉到,非遗传承人并非是一个名号,更要真正的担起责任和义务来,把传统技艺给传下去。

他开始走进高校,给学生们上课,讲述唐史、讲述丝绸之路,现场演示唐三彩的制作过程。并盖了1000多平米的研学体验馆,定期组织学生们到厂里参观学习。

盛名已久,对高水旺来说,传承之后,是传播。

04

听高水旺讲

老艺人的故事

当问起高水旺,还在世的人之中最钦佩的人是谁,他遗憾的说,带他的师傅们大都不在了。但是有一位老匠人的传奇故事,小的时候听说的,一直记到现在。

以下为高水旺的自述。

说也是我们高氏家族的,有弟兄4个都做唐三彩,也倒卖文物,在那个年代国家是允许倒卖文物的。老三非常聪明,学什么都快,做出来的东西也好,有个外号叫“机器”。

在20世纪初的时候叫机器,就像现在叫电脑一样。

有一次老大托别人给他买文物,从北京带回来一个30公分高的唐三彩侍女。说赶紧让“机器”过来看看,收价不贵,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结果老三一看说,大哥,这是咱家做的,这是我做的啊。

老大当然不信,说兄弟吹牛,“你哪儿有这种本事?”

老三二话没说,转身到自己房间,在门轴上头找到了一块唐三彩残片,跟拿回来那个侍女俑脚上缺的一块一拼,严丝合缝,刚好对上了。老大当时就傻眼了,原来还真是老三做的。

后来才明白,这件东西卖到北京了,他们又从北京买回来了,所谓的文物,竟然出自自家。

匠匠/高水旺

访谈时间

唐三彩的制作流程,最难的地方在哪里?与其他的陶瓷工艺最显著的差异又在哪里?

高水旺:有两个特点和别的陶瓷不一样。第一,唐三彩的釉色最鲜艳,最艳丽。第二,它的品种最多,它什么都能做,不像别的陶瓷只能做器皿,或者是简单的造型。

汉代以前都叫陶器,唐代以后,包括宋代的五大名窑都称之为瓷器。中国的陶瓷就是唐三彩把它结合到一块了,它是中国陶与瓷的桥梁。

您做唐三彩这门技艺也有40年了,您对唐三彩作品的审美标准是什么样的?

高水旺:唐三彩属于陶瓷艺术,也是一种艺术陶瓷,所谓艺术就要追求艺术价值,不管雕塑还是烧制、上釉,永远都要追求更好。从雕塑的角度来看,做动物,要做得有动态,有神韵,不能有形无神,得看上去活灵活现,好像在和你对话一样。

另外鉴赏力和动手能力都要有。有的人是眼光很好,但上手不行,不能光看到这个地方有毛病,但不知道怎么解决。

您现在大量的产品还是以仿古为主是吗?有考虑哪些方面的创新呢?

高水旺:仿古是一部分,创新的东西也不少。

首先是文创的东西,有人喜欢卡通的,有人喜欢写实的,有人喜欢既能看又能用,每个人需求和审美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品种都有。

创新不单是雕塑造型的创新,器物形态的创新,还有原材料的创新,这是关键。

关于唐三彩工艺的传承或者传播,您现在还有想要做的事情吗?

高水旺:我以前只要出国参加外事活动,文化交流活动,我到处去参观人家的博物馆,每到一个博物馆,我都要找找有没有唐三彩,每个角度仔细的拍完照以后,再按照照片复刻出来,既然流失海外的唐三彩文物无法回流,但我至少让国内的朋友们也能看到,我们老祖宗做的东西有多么的好,多么的厉害。

也算是一种家国情怀,咱有这个技术能复制回来,让国人能看到,算是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吧。

-Fin-

运营 |匠匠

编辑 |jojo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 如需转载请联系匠匠并注明媒体来源

原标题:《光辉灿烂的唐三彩,比肩唐诗的审美高度(内含福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