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因政治危机差点夭折

沙青青
2016-08-03 09:44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1968年10月12日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第19届夏季奥运会是第一届在拉丁美洲举办的奥运会,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那一天,时任墨西哥总统奥尔达斯(Gustavo Díaz Ordaz)志得意满地站在奥运会主体育场——大学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主席台上朗声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幕。该届奥运会共持续15天,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与了18个大项172个小项的竞技,一时间盛况空前。然而,就在运动会开幕10天前,一场席卷墨西哥的政治危机几乎让这届奥运会夭折,甚至差点将奥尔达斯本人赶下台。

自1963年10月,墨西哥城以巨大优势击败美国底特律、法国里昂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获得奥运举办权后,当局便不惜血本地推进奥运筹备建设,为此投入了1.5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今日的75亿美元)。对于当时墨西哥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笔巨额花费势必意味着政府其他部门的财政紧缩,社会福利亦骤减。不久后,工人、农民的不满随之而来,社会上不满当局政策者愈来愈多。眼见奥运会日渐临近,批评革命制度党政府(Partido Revolucionario Institucional)的声浪也越来越高。在经过十年残酷内战及之后的政争后,革命制度党从1929年起便一直是墨西哥的长期执政党,至墨西哥城奥运会前夕已上台近40年。奥运会前夕,革命制度党却遭遇了执政以来的最大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

墨西哥第49任总统古斯塔沃·迪亚斯·奥尔达斯(1964-1970)

1968年夏,墨西哥当局与部分工人、农民围绕社会福利问题的冲突开始向全国主要城市蔓延,大量青年学生开始介入相关政治运动并着手建立全国性组织。放眼当年世界局势,墨西哥青年学生的这类行动,几乎可以被视为一种对“全球潮流”的积极响应。实际上,整个1968年就是左派思潮在西方世界风起云涌的一年。那年春夏之交,在法国爆发了“五月风暴”,西德青年学生迅速群起响应;在日本“全共斗”运动方兴未艾,各大校园上演着抗议学生与警视厅机动队的攻防战;在美国,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成了社会的主基调。

7月23日,墨西哥军警突袭搜查了墨西哥城内的第五职业学校,以“扰乱治安”、“参与帮派活动”的罪名逮捕了大批参与抗议活动的学生。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暴力冲突。至26日,双方冲突进一步升级。8月1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的师生主导发起了声援第五职业学校的大规模游行,参与人数达到5万人之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不仅是墨西哥国内,也是整个拉美地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高等学府,也是唯一产生过诺贝尔奖得主的拉美地区大学。由其师生主导的抗议运动,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更让墨西哥当局担心的是一系列学生抗议运动的背后,似乎有亲古巴势力的身影。古巴革命的成功对整个拉美地区的左翼力量来说,无疑是打了一针“兴奋剂”,墨西哥同样不例外。此外,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自创立伊始就有着浓厚自由主义传统(例如以制衡天主教教会学校——墨西哥皇家与教皇大学为宗旨),同情乃至向往古巴革命、共产主义者更是大有人在。颇为讽刺的是,直接负责平息抗议运动的时任内政部长路易斯·埃切维利亚(Luis Echeverría)便毕业于这座拉美名校,甚至曾留校担任过教职。

1968年8月27日在墨西哥城街头抗议的青年学生。

当年警惕共产主义革命思潮蔓延的不仅仅是墨西哥政府,长久以来视拉美为其“后院”的美国更是如此。白宫拉美问题特别顾问威廉·鲍尔德(William Bowdler)曾告诫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墨西哥国内抗议运动背后的主谋很可能是墨西哥共产党及苏联使馆。尽管没有实际证据,但鲍尔德认为在捷克局势动荡之时,莫斯科很有可能会通过在美国“后院”制造事端来分散美国的注意力。很显然,约翰逊也好,五角大楼也罢,都接受了这套逻辑,进而将相关政策付诸行动。

早在1968年初,美国驻墨西哥大使馆及中央情报局驻墨西哥城情报站便一直密切关注墨西哥国内的政治局势。随着抗议运动的不断升级,中央情报局、五角大楼乃至联邦调查局都开始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直接介入其中,转而将学生运动视为“国际共产主义势力”在墨西哥及整个拉美地区的扩张,必须竭力遏制。为了确保奥运会能够如此举行而不会被“共产主义者操纵的抗议运动”所干扰,五角大楼从1968年4月起向墨西哥当局提供“镇压与维安”所需的武器弹药。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开始以“保卫美国运动员在当地安全”的名义向墨西哥派出联络官,指导墨西哥当局的镇暴工作。

墨西哥城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美国奥运代表团

1968年4月美国军方向墨西哥政府提供的武器装备清单。

联邦调查局关于墨西哥学生抗议活动的报告,担心美国国内各类民权运动如黑豹党等与之发生“串联”。

9月初,墨西哥当局进一步加强了对校园的管控,派遣大量全副武装的军警进驻各大院校。学生则开始以五花八门的武装手段与之进行暴力对抗。9月23日,学生与进驻军队在国立理工学院(Instituto Politécnico Nacional)的校园爆发了流血冲突。学生们用抢夺来的手枪向军队反击,军队动用了火箭筒来摧毁路障,学生则以“莫洛托夫”燃烧瓶回敬。持续12小时的斗争,导致双方伤亡近50人。这次流血事件进一步激化了事态。中央情报局在当地的情报人员目睹了整个过程,同时也得知墨西哥当局为了保障奥运会顺利开幕,可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平息抗议运动。

9月底,时任中情局局长理查德·赫尔姆斯(Richard Helms)在给白宫的备忘录中坦率指出:当时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应该取消10月奥运会期间访问墨西哥的计划,因为当地安全形势有可能急剧恶化。换句话说,美国方面已非常清楚墨西哥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9月26日,内政部长埃切维利亚曾向中情局与联邦调查局的官员信誓旦旦地保证:墨西哥城的事态很快会得到彻底控制。为了达到所谓“彻底控制”之目的,这位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校友不惜采取一切必要之手段,而美国情报部门与军方对此心知肚明。

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给约翰逊的信,强烈建议尼克松取消访墨行程。

10月2日,超过万名学生聚集在特拉特洛尔科区的“三文化广场”(Plaza de las Tres Culturas)继续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傍晚时分,大批军警开始包围抗议学生,军方还出动了直升机在上空进行监视。下午5点55分,广场附近的楼上传出枪声。接着,有人开始向军方的直升机开火,军队随之开始射击。整个广场枪声响成一片,群众乱成一团,开始四散逃窜。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多年后曾采访过邓小平的奥里亚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当时就在事件现场。混乱中,法拉奇三次遭枪击,还被墨西哥士兵拉着头发拽下楼梯。事后,关于该事件的死伤人数始终未有定论,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目前身份查实的死者至少有44名。当晚有1345人被捕入狱。另根据美国中情局的解密档案,特拉特洛尔科事件发生后墨西哥当局马上授权全国各地的军警可根据情况自行强力驱散参与抗议的学生组织,而不必向上级请示。

遭逮捕的抗议学生

特拉特洛尔科事件10天后,墨西哥城奥运会正式开幕。尽管各国媒体对墨西哥的社会动荡与流血事件表示严重关切,但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西方各国政府依旧给予了墨西哥当局充分肯定,几乎无视刚发生在墨西哥市中心的这桩惨案。内政部长埃切维利亚得到了总统奥尔达斯的高度评价,他也借此奠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1970年后,埃切维利亚接任成为墨西哥第50任总统。不过,奥运会期间让白宫及墨西哥当局略难堪的是,在田径比赛时发生了美国非洲裔运动员在颁奖升国旗时戴黑手套向民权组织“黑色力量”致敬的事件。

田径200米金牌得主汤米·史密斯与铜牌得主约翰·卡洛斯在颁奖仪式上戴黑手套向民权组织“黑色力量”致敬。

奥运结束多年后,围绕特拉特洛尔科事件纷争并未随之消散。在整场事件中,到底是谁开了第一枪长久以来成为墨西哥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三十年后即1998年时,墨西哥官方才正式启动相关调查,持续了数年时间,却未有决定性结论。直到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档案局对外公布了美国中情局、五角大楼、国务院及白宫的解密档案后,方才真相大白。

根据1968年10月5日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给约翰逊总统的秘密报告显示:墨西哥当局曾组建一支名为“奥林匹克旅”(Olympic Brigade)的秘密部队。10月2日当天,这支部队秘密潜入了特拉特洛尔科区三文化广场附近埋伏。当学生与军警对峙时,“奥林匹克旅”的成员就开始向广场四周开枪,从而引发了整起事件。胡佛在报告中,曾引述一位高级警官的口述。当时这位警官正在广场执勤。起初,他并未目击到士兵们主动开火,而是看到有人在广场四周的建筑物内用自动武器向广场内的人群射击。

胡佛在给约翰逊的报告中,第一次披露了所谓“奥林匹克旅”的存在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奥尔达斯(左)与埃切维利亚(右)

2006年,84岁高龄的墨西哥前总统、内政部长埃切维利亚被以“种族屠杀罪”起诉并逮捕。这桩官司前后打了三年多。2009年,墨西哥巡回法庭以“证据不足”的理由最终撤销了对埃切维利亚的指控。同一年,墨西哥议会则将10月2日正式定为墨西哥的“国家哀悼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