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报告称中国城市PM2.5总体下降,但区域连片污染未缓解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16-07-06 13:35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大气十条”中考成绩单出炉。

7月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评估认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已经显现,全国城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总体预期能够实现规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评估报告同时指出,环境空气质量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冬季重污染问题突出,辽宁、吉林、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和宁夏7个省(区)的PM10年均浓度有所上升,北京市完成2017年终期目标需付出更大努力。

报告在分析评估“大气十条”详细配套政策及各省(区、市)实施细则、目标责任书、年度自查报告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解析了各项措施对减排量和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九大政策建议,指出今后两年和更长的时期内,需要加大力度释放能源结构调整的污染削减潜力,并构建精准化治霾体系,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保障空气质量长效改善。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刘旭在报告发布会上介绍,“大气十条”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是2016年1月,中国工程院根据国务院的工作要求,受环保部委托,组织近50余位院士、专家开展的。报告结果已报国务院,经批准对外发布。

PM2.5浓度在降低

针对上述评估结果,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张远航,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以2013年至2015年Pm2.5的形势判断为例介绍说,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环保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数据,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有关科研院所的地面长期定位观测、典型过程综合观测、卫星遥感反演等数据,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和污染特征进行了评估和印证。

“相应站点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还是非常高的,能够得到基于地面观测数据的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的判断。总体来说(空气质量)是在向好的方向变化,也就是说pm2.5的浓度是在降低。”张远航补充说,但从卫星资料看,我国目前空气污染蔓延还十分严重,区域连片污染并未显著缓解,区域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中期报告显示,多数省份PM2.5或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达到或超过“大气十条”规定的中期目标要求,可望实现2017年的考核目标。

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较为明显,但实现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北京该如何努力

近年冬天,“霾锁京津冀”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特别是实现首都空气质量长效改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报告集成院士、专家的意见,建议以北京市为战略重点,从六个方面破解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若干难点问题。

一是将采取坚决措施应对秋冬季重污染问题,重点破解冬季采暖燃煤散烧顽疾,针对北京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地区以及南四区(丰台、房山、通州、大兴),采用煤改电和冬季特别电价等措施,解决冬季居民采暖问题。二是重点推进北京南四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精细化城市管理,严控扬尘污染,基本淘汰南四区燃煤锅炉,优先启动南四区民用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尽快完成南四区污染小企业退出。三是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能力。四是建立和完善非道路移动源的大气污染排放控制体系,建立统一的非道路移动源台账系统。五是科学确定北京市VOCs与NOx的协同减排策略。六是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力度。

同时,报告建议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尽快率先启动《京津冀环境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的大气部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控制北京周边传输通道上的污染排放,严控周边地区高架点源。采取措施切实降低秋冬季污染源活动水平,在京津冀地区划定“工业错峰生产区”。增加对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额度,采用煤改气、煤改电等方式对北京周边传输通道地区的工业用煤和散煤进行替代。

针对保定、廊坊等北京周边城市,报告还建议除“大气十条”规定的PM2.5下降比例目标外,增加PM2.5年均浓度目标。

新一轮应急方案将考虑“一厂一策”

“报告已经开始在决策中发挥作用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院士贺克斌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已经得到相关政府的回应,“我了解的情况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近期已经出台,未来两年内核心是要把北京PM2.5年均浓度应达到60微克/立方米作为一个难点来攻,重点区域涉及到北京南四区,包括保定,廊坊等城市。最核心的煤改电等措施要在18个月内完成。”

2015年12月,受持续重污染天气影响,北京两次启动红色预警措施。

报告基于空气质量模型也对京津冀2015年12月两次启动红色预警的减排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京津冀两次应急减排措施使得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7%和20-25%,说明在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预案能够有效降低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而显著削减PM2.5浓度峰值。

对此,贺克斌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两次红色预警,从宏观整体上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措施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有一些工厂由于生产工艺上存在特殊性,在应急过程中采取统一的应急措施是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他表示,目前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北方地区在新一轮的强化措施中,修订应急方案时已经提出要“一厂一策”,“被选择的工厂在采取应急措施时跟其他(工厂)的做法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工厂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急方案,未来在选择措施时要做更细的方案设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