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沙盘:东海上空“35号”之间的对抗(上)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6-07-08 19:1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2016年7月4日,针对发生在上个月的中日军机对峙事件,中国国防部正式回应称:中国的两架苏-30战机当时是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性巡航,而日两架F-15战机高速逼近挑衅,甚至开启火控雷达对我照射。于是,中国战机采取战术机动等措施果断应对,日机投放红外干扰弹后逃逸。

苏-30战机

日本F15J战机

在此前后,中日两国防务部门围绕这一事件的“口水仗”不仅吸引了包括《金融时报》在内的全球媒体关注,同时也让外界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双方频繁上演的东海空权对峙竟然已经发展到极易引发空中意外事件的“雷达照射+格斗+红外干扰弹”阶段。

平心而论,由于日本空自对F-15J的改进升级一直拖拖拉拉,其目前装备的绝大多数该型机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准。而苏-30在俄方宣传中一直被称为是四代+战斗机,因此,作为标准四代机的F-15J“落败”也属正常。

通过这次“探底”,日方应该更加清楚,其现有的战斗机部队已经在中国空中力量面前毫无优势可言,这也将推动日本航空自卫队加强采购F-35的力度——这是一款已经接近成熟的第五代战斗机,日本人坚信它将为自己重夺空中优势。

中国方面,其下一阶段会有两款引人瞩目的新型战机确定入役——国产的歼-20和引进的苏-35。前者是标准重型五代机,我们渴望在2020年后看到它形成完整战斗力;而在此之前,已经非常成熟的四代++战机苏-35也许将短暂占据中国战斗机装备序列的头把交椅。

那么,如果在2020年前的东海上空,苏-35与F-35狭路相逢,谁又能占得上风?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沙盘推演,不仅与中日空权争夺的现实有关,还将让我们看到当一款貌似“过时”的上代战斗机遭遇典型五代机时,战损比是否真的会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呈现“代差”。

苏-35

F-35

4代++与准4S

作为过渡产品,苏-35的“两面性”需要特别予以关注。一方面,它是第四代重型战斗机苏-27的终极改进版,代表着全球第四代战斗机的最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它又扮演着俄第五代战斗机相关技术实验平台的角色,搭载有T-50第一阶段生产型的部分子系统,接近或初步具备五代战机4S标准中的3项能力——超声速巡航、网络中心战和超机动性。

苏-35与F-35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作为第四代重型战斗机的巅峰之作,苏-35空重达到18.4吨,最大起飞重量更是高达34.5吨。日本采购的F-35A最初定位于轻型战斗机,然而为了追求所谓的“海陆空”通用化,F-35A的实际重量已经达到中型战斗机标准,该机空重约13吨,最大起飞重量也足有31.8吨。不过该机重量的增加却被浪费在为通用化而保留的大量死重上。

F-35A最大速度只有1.6马赫,作战半径1080千米,两项数据均与苏-35相差甚远,后者的最大飞行速度高达2.4马赫,作战半径超过1500千米。更快的速度与更大的作战半径意味着单架飞机更高的任务效率,对于类似东海这样空域广袤的战场而言更是如此。

与F-22不同,F-35是美军通用化、低成本、大批量、及高低搭配思路的产物。在美国未来的战斗机体系中,F-35是作为可大量装备的低端五代机存在的。因此它没能完全达到4S(编者注:系“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隐身能力和高感知能力”)标准,例如F-35的隐身性能要强于苏-35,可又与F-22相差甚远。

同时,F-35也不具备真正的超声速巡航能力,甚至连跨声速巡航都很勉强。洛马公司副总裁史蒂夫·奥布莱恩证实,F-35可以维持1.2马赫速度冲刺241千米,这种冲刺需要先打开加力加速到1.2马赫以上,然后再关闭加力“缓慢降速”。相比而言,苏-35试飞员谢尔盖·波格丹曾经在发动机功率临界、且未开启加力的状态下实现了1.3马赫的跨声速巡航。换句话说,苏-35可以将速度更久的维持在超声速区间内,而F-35则需要打开加力才能间歇性实现,每次只有可怜的241千米。

总的来看,同为新型战斗机中的佼佼者,苏-35和F-35的超视距打击和超机动性基本相当。不过“基本相当”却并非没有差异,两者在超视距空战和近距格斗中可能的实战表现是我们将要考察的重点。

雷达与超视距导弹

相比于苏-27SK甚至更现代化的苏-30MKI,苏-35航电系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该机的座舱完全实现了玻璃化,内有四个大尺寸彩色液晶显示器。机载航电系统的核心是一款“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

该雷达没有采用目前流行的有源相控阵体制。但却完全继承了苏式截击雷达的传统优势,拥有巨大的天线尺寸和“烧穿”功率。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0千瓦,最远可探测到400千米外10000米高空的战斗机级目标(雷达反射截面积3平方米)。更恐怖的是,该雷达对反射截面积仅0.1平方米的隐身目标探测距离也能达到90千米。

“雪豹”-E的多目标拦截能力也极为强悍。其在对空模式下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同时对其中8个目标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的超视距空空导弹。

苏-35可能使用的R-77M超视距空空导弹最大射程为150千米,已达到欧洲“流星”远程空空导弹标准。该导弹安装有特殊的隔栅尾舵式推力矢量发动机,最大拦截过载超过12G,即便在最大射程边际仍具有较高的猎杀概率。目前该导弹已经少量装备俄军,其外销机型配套出口的可能性较大。

凭借强大的电子工业实力,美系战斗机的座舱与航电系统一向领先全球。被贴上第五代标签的F-35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美军为该机的定位是主要承担对地对海打击任务,且要求尽量控制成本。因此F-35的AN/APG-81雷达虽然采用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体制,但天线尺寸太小,功能又侧重于俯视探测与火控,因此对战斗机级别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180千米。

日本F-35未来挂载的超视距空空导弹有两种选择,一是美制AIM-120D,二是购买本国生产的主动雷达中距弹。日本曾经引进过少量AIM-120B用于训练测试,后来就再没有引进过任何型号的“阿姆拉姆”,转而全力研制国产AAM-4和AAM-4B主动雷达空空导弹。AAM-4今天已经非常落伍,AAM-4B的改进主要着眼于两方面,一是在世界主动雷达空空导弹中首先采用了有源相控阵导引头,这使其自导引距离比AAM-4增加了40%,然而据日本防卫省自己承认,被拓展了40%自导引距离的AAM-4B,其主动段飞行距离也仅仅与R-77M相当;AAM-4B的第二项重大改进是射程提高到120千米,比R-77M还是差了一些。

此外,虽然AN/APG-81的多目标拦截能力毋庸置疑,但其性能却很难充分发挥。F-35相比苏-35的最大优势是隐身,因此该机在执行拦截或空优任务时一般不会外挂武器、副油箱或任务吊舱。F-35的内置弹仓最多可以挂载4枚超视距空空导弹,如果是大机群作战,这4枚导弹很可能在一次齐射中就打光了。而如果外挂导弹,在苏-35面前又将失去隐身优势。

相比之下,苏-35反正没有隐身能力,其12个外挂点可以有更丰富的挂载方案供选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