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的野生动物多了吗?我们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士聊了聊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2021-10-24 08:1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的野生动物在哪里?视频来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视频编辑:邹桥(01:59)
白鹭在黄浦江畔纷飞觅食,貉在小区里晒太阳,刺猬在公园里夜游,震旦鸦雀在长江口的芦苇深处隐居……上海,2400多万人在这里生活、工作,也有众多野生动物在这里扎根繁衍。

貉的一家  武亦乾 摄

在刚刚过去的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生物多样性”一词频繁出现。在森林湖泊间,自由生存的动物、肆意生长的植物是可想象的,但在一座超大城市里,生物多样性是什么样,野生动物离我们有多远?城市化推进和动物保护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和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人员聊了聊。

问:近二十年,上海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什么变化,有比较显著的案例吗?

答:这二十年,上海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总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新记录的物种有所增加。仅在今年,纵纹腹小鸮、蓑羽鹤、岩鹭、白顶玄燕鸥等就刷新了上海的鸟类记录。根据统计,上海现有陆生野生动物600多种,其中鸟类500多种,是野生动物资源的主体。中国有近1500种鸟类,上海占比超过1/3。

江边的水鸟

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2005年起上海开始鸟类监测,近年来调查点位不断增加,在东部沿海地区、淀山湖周边乃至公园绿地都有覆盖。

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大宁公园、世纪公园、植物园等地,经过十几年监测,我们发现一些物种的数量增加明显,比如喜鹊、灰喜鹊,其实不一定要通过监测,平时生活中就能感觉到。

2021年4月13日,上海崇明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纵纹腹小鸮。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图

在2008年,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曾发起“寻找喜鹊”活动,希望“背井离乡”的喜鹊能够重返城区。这是很有人缘的鸟儿,曾广泛栖息于上海城乡,但因为种种原因消失了半个多世纪,在当时只能在崇明岛或上海北部的宝山、嘉定能见到。

近五六年来,喜鹊的分布区域明显扩张,目前广布于全市,即便在闹市区也能看到,甚至还能找到窝,说明它已经逐步适应上海的城市环境了。

灰喜鹊的分布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尽管分布仍不及喜鹊那么广,但在局部适合生境中的种群数量增长也很显著。

灰喜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图

喜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图

问:为什么喜鹊和灰喜鹊在近五六年回到上海城区?

答:园林或森林覆盖率的增加给它们带来了便利。比如上海规划的“三环一带、三纵三横”绿道,如果没有的话,市区的大型公园都是“孤岛”,有了这些绿带,就相当于有廊道可以把“岛”串联起来。动物的短距离扩散,正是通过这种廊道。鸟类的运动能力最强,有了廊道就在第一时间扩散出去,只要一个地方有足够的食物、足够的栖息地,没有人为干扰,它就可以定居下来。

问:除了鸟类,上海有其他动物的新记录吗?

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也有的。

2008年,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一个大学生在草坪上发现了北方狭口蛙。以往认为这种蛙仅分布于长江以北,但阴差阳错来到上海后,竟然毫不费力地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如今在杨浦江湾城湿地、宝山炮台湾湿地公园、浦东滨江森林公园、崇明明珠湖以及奉贤金汇港沿岸的林地都能看到。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上海?我们考虑最可能的原因是,引进苗木时,把藏在其中的蛙一起带来了。北方狭口蛙看上去笨笨傻傻的,它会爬树,可以躲在树洞中,也善于挖土钻穴,比较大的苗木携带泥球或凹坑,可能里面就住着北方狭口蛙。作为一个上海新移民,目前还没有发现它对上海的环境造成破坏。

还有2017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大金山岛考察时,发现了两条钝尾两头蛇的干尸,这是上海蛇类新记录。这种蛇的头和尾非常像,故而得名。由于生活在落叶层下面,人类很难发现,直到近年才被记录。

北方狭口蛙。 网络 图

问: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与上海的生态环境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很难说。这些年,上海市区可以见到的动物确实增多了,比如随处可见的珠颈斑鸠,小区里的貉、黄鼠狼,公园里的刺猬、松鼠。其实与其说是动物多了,不如说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它们了,早10年可能极少有人留意身边的野生动物。所以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可能是环境改善,也可能是被观察到的多了。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地方动物多了,就说这个环境变好了。说到底,我们还没有足够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去客观记录这些变化。另一方面,动物变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也需要用长期积累的数据和全面研究的结果才能评估。

珠颈斑鸠在居民楼阳台筑巢孵蛋。 网络 图

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上海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什么样的,对动物有什么影响?

答:上海的生态系统主要由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城市森林生态统构成,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但物种多样性很丰富。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滩涂上,生物种类非常多,从肉眼难见的浮游动植物,到可见的鱼虾蟹贝螺等大型底栖动物,以及受关注的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动物。长江口咸淡水交界的地方养分充足,可以承载大量物种。

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盖率达1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湿地保有量达到46.46万公顷。面积是一方面,质量也要提高,即一定面积能够承载物种的能力,越大越好,减少外界干扰,这是我们追求的。

我们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并不是单纯地保护动物,从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来说,提升了栖息地的质量,野生动物自然而然就会进来。比如保护一片水域,留住了水生动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也就间接保护了鸟类,保护了整体的生态系统。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图

崇明东滩的小天鹅。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图

问:以崇明东滩为例,这些年在质量提升上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成效?

答:崇明东滩保护区自2011年开始治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同时为满足不同类群的水鸟的栖息需求,设置不同的生境。

比如雁鸭类喜欢浅水水域,保护区就专门为其开辟一片区域,水不深,种植沉水植物,为越冬雁鸭类提供食物所需;白头鹤越冬时爱吃稻种,就为它们种一片稻田,不收割,作为白头鹤的储备粮;也有一些完全裸露的旱地,方便涉禽在高潮期滩涂完全淹没时落脚停歇。

人为建设一些对鸟类有效的栖息地,这是东滩近年来做的比较多的工作,现在也确实得到了回报。建设优化区之前,每年在崇明东滩越冬的小天鹅仅有几十只;优化区建成后,每年数百只小天鹅在此稳定过冬。繁殖的鸟类也多了,普通燕鸥、黑嘴鸥、反嘴鹬等以往都是在长江以北繁殖,现在已延伸到崇明东滩。

这也是个很好的例子。崇明东滩证明了,我们可以去改造、修复一些环境,把动物重新引回来。这种“引”不是人为迁移动物,而是让动物自愿选择这里。

世纪公园中心水域的鸟岛上水杉林立。 上海世纪公园 图

问:回到最靠近人的地方,城市建设和动物保护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吗,有办法协调吗?

答:城市化在推进,如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适当留白,对动物来说就是有用的。

现在公园越来越多,但不一定角角落落都要向游客开放,可以留一些小岛屿。比如世纪公园有个不大的鸟岛,没有人上去,这样一块区域对动物来说就很有用,啄木鸟可以在上面繁殖。许多园林景观看起来整齐漂亮,但对动物可能是无用的,留一些树洞、一些杂乱林木,能有效提高野生动物的入住率。

还有生态廊道,能够连接不同地区的动物,只不过目前以树林为主,对鸟的作用明显。未来是不是可以考虑到地面,比如给动物留一些涵洞或者类似结构的设施,让它们在跨越岛状栖息地时能安全地穿过城市道路。

我们的城市建设是以人为本的,在规划生境时也应该考虑动物。哪怕是硬质河道少一些,改成土坡或有植物做缓冲带,蛙类进入水中产卵后就可以返回家园。现在这种改造也在慢慢渗入园林设计中,只是试点比较少。生境花园是个很好的例子,不及公园精致,但整体形式让人舒适,给予了动物一定的生存空间,拉近二者距离,这是我们在城市里可以走的一个方向。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