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明天电台 | 一到晚上,我就端着手机发呆

2021-10-23 22: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期主播:益小青

# 本期关键词:熬夜

熬夜,已经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到了深夜还不睡,因事通宵或至深夜忍困不眠。

然而,熬夜是一种危害人身体的不良习惯,会加速身体老化,同时降低生活效率。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熬夜时间点的定义也不一样,每个人基本都会有自己习惯的生物钟,但是过了自己的熬夜点后入睡,就属于熬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A已经融入到了大学生的熬夜大军中。十点、十一点本该是熄灯入睡的最好时机,却像是一天精神生活的刚开始,打打游戏、追追剧、刷刷视频,嗖的一下就到了凌晨两点多。

想起第二天还有早八点的课要上,小A暗暗决定明天一定早睡不再熬夜。可是日复一日,已经形成了熬夜的习惯,又怎能轻易改变。久而久之脱发,脸色蜡黄,嘴唇发白。

小B是一个生活非常自律的人,每天清晨六点准时起床,下楼去操场晨跑过后,吃早饭、背单词、上课。而他的室友们却是一群懒虫怪,凡是有早八的课基本上都是小B帮忙应付点名。

长期下来,小B在学校的运动会中拿到了长跑冠军,健康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让他认识了心仪的女孩子,并且期末成绩稳居年级前十。健康的生活作息时间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小C白天忙着上课,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做作业,维持社交关系,一天下来身体已经很是疲惫,晚上回到宿舍才能真正的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天的疲惫不堪和焦虑,在躺到床上的那一刻瞬间烟消云散。

在夜晚这个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打两把游戏,又或者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算困了也还是不想睡觉。哪怕只是听听音乐也要熬到两三点才会睡觉,这是报复性熬夜的典型人物。

为了“补偿”白天不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些人便容易疯狂熬夜,希望通过熬夜弥补这一天的遗憾,也是对生活表达一种无声的反抗或不满。

对“报复性熬夜”的人来说,这是一天当中最后一道仪式感,是无比珍贵的心灵港湾。但毕竟以身体为代价的熬夜,必然还是不可取的。

还有一些人属于“熬夜,但不缺觉”类型,顾名思义就是,熬夜但并不是第二天哈欠连天根本起不来,而是精神状态同样很饱满的样子,这一类人属于晚睡晚起人群。

因为他们睡得晚,起得也晚,这种独特的作息,很大程度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在全体人类中,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属于“早睡早起”类型,而大约有百分之三十则属于“晚睡晚起”类型。

当我们总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工作、处理和别人的关系、甚至处理恋爱矛盾时,留给自己一个人的时间便少得可怜——只剩晚上仅有的几个小时。

当然,熬夜更多熬的是一种寂寞。“网抑云”的梗曾在网上流行一时。如果大家都失去了手机和网络,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内心的平静,避免生活的枯燥反而从中获得更多乐趣呢。

熬夜的效率极低,并不能真正帮你摆脱精神的空虚。不如在闲暇之时多阅读一本书,学会一门乐器,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坚持自律上进,不去熬夜,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会变得十分饱满,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见惊喜。

并不是所有的熬夜都不好,而是那些无效且常态化的熬夜,是一种不正确的生活方式。所以,大家都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产生熬夜危机。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青小小”,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你有没有熬夜的习惯呢?欢迎写在文章评论区参与互动。

上期互动幸运读者

在上一期关键词为“拖延症”的推送中,以下读者留言获得了最高点赞!

@涵瑾

写东西?想个开头先

→开头想好了,开写

→写不下去了,找点资料

→就这样吧,先写完再说

写论文这种能转换成实体的还能不那么严重,但是让我看书备考,拖到天荒地老

益小青点播台

近期,你想听到什么话题?我们罗列了几个问题,动动手指,欢迎大家踊跃转发投票,益小青将结合得票数最高的选项,为读者准备相关推送哦~

End

作为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台旗下的音频栏目,我们关心青少年面临的校园生活、亲子关系、身心健康以及成长发展中的其它困惑,从心理和法律角度为您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特别说明的是,本系列长期面向读者朋友征集话题、接收投稿、招募主播,详情点击“阅读原文”,期待您的参与!

原标题:《明天电台 | 一到晚上,我就端着手机发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